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5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源和硒水平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肝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军曹鱼幼鱼对不同硒源的最适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6、0.9和1.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Se-S)或蛋氨酸硒(Se-Met),配制9种试验饲料(共用对照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22.18±0.35)g的军曹鱼幼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试验鱼。结果表明:1)硒水平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成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P0.05);硒源及硒源与硒水平的交互作用对SGR、W GR、FCR和SR均无显著影响(P0.05)。SGR和W GR随着硒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2)硒水平极显著影响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GSH-Px活性(P0.01),并显著影响血清GR活性(P0.05);硒源极显著影响肝脏GR、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性(P0.01);硒源和硒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肝脏CAT活性和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性(P0.05)。肝脏和血清GSH-Px活性随着硒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稳定趋势,GR活性呈先下降后稳定趋势。2种硒源均在添加量为0.9 mg/kg时有最高的肝脏GSH-Px活性,最低的肝脏GR活性。肝脏CAT活性随着硒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3)脊椎骨、全鱼和肝脏硒含量随硒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硒源极显著影响脊椎骨硒含量(P0.01),硒源和硒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肝脏和脊椎骨硒含量(P0.01)。以蛋氨酸硒和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二次回归曲线分析得出饲料硒水平分别为1.29和1.46 mg/kg时军曹鱼幼鱼可以获得最大SGR。以SGR和全鱼硒含量为判据,军曹鱼幼鱼对蛋氨酸硒的生物利用率分别相当于亚硒酸钠的1.20和2.90倍。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肌醇(MI)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初重:(16.94±0.06)g]生长、饲料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配方中分别添加MI 0(M 0组)、100(M 100组)、200(M 200组)、400(M 400组)、800(M 800组)、1600(M 1600组)mg/kg,制成6组饲料,投喂6组试验鱼(3个重复/组,30尾/组) 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M 200、M 400、M 800、M 1600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转化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提高(P < 0.05),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3.34% (M200),21.00%(M400),26.48%(M800),23.38%(M1600),饲料转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2.73%(M200),19.64%(M400),24.20%(M800),22.13%(M16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 < 0.05)。各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58.02%(M100),66.55%(M200),71.33%(M400),75.77%(M800),72.01%(M1600)。各试验组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0.83%(M100),9.17%(M200),11.67%(M400),14.17%(M800),7.5%(M1600)。添加MI可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显著提高低密度脂蛋白(P < 0.05)。由此得出,适量肌醇有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代谢|通过折线回归模型,以增重率为判定标识,饲料中添加482.6 mg/kg MI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提高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肌醇|需要量|生长|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相似文献   
94.
试验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蛋氨酸[晶体蛋氨酸(MET)、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包被蛋氨酸(CAP)、棕榈酸甘油酯包被蛋氨酸(TPA)、树脂包被蛋氨酸(RES)和羟基蛋氨酸(MHA)],评价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以晶体蛋氨酸为对照组进行50 d的养殖试验。分别在第28 d和50 d时,取对虾肝胰腺测定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对晶体蛋氨酸在肠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以改善晶体蛋氨酸和蛋白质结合态蛋氨酸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95.
<正>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是鳍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石斑鱼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饲料系数低、耐高密度饲养、养殖成活率高、营养丰富和市场价值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随着石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突破以及多种养殖模式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  相似文献   
96.
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血浆生化指标、肝/肌糖原的影响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食性的吉富罗非鱼、卵形鲳鲹和军曹鱼为研究对象,糊精为糖源,三种鱼各设置低、中、高(CL、CM、CH;吉富罗非鱼:20%、30%、40%;卵形鲳鲹:13%、26%、39%;军曹鱼:12%、24%、36%)3个不同饲料糖添加水平,依次为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并进行葡萄糖注射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以CL组最高(P<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最高值均出现在CH组中,显著高于CL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H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则均为CM组显著最高(P<0.05);三种鱼饲料系数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均以CM组最低,分别为1.47(吉富罗非)、1.61(卵形鲳鲹)和1.49(军曹鱼)。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饲料中糖水平的上升,罗非鱼CH组糖代谢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H组血糖、胰岛素、肝/肌糖原、甘油三酯均为最高;军曹鱼CM组肝/肌糖原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显示注射葡萄糖后:(1)卵形鲳鲹组和罗非鱼组在1 h血糖水平达峰值(P<0.05),并且均在12 h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而军曹鱼组在3 h达血糖峰值后直至24 h才回到注射前水平。(2)军曹鱼组与罗非鱼组血浆胰岛素水平缓慢上升,至3 h达最高水平(P<0.05),而卵形鲳鲹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0.05)。(3)卵形鲳鲹组与罗非鱼组肝糖原水平缓慢上升,分别在3 h、6 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呈下降趋势。(4)罗非鱼组与卵形鲳鲹组甘油三酯水平分别在3 h、6 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饲料糖水平对对三种食性鱼类生长、糖代谢生化指标、葡萄糖利用和耐受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杂食性罗非鱼可比肉食性鱼类更好地利用膳食糖物质。葡萄糖耐受能力则以杂食性吉富罗非鱼为最强,卵形鲳鲹次之,军曹鱼葡萄糖耐受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97.
在盐度为4、钠钾比为41.6的低盐井水环境下, 选取720 尾初始体质量为(0.32±0.006)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随机分成6 , 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3%0.6%0.9%1.2%1.5%钾离子(KCl作为钾离子的添加形式, 分别记为D0D1D2D3D4 D5), 探讨饲料中不同钾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氮代谢和渗透压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钾水平的增加, 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D2组最高(P<0.05), 但与对照组相比不显著, 蛋白质效率以D1组显著最高。体钾含量在各处理组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 D1组最高, D5组最低(P<0.05)。同时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饲料中钾含量的增加均呈显著的先降低后上升趋势(P<0.05), 其中排氨率以D2组最低, 耗氧率以D3组最低, 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精氨酸酶活性呈峰值变化趋势, 其中以D1组最低(P<0.05)。各实验组血清Na+Cl-含量呈显著的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 Na+含量以D1组最低, Cl-含量以D1D2组最低。而鳃丝Na+-K+-ATPase活性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 D3组最高, D2组与D3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D2组血蓝蛋白含量最高, 渗透压和血清K+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生长、氮代谢、渗透调节相关指标为判据: 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0.3%~0.6%(含钾量: 0.96~1.26 g/100g饲料)的钾有利于低盐环境下对虾对饲料蛋白的利用及生理代谢平衡, 而过高的添加量(1.5%, 总含钾量: 2.17g/100g饲料)则会影响其生理代谢从而抑制生长。  相似文献   
98.
刘晓娜  谭北平 《水利渔业》1997,(1):26-27,49
报道了中华鳖“越冬死亡症”的病因,病理学、病理组织学、并通过药物试验结合具体病例的阐述了“越冬死亡症”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晶体氨基酸(CAA)和不同壁材包被的CAA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摄食、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大豆浓缩蛋白(SPC)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6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饲料SPC作为对照组,未添加氨基酸;饲料SPCF在饲料SPC基础上添加了2.3?A混合物;饲料SPCC、SPCZ、SPCK和SPCT在饲料SPC基础上分别添加了醋酸纤维酯、玉米醇溶蛋白、卡拉胶和棕榈酸甘油酯包被CAA。试验表明:(1)添加CAA和包被CAA均显著提高了牙鲆摄食率(P<0.05),其中以添加CAA效果最好。(2)添加CAA和包被CAA均提高了牙鲆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其中以SPCT、SPCC组SGR最高;SPCK、SPCT组FER和PER最高。(3)添加CAA和包被CAA均提高了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其中以SPCT组AST和ALT活性最高。(4)添加CAA显著提高了血浆尿素氮(UN)和游离氨基酸(FAA)浓度(P<0.05);CAA包被处理后,UN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FAA浓度也不同程度地降低,尤其以SPCT组效果最为显著。结果表明以棕榈酸甘油酯包被CAA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0.
试验探讨了池塘小网箱(模式1)、池塘精养(模式2)和池塘混养(模式3)3种养殖模式对草鱼生长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机械投喂(I)和人工投喂(Ⅱ)两种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养殖模式下,以模式1和模式2的生长效果最佳,其瞬间生长率达到1.60% ̄1.72%,饲料系数达到2.54和2.46,与模式3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不同投喂方式下,以机械投喂组饲料系数低,人工投饲组效果较差;③从养殖效益来看,不同养殖模式单斤鱼的饲料成本是不一样的,以模式1、2的饲料成本最低。机械投喂比人工投喂可以提高利润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