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360篇
基础科学   112篇
  63篇
综合类   649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605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零件在工作中并不是均匀等速磨损,因所处工作条件不一样,受力大小与受力方向和位置不同,其磨损速度、磨损量、磨损方向和位置也各不相同.由于零件工作面某部位不均匀磨损,使配合间隙增大,相互配合关系变化,在此阶段之后磨损速度加快,产生震动与渗漏,工作性能也变差.在使用中,若在此阶段对有关部位或零件进行调向、换位后继续使用,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配合关系、恢复工作性能、减轻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2.
为优化大豆养分管理措施,在河南省周口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在大豆减肥增效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包括基于大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NE)、70% NE(NE基础上减N 30%,NR)、70% NE+促生菌剂(RP)、70% NE+根瘤菌(RR)、70% NE+促生菌剂+根瘤菌(RPR)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NE处理相比,单纯减氮30%(NR)的大豆产量降低了14.4%~23.3%,植株氮、磷吸收量在两个试验地分别减少了15.0%~16.8%、16.7%~26.9%。NE推荐施肥量减氮30%配施促生菌和根瘤菌处理(RPR)产量最高,在哈尔滨试验田与NE处理产量相似,在周口试验田较NE处理增产40.9%。相对于NR处理,周口试验田RP和RR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7.2%和32.4%,哈尔滨RP和RR处理分别提高了12.9%和6.2%。不同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无显著影响,RR处理土壤硝态氮较NE处理降低了24.1%~34.4%,周口试验田RPR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哈尔滨RPR处理的速效钾分别较NE处理提高了89.8%和37.5%。总之,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磷钾养分,促进大豆的养分吸收和产量,在保障大豆高产条件下进一步实现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63.
2014年-2018年, 对海南省蔬菜根结线虫病害进行了田间随机采样调查和病原种类分子鉴定?结果显示, 蔬菜根结线虫病在海南18市县均有发生, 且大部分旱田连作地块病株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对采集的295份根结线虫样本种类进行了分子鉴定, 共鉴定出象耳豆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3种病原种?其中, 象耳豆根结线虫单一检出率达到62.37%, 南方根结线虫单一检出率为23.39%, 爪哇根结线虫的检出率仅为5.76%, 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复合侵染检出率为8.47%?除五指山市样本以外, 海南其余17市县样本均检测到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为害?本研究显示象耳豆根结线虫为海南省蔬菜上的优势病原根结线虫种类, 该结果对指导品种布局?制定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谯天敏  王丽  朱天辉 《植物保护》2020,46(4):258-263
本文以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Pierce Dowson)为供试菌株,选用不同浓度的13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10种药剂对该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只有5种杀菌剂能够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其中,四霉素和链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65、3μg/mL,抑菌率为74.76%、69.23%,EC_(50)为12.764、35.318μg/mL。其他依次为乙蒜素、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选用这5种杀菌剂进行盆栽防治试验,四霉素和链霉素的平均防效达74.60%、71.69%,乙蒜素和中生菌素防效分别为65.98%、58.40%,春雷霉素防效最低为39.38%。其结果与室内基本一致。室内试验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链霉素、乙蒜素、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可作为防治核桃黑斑病的杀菌剂,其中四霉素为首选杀菌剂。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云南核桃和新疆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探索核桃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核桃林地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维西县核桃林为对象,采集核桃林地深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90个样点的土壤,测定pH、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因子,运用Nemerow法和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因子变异系数在10.0%~133.3%,速效K属于强变异;pH总体均值为6.51,呈弱酸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H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和碱解N总体均值分别为25.2 mg·kg-1和78.8 mg·kg-1,均分布在Ⅲ、Ⅳ级,有机质属中上水平,碱解N属中等水平,二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表聚现象和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下降的相似性;有效P总体均值为9.66 mg·kg-1,分布在Ⅲ、Ⅳ级,属中等水平;速效K总体均值为69.4 mg·kg-1,分布在Ⅳ、Ⅴ、Ⅵ级,属低水平。2)核桃林土壤的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 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各采样点和各土层之间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差异显著。3)Nemerow法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值为1.37,肥力指数最高1.54,最低1.12,属于中等水平,速效K是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地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汽车悬架的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之间的联系,引入簧载质量加速度、悬架动挠度以及轮胎动载荷这3个指标,用于评价汽车悬架减振效果,并在Simulink软件里建立了1/4汽车被动悬架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悬架参数设置下汽车被动悬架这3项指标的幅频响应。结果表明,同一评价指标在不同频段的效果各不相同,被动悬架无法兼顾汽车行驶的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
针对窄轮距拖拉机(最少有一轮的轮距小于1 150 mm,拖拉机质量介于600~3 000 kg)绕纵向质心轴线的转动惯量的测量,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测试设备.而拖拉机的转动惯量以及质心高度对于拖拉机的操控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窄轮距拖拉机,影响更甚.因而开发一种测试拖拉机转动惯量与质心高度的试验台已是势在必行.利用复摆...  相似文献   
68.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在会计上加强对无形资产核算的规范显得尤其重要。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又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两项准则在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摊销和披露等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对新发布的无形资产准则的优越性和尚待完善的地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中国对虾养殖池水中溶解氧与透明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养殖过程中池水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过程,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一些因素,并从虾池溶解氧~透明度曲线中得知,为保证虾池溶解氧水平,尤其是清晨池水中的溶解氧不低于4mg/L,池水透明度应以38~58cm为宜。  相似文献   
70.
为营造东风螺水泥池养殖经济、高效的底质环境,进行了水泥池两种铺沙方式东风螺养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的相同季节,养殖水温无明显差异,养殖密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同一铺沙方式方斑东风螺(B.aerolataLink)和波部东风螺(B.formosaehabei)的生长无明显差异。而离底铺沙,方斑东风螺和波部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