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是引起蛋鸭产蛋下降的疾病,给禽类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DTMUV感染病鸭卵巢的病毒定位及产生的病理损伤进行观察,以了解DTMUV对病鸭卵巢的病理损伤。主要运用病理剖检、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自然感染DTMUV的病鸭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感染蛋鸭临床表现主要以产蛋量骤然下降为特征,严重病例站立不稳,倒地抽搐,最后衰竭而死。剖检眼观病变表现为卵泡充血、出血,破裂,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是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增生、凋亡或坏死;卵泡周围有大量空泡状细胞和小动脉增生,增生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增生的空泡状细胞为上皮细胞,DTMUV主要位于卵泡的颗粒细胞内。综上表明,DTMUV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内,颗粒细胞发生增生、凋亡或坏死,导致卵泡闭锁,进而引起蛋鸭产蛋量下降,为阐明DTMUV的感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禽类的肠球菌病是由各种肠球菌感染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研究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4株鸭源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粪肠球菌参考菌株的细胞壁蛋白,比较各菌株细胞壁蛋白的异同,旨在揭示同种不同株粪肠球菌的细胞壁蛋白有何共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不仅为禽类肠球菌病的病原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临床研究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3.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湖北省荆州市某鸭场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疑似鸭大肠杆菌,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认为鸭大肠杆菌,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用已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15日龄雏鸭,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经腹腔注射途径感染雏鸭死亡率达100%,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被膜炎和气...  相似文献   
64.
麻鸭和樱桃谷鸭的CD3ε、CD4、CD8α基因ORF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中国部分品种鸭的CD3ε、CD4和CD8α基因ORF序列,为研究CD3ε链、CD4和CD8α链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抗体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T-PCR,对麻鸭、樱桃谷鸭的CD3ε、CD4和CD8α基因ORF序列克隆测定,应用ClustalX(1.83)和DNAstar生物学软件分别与GenBank上公布的北京鸭CD3ε(AF378704)、CD4(AF378701)和CD8α(AF378373)基因ORF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麻鸭、樱桃谷鸭、北京鸭CD3ε和CD4基因ORF序列及所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北京鸭和麻鸭CD8α基因ORF序列同源性为99%,与樱桃谷鸭的同源性为95%。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序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完全一致,与樱桃谷鸭的CD8α存在16处位点差异,其中胞外区有15个氨基酸的差异,使亲水性、抗原性以及此区域位于蛋白质表面的可能性都有明显差异。从遗传发生树得出樱桃谷鸭、北京鸭、麻鸭CD3ε和CD4的ORF序列相互之间的遗传关系近;樱桃谷鸭、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序列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樱桃谷鸭、北京鸭、麻鸭CD3ε和CD4的ORF序列遗传变异性低,樱桃谷鸭与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之间具有较高遗传变异性。  相似文献   
65.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9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测定了感染雏鸭在接种后12、24、48、96、168h和14d时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清葡萄糖含量(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均降低。仅总蛋白在接毒后24h有一过性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GOT)、谷丙转氨酶(ALT/GPT)的活性升高;胆碱酯酶(CHE)仅在接毒后12h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ALP)在接毒后12、24和96h表现出明显变化,其中接毒后12h和96h呈降低状态。接毒后24h升高。血清尿酸(UA)的浓度在接毒后168h降至最低值。以后便恢复正常。血清肌酐(CRE)的含量在接毒后12h降低。随后在24h升高。其他时间无变化。血清钙(Ca)、磷(P)变化无明显规律。血清α-淀粉酶(α-Amylase)活性在整个试验期间无明显变化。说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患1型鸭肝炎雏鸭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66.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已知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核蛋白(NP)基因序列,选取其中保守区域设计出1时引物。以RT-PR方法扩增出543bp的NP基因片段,采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探针。MDCK细胞人工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不同时间取样制备细胞涂片,进行原位杂交,研究了禽流感病毒时MDCK细胞的感染。探讨了原位杂交的条件及其应用于检测AIV感染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感染24h后,原位杂交可检测出细胞内的病毒RNA,并且杂交信号的强度与感染时间的长短有关。研究表明。原位杂交检测禽流感病毒,不但能很好地表现病毒和细胞的位置关系,而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禽流感病毒的组织原位杂交检测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7.
人工感染葡萄球菌后鸡血液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周龄健康肉鸡6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5只)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5×10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对照组(15只)经关节腔注射PBS。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外周血内细菌、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以及抗体水平的动态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接种后均发展为典型的关节炎症状。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的死亡率为51.11%,对照组表现正常。接种后1-5 d外周血内金黄色葡萄球菌迅速升高。试验组鸡接种后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升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WBC总数的差异水平在第1、5、7、21、28 d极显著(P<0.01)。异嗜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在接种后1周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水平极显著(P<0.01);单核细胞在第3 d上升至1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在接种后第3、5、7 d的转化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第7 d达到峰值70.30%。试验组的抗体水平在整个试验期内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感染仔猪导致的腹股沟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致病机制,对PRRSV感染仔猪腹股沟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PRRSV感染仔猪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出血,镜检观察可见淋巴组织结构模糊,淋巴细胞减少,出血;淋巴小结数量减少,界限不清,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坏死。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运用RNA-seq技术进行建库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发现TLR8、CCL5、CCL8、IFNG、IRF5、TNFSF13B等炎性因子差异性表达,Toll样受体通路、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通路被激活,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参与PRRSV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