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苏尼特羊     
苏尼特羊是蒙古羊的优良类群,形成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成为具有耐寒、抗旱、抗灾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生命力极强、宜牧、饲养成本低、世界少有的一个肉用地方良种。  相似文献   
52.
邳州市一养殖户饲养鹌鹑2 200余只,于2008年4月2日突然发病,次日陆续出现死亡,曾用乳酸环丙沙星饮水和丁胺卡那注射治疗,无明显疗效,即来求诊.笔者根椐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诊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经采用消毒圈舍、口服制霉菌素、饮用1∶2 000硫酸铜等综合措施1周后,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5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博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疫病之一。病鸡严重腹泻(似石灰样粪便),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和坏死为其特征。发病多在每年春季、2~10周龄左右雏、幼鸡、青年鸡发病突然,发病率较高。该病只要诊断及时,治疗用药及时,也是可以及时得到控制的,死亡率仅为5%左右。  相似文献   
54.
江苏邳州某个体养鹅户于2007年6月购进雏鹅1800羽,3日龄时注射小鹅瘟疫苗,21日龄时突然发病,3 d内先后死亡170羽,死亡率为9.5%.畜主速用2%硫酸新霉素饮水,未见效果.要求诊治,现将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5.
为了了解西藏地区藏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及遗传进化现状,试验对从西藏地区林芝市、拉萨市采集的60份腹泻藏猪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和特异性基因检测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荚膜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用17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分离菌对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西藏地区林芝市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3株藏猪源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5%(3/60),分别命名为P1、P2、P3菌株。3株分离菌能够发酵多种糖类,且不产生硫化氢。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400 bp和430 bp的目的条带。3株分离菌均与郑州红袋鼠源CP051490和广州鹦鹉源CP064129聚成一簇,其中P1菌株和P2菌株聚为一个小簇;P3菌株与广州鹦鹉源CP064129聚成一个小簇,亲缘关系最接近。3株分离菌均未鉴定出荚膜血清型。3株分离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100%;对派拉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6.7%;对头孢氨苄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33.3%。3株分离菌只携带2种耐药基因,分别为sul2、 blaROB...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其遗传进化情况,了解其与其他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采集西藏牦牛腹泻粪便240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16SrRNA鉴定、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16株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3株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5株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2株与犊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4株与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1株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单独形成一个较远的分支;1株与痢疾杆菌和人源出血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成为对人类造成潜在危险的病原菌。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与牛源、禽源、猪源、人源大肠杆菌的之间亲缘性很近,存在跨种间传播风险。该种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动物致病试验表明,致死率高达95%,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7.
利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技术等方法对西藏那曲市多起牦牛猝死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死牦牛脏器中分离得到3株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AD-01、AD-02和BG-01.其中AD-01和AD-02分离株属于A型,BG-01分离株属于C型.通过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并制作进化树分析发...  相似文献   
58.
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敖包山省级森林公园 ,于 2 0 0 2年 5月发现一种杜鹃花科植物———白花杜鹃 (暂定名 )。经过笔者 1a来的观测调查 ,该种为落叶灌木 ,株高 1.5m左右 ,多分枝 ,小枝细长 ,疏生鳞片。叶散生 ,质薄 ,长条状披针形 ,长 3~ 4cm ,中部宽 1.0~2 .0cm ,边缘呈波状 ,两面有疏鳞片。叶柄长 3~5cm。侧生花芽 1~ 2个 ,生枝顶 ,每花芽生成一朵花 ,花乳白色 ,先于叶开放。花梗具疏鳞片 ,萼短 ,有鳞片 ,花冠宽而成漏斗状 ,花瓣长 2~ 3cm ,无毛 ,无鳞 ,裂片 5 ,圆头 ,边缘微波状。雄蕊 10个 ,长短不等。子房 5 ,具鳞片 ,…  相似文献   
59.
通过2008-2009年绿色青稞栽培技术项目的实施,系统总结出AA级绿色青稞栽培技术规程,供有关部门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0.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人类作用于森林的主要措施.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林分产量、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指出,以后的森林经营工作要实施分类经营,重视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