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发展庭院经济是实现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庭院是集农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它的基本内涵是以农户庭院及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为基础,利用庭院内外时、空、能的优化组合,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方法,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商贸、服务等一种高效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农村庭院为依托,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主干,农畜产品初加工及销售为产业的生产、生活与生态良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昌都气温变化规律及其演变趋势,利用昌都气象观测站1952~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9年来温度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昌都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012℃/a的速度上升,最冷月增温率达0.026℃/a,最热月增温率为0.007℃/a,冬季增暖明显,进入21世纪后升温更为明显;2005年为年平均气温增暖的突变点,且突变显著;1月平均气温突变点为2003年;7月平均气温气温上下波动,无显著变化趋势。昌都全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别存在着16、27和8年的震荡周期,从振荡主周期判断,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全年及最冷月、最热月气温目前均处于偏暖期。  相似文献   
93.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华北地区森林类型的主要优势树种,本文通过对华北落叶松各测树因子的(胸径和树高)的调查,利用树干解析,建立带皮胸径和去皮胸径、带皮胸径和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双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0年生的华北落叶松树高和胸径都存在极显著相关,而12、15年生差异并不显著;中坡由于处于上下坡位的交界位置,所以胸径树高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
目前鸡场一般都采取常规的18周龄时转群,此期鸡群的体重均匀度的好坏是鸡群能否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但在实际中尤其是对大型饲养鸡场来说饲养密度一般都稍超出国内平网式饲养密度的上限(8—10只/m0)1~2只,这样会出现低于标准均匀度下限的群体,一般约占10%一20%。其中有2种:一种是病、残鸡应予全部淘汰;另一种是无病的健康鸡,由于鸡群内争食导致采食不足,而造成体重不够,如将此部分落脚鸡全部淘汰则造成损失和浪费。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猪流感(SIV)H1、H3两个亚型在藏猪中的流行情况。于2011~2015年期间,从西藏林芝市下属的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察隅县、墨脱县、朗县随机采集藏猪血清605头份,用ELISA法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藏猪中SIV H1、H3亚型流行广泛,SIV H1亚型平均抗体阳性率达75.04%,H3亚型抗体平均阳性率27%。  相似文献   
96.
97.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指每一批动物在离开饲养地点之前由相关部门派去的专业检疫员对动物进行的身体检查工作,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可能造成传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控制了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我国现在对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十分重视,相关地方的检疫部门也制定出了较为全面的对策和方法。但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所以本文对基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1(guanylate-binding protein-1,GBP1)、鸟苷酸结合蛋白2(guanylate-binding protein-2,GBP2)的全长、片段、GTPase酶活性对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复制的影响。以猪肾细胞cDNA和GBP1、GBP2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出GBP1、GBP2基因的全长和截断体(G、M、E、ME区),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在恒河猴细胞(MA104)细胞上过表达或沉默GBP1、GBP2基因,探究对PoRV复制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时间点,筛选GBP1、GBP2对PoRV复制产生影响作用的时间点。应用泛GTPase酶抑制剂(CID-1067700)探究GBP1、GBP2的GTPase酶活性对PoRV的作用。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病毒毒价测定等方法检测GBP1、GB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抗病毒功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DNA3.1(+)-GBP1-HIS和pCDNA3.1(+)-GBP2(47aa-592aa)、(131aa...  相似文献   
99.
西藏那曲牦牛源多杀巴氏杆菌荚膜分型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2018年7—11月西藏那曲牦牛发病的死亡原因,以安多县、班戈县、聂荣县和色尼区的26头病死牦牛内脏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和特异性基因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荚膜血清类型、毒力基因以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得到13株分离菌,分离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化鉴定结果均与多杀巴氏杆菌相符,并扩增出多杀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和16S rDNA,菌株Pm-1和Pm-2的Kmt-1基因序列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的牛源多杀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均达98%以上;13株菌的荚膜分型鉴定结果均为B型;对分离菌进行已知的23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13株菌毒力基因的数量在16~19种,ptfA、fimA等16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tadD、toxA等4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0,且每个地区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相同;致病性试验中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处理组小鼠死亡时间为24~72 h,死亡率为100%,病变主要表现为脾脏、肺脏、肝脏、心脏出血坏死。导致此次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的原因为荚膜B型多杀巴氏杆菌病,本研究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预防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00.
西藏种植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中,形成了以“新品种引进及其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主栽品种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新型高效除草剂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应用;少免耕技术的首次推广应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及其平衡施肥技术;现代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高单产作用;资源整合与多部门协作机制促进管理与生产发挥作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技术示范有机结合”等九项技术创新与突破点。项目实施以后青稞平均单产提高60公斤,油菜单产提高40公斤;实现增加产值186.00万元,扣除项目投资48.70万元,年新增净产值137.30万元,投产比是1:2.8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