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依据中国西南地区栎类和桦木的立木材积及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度量误差模型的方法,建立栎类和桦木材积相容的地上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中,增加树高因子,立木材积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栎类和桦木二元材积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7.86%和97.08%,而二元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并没明显的改进;两树种一元与二元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差异并不明显,平均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旨在寻找与肉牛胴体肉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甘肃地方肉牛新类群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理论依据。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肃地方肉牛LEP基因第2外显子及第3内含子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EP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17和0.4783;测序结果显示:在该基因1180 bp处存在一个C→T碱基突变,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该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处于0.25~0.5之间,属于中度多态(PIC〉0.25);胴体和肉质性状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该位点AA基因型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相关(P〈0.05),AB基因型与失水率、板油重、大理石花纹等级和肉色等级显著相关(P〈0.05),该位点SNP与胴体背膘厚、眼肌面积、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判断该位点可作为影响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标记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3.
为分析GH基因SNPs与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相关性。以Z32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H基因第5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的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GH基因第4内舍子(2017bp处)存在C—T的碱基转换,该群体在此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为中度多态。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泌乳性状显著相关(P〈0.05),TT型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和305d乳糖量显著高于CC型(P〈0.05);TC型与TT型、CC型之间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TC型在数值上有优于CC型的趋势。建议将等位基因T作为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4.
甘肃肉牛CAST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甘肃肉牛CAST基因的多态性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利用PCR-RFLP对甘肃肉牛CAST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探索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CAST基因3个SNP位点中发现T750C、A557G、G556T、351处DelGTT的T/C;相关分析表明:Hga I位点的各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均差异不显著;Hpy188III位点的剪切力值,AT基因型显著高于AA基因型;Acl I位点在剪切力值上Hh基因型显著高于HH基因型,HH基因型在失水率上显著高于hh基因型。鉴定了CAST基因是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5.
基于动态模拟的冬小麦水分胁迫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在对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中的CERES-Wheat模型进行标定基础上,模拟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以日为步长的实际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采用Jensen模型研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旱作样点还是灌溉样点,冬小麦在同一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同,且拔节期的敏感性最强,抽穗~灌浆期次之,返青期和乳熟期依次递减。灌溉样点在拔节期和抽穗~灌浆期的水分胁迫敏感系数分别为0.589与0.342,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差较大,而旱作样点在两生育时期的水分胁迫敏感系数分别为0.405与0.383,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相差较小,由于灌溉样点在拔节期发生水分胁迫现象可以通过及时灌溉以缓解缺水情况,因而会减弱其后抽穗~灌浆期的水分胁迫敏感性。根据水分胁迫敏感性,对不同生育时期缺水采取不同措施,较好地实现抗旱防旱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6.
为深入了解不同时间采收的不同品种澳洲坚果果仁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性,从而为其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采收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3个主栽品种(桂热1号、OC、695)澳洲坚果果仁中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间氨基酸的差异性、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的变化情况,并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蛋氨酸的含量差异性较大,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限制性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随采摘时间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其果仁蛋白与FAO/WHO推荐模式值和全蛋白模式值的贴近度均较高。澳洲坚果果仁中氨基酸的组成合理,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均衡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内3个主栽品种中的695品种,虽为搭配品种,但其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67.
航天诱变对烤烟大田期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烟1号航天诱变材料大田期的变异株进行了SOD活性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田期的30、45、60、75d,三个变异株的SOD活性均比对照高;变异株大田期的SOD活性变化呈现出由低到高,在60d达顶峰,然后逐渐回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植物叶片特征提取及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鹏  黄林 《农机化研究》2008,(6):168-17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植物的分类研究已经突破了单纯从植物细胞及化学遗传成分的角度去鉴定植物种类的方法,可以综合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辅以图像获取设备实现对植物的快速识别。为此,精心选取了植物叶片图像的典型形状特征,构成了叶片识别的特征向量,然后用概率神经网络(PNN)作为分类器,对样本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证明,针对少量常见的植物叶片图像,PNN与BP神经网络相比有更好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69.
为探明广西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桂热1号(简称桂1)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和开口效果变化规律,确定开口带壳果加工的最适采收期,本试验以Ⅰ(8月20号)、Ⅱ(8月30号)、Ⅲ(9月9号)、Ⅳ(9月19号)4个采收期(正负误差1 d)的澳洲坚果果实为材料,测定开口合格率、离壳率、完整果仁率、脂肪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再对内含物指标及开口效果指标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采收期澳洲坚果的开口合格率在98.57%以上,离壳果率在55.67%以上,完整果仁率在75.67%以上,蛋白质含量在8.52 g·100g-1以上,总糖含量在2.92 g·100g-1 以上,脂肪含量在76.23 g·100g-1以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在72.14以上。尽管采收Ⅰ期澳州坚果的完整果仁率不如其他采收期,但其果实品质指标与其他采收期无显著差异,果实开口合格率、离壳率较其他采收期好,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因而认为在采收Ⅰ期采收桂1澳洲坚果果实最适于开口带壳果加工。本研究为确定澳洲坚果桂热1号果实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花青素是导致芥菜型油菜叶片颜色差异的重要物质,PAP1基因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转录调控基因.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以不同叶色芥菜型油菜为材料,根据同源性较高的白菜PAP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芥菜型油菜PAP1基因序列.芥菜型油菜PAP1基因的基因长度在1348~1669 bp,编码序列长744~753 bp,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区域.PAP1蛋白包括两个MYB结合域,分别位于第9~59和62~110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芥菜型油菜PAP1基因与白菜和芜菁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远.对比不同叶色芥菜型油菜基因序列发现,紫叶芥和红叶芥PAP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无差异,但编码的蛋白质与绿叶芥有22个氨基酸差异,定量PCR分析表明PAP1基因及其调控的下游基因如DFR、TT19等在绿叶芥油菜中表达水平较低,上述差异可能导致了芥菜型油菜叶色的差异.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叶色芥菜型油菜的可能形成机制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