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361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331篇
  305篇
综合类   1711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191篇
畜牧兽医   1103篇
园艺   326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01.
202.
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根茎。近年来,我们通过大量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优质生地丰产栽培技术,克服了生地出苗率低,光长秧块茎小等问题,使其出苗率达95%以上,一般亩纯收1200元。现将主要种植技术介绍如下1选地整地  相似文献   
203.
永春佛手茶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永春佛手茶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进行治疗试验。结果:3g/kg永春佛手茶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粘液和便血持续时间和大便恢复成形时间缩短15.5h和35.7h,局部炎症亦提前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04.
205.
食用菊花扦插繁殖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基质选择、插穗长度、生根粉处理及食用菊花品种几个方面,对影响食用菊花扦插繁殖成活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岩是食用菊花扦插的首选基质;插穗长度为10 cm时生根情况较好;生根粉能够显著促进插穗生根;食用菊花插穗生根能力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6.
根蘖型苜蓿的引种和育种:I. 根蘖型苜蓿的引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207.
直接饲喂微生物(DFM).即传统上所说的益生菌,它是指给动物添加的天然存在活的微生物。直接饲喂微生物通常可在应激或采食量低时饲喂给动物.目的是提高生产性能、改变瘤胃发酵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直接饲喂微生物中最长见的是真菌培养物和乳酸菌.其中真菌培养物包括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而乳酸菌包括乳杆菌(Lacrobacillus)和链球菌(Streptoclccus)。  相似文献   
208.
蒙古羊夏季牧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夏季在内蒙古多伦县测定了蒙古羊的牧食行为,研究蒙古羊的采食量与饮水量、牧草适口性指数、昼夜活动节律和反刍行为及排泄行为。结果表明,蒙古羊的采食时间为326.50±20.65分,反刍时间为422.5±55.72分,站立游走时间为94.30±56.50分,卧息时间为596.70±29.93分。牧食行为受饲养管理,草地状况及气候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种公牛饲养管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210.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目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低于历史水平。2004年大亚湾海域内共出现79种(类)大型底栖动物,全海域均匀度(J)、丰富度(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分别为1.17、0.74和2.06。各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较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水平以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亚湾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影响,湿季多样性水平高于干季。湾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因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内小鳞帘蛤Veremolpa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scabra极强的优势地位,导致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多样性水平较低。水温升高而引发的小鳞帘蛤和粗帝汶蛤丰度的变化,造成了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