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研究柞蚕幼虫被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 NPV)侵染后,体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有利于了解Ap NPV对柞蚕的致病机制。测定柞蚕4龄幼虫被Ap NPV侵染后血淋巴中几种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被Ap NPV侵染后,其血淋巴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分别在接种后第4和第3天达到最大值0.11 U/(m L·min)、573.97 U/(m L·min),之后又逐渐下降;血淋巴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接种后第5天达到峰值378.44 U/(m L·min)。在柞蚕对Ap NPV侵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POD、SOD是首先作出应答反应的保护酶,CAT是在前二者之后起作用的保护酶,并且试验组柞蚕幼虫血淋巴中的POD活性始终高于发育同期的对照组幼虫,故推测POD是起主要作用的保护酶。  相似文献   
12.
蜱是柞园中常见的体外寄生物,严重影响柞蚕饲养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柞园中蜱的发生和分布,科学制定蜱寄生的防控技术,调查记录了辽东山区柞园中长角血蜱的分布规律和年发生动态。分别于山脚下、林缘、柞园内、地表植物、灌丛、柞林等生境共采集蜱8 000余只,其中,以山脚下地表植物和灌丛上蜱的分布最多,工作通道两旁1 m范围内蜱虫密度最大。1年中,5—9月份为蜱大量发生期,0. 5 m以下为蜱在人体主要攀附的高度。蜱在柞园活动时期正是春秋柞蚕放养时期,在柞园内分布广泛,对饲养人员的健康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3.
应用SPAD-502叶绿素仪和分光光度计对4个柞树叶片中SPAD值与叶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栎、蒙古栎、麻栎及槲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差异极显著(P0.01),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最优数据模型分别为:y=0.0145x~(1.3393)(r=0.983),y=0.1866e~((0.0633x))(r=0.976),y=0.0472x-0.07(r=0.885)和y=0.0148x~(1.3155)(r=0.934)。因此,通过测定柞树叶片中SPAD值即可快速估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刘孝良  赫英姿  贾姝  于挺红  于艳 《北方蚕业》2022,43(1):28-31,35
以根刈5 a生蒙古栎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早烘病发生过程中叶片及根部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蒙古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叶片发病严重度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叶片中的丙二醛(MDA)浓度随着早烘病叶片发病严重度的增长而增加,根系活力随着早烘病病情指数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