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赖传雅 《植物保护》1993,19(5):31-31
在较细致的植病流行系统分析和模拟中,常需要研究病原菌的侵入情况,和应用侵入率的概念。作者1962年研究小麦条锈病菌与品种发病的关系时,曾采用0.1%棉兰饱和水合氯醛液染色法染色观察侵染点,将接种数天而未显症的幼苗麦叶经处理后,在显微镜下便可清晰地看到定殖于气孔下的泡囊及扩展于寄主细胞间的菌丝体。作  相似文献   
32.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由半知菌类黑盘孢目柱盘孢属荸荠柱盘孢菌(Cy lind rosp or ium eleochar id isL en tz)侵染所致,导致植株倒伏枯死,球茎严重减产甚至失收。文章描述了荸荠秆枯病的症状、形态、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和发病影响因素,阐述了防治荸荠秆枯病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33.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抑菌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毒介质法进行17种杀菌剂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医用链霉素、退菌特、杀毒矾、代森锰锌、代森铵和福美双抑菌效果都很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小于10pμg/mL;其次是加收米、真细菌克、可杀得和加瑞农,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5、22.5、30、30μg/mL;再次为DT抑菌效果.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50μg/mL;叶青双、植保灵、绿乳酮、柏高、速补和农用链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4.
植物病原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植物病原生物分类的变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鉴定植物病害。本文介绍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中,植物病原菌物分类地位的变迁,植物病原细菌的类群组成变化、分类单元的变迁及部分种类学名的更替,植物病原病毒的分类变化和种名的书写格式.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35.
广西南宁地区腐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 1 1个县 (乡 )采集土壤腐霉 (Pythium )标样 1 0 6个 ,研究分离纯化出 1 72个腐霉菌株 ,其中有 2个新种 ,为镰雄腐霉Pythiumfalciformesp .nov .和南宁腐霉P nanningensesp .nov .;6个广西新记录种 ,为刺器腐霉P acanthophoronSideris、昆明腐霉P kunmingenseYu、畸雌腐霉P irregulareBuisman、奇雄腐霉P middletoniiSparrow、缓生腐霉P tardicrescensVanterpool和终极腐霉P ultimumTrow。优势种为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 (Edson)Fitzpatrick和刺腐霉P spinosumSawada。  相似文献   
36.
广西龙眼真菌性病害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共发现广西龙眼真菌性病害14种,其中桂圆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guiyuan、龙眼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longanae、龙眼壳二孢菌Ascochyta longan、细莲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广西首次报道,而文中描述的龙眼盘二孢菌Marssonina dimocarpi和龙眼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dimocarpi为新种,龙眼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 bischofiae为国内新记录种。假链格孢菌Nimbya sp.尚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37.
茶扦插苗刺腐霉病菌在中国的发现及其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在广西各地苗圃普遍发生,造成死苗。经鉴定,Pythium spinosum Sawada是该病重要病原菌之一。生理测定表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7~35℃,最适温度25~30℃,高湿度下生长良好,最适pH7.0~8.2,CA基质有利于繁殖体形成。对光照无特异需求,紫外灯照射生长减缓。这是刺腐霉对茶扦插苗致病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8.
环境因素对砂仁叶枯病流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为研究砂仁叶枯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田间试验。利用所得的田间调查数据建立了不同时期病害流行速率的预测式。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一般自然条件下该病害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39.
荔浦县荸荠秆枯病的发生流行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措施等有关。该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作保证”为防治策略,以压低菌源基数,大田及时施药及加强栽培管理的防治措施,经大面积防治示范,取得显著防效  相似文献   
40.
阳春砂仁叶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药效测定以甲基托布津对砂仁叶枯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田间小区防治试验以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效果最佳,20%粉诱宁乳油1500倍液和64%杀毒矾M500倍液对该病的的防治效果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