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46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萱草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为了探明36个萱草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对36个萱草品种进行了EST-SSR分子标记检测,利用11对多态性良好的引物对36份供试萱草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11对引物共获得40个多态性位点,样本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8个,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7,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2;以遗传距离矩阵为分析对象,36个萱草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5~0.70,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法聚类结果显示,遗传距离0.48为阈值时,36种萱草品种分为2个大类,遗传距离0.414为阈值时,可进一步将第1大类分为4个亚类。综上,供试的36个萱草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为丰富的遗传背景,为今后培养萱草优良新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2.
棉花生长后期剖秆调查黄萎病方法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萎病菌侵染棉花后会造成植株维管束颜色加深、变黑。因此,除在棉花黄萎病发生期,通过对罹病棉株叶部出现的病害症状进行调查外,剖杆调查维管束是否变黑以及变黑的程度,也是鉴别棉花黄萎病及病害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调查方法在以往的抗病鉴定、抗病育种、病害综合防治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后期剖秆调查结果与黄萎病发生期外部症状调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3.
稻李氏禾是一种水田恶性杂草,根据稻李氏禾发生及危害特点,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化学防除为主导,田内防除与田外防除相结合,达到田间防除控危害、田外防除除隐患的目的”的综合防除指导思想,将各种有效的防除技术加以组装,对稻李氏禾进行综合防除。  相似文献   
144.
为确定“棉萎克”喷雾加滴灌控制新疆棉田黄萎病的效果,分别在南疆阿拉尔和北疆精河县选用连作30年以上、黄萎病发病中等偏重的地块,连续2年开展相应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棉萎克”于播种后50 d喷施,之后每间隔10 d连续滴灌2次的处理,喷施后10 d时“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40%以上,籽棉产量较对照增加7.0%~9.3%。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认为,在黄萎病发生偏重的新疆棉田,采用“棉萎克”在黄萎病发病初期喷雾1次,10 d后滴灌1次,既可有效控制病害,又可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45.
为明确棉花内生真菌CEF-373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及其作用机理,利用圆盘滤膜法和平板对扣培养法测定菌株CEF-373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效,并通过活性氧含量及防御基因表达情况来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菌株CEF-373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分别可达37.75%和100.00%。用1×107CFU/mL的菌株CEF-373分生孢子悬浮液灌根后,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可达71.12%,用质量比为3%的菌株CEF-373固体菌剂拌土栽培后,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可达62.74%,防治作用显著。菌株CEF-373的发酵液滴灌和微生物肥料处理40 d后,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到最大,分别为36.23%和27.71%,而在后期有所降低。菌株CEF-373可以诱导棉花叶片中细胞活性氧的爆发;且菌株CEF-373成功激活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0的表达,对大丽轮枝菌的侵染具有抵御作用。表明棉花内生真菌CEF-373菌株通过抑制大丽轮枝菌生长以及诱导寄主系统抗病性来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棉花枯萎病(Fusarium wilt)是棉花种植中较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主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但对环境和人畜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生物防治因其专一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获得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棉花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前期获得一株能够破坏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共培养法和悬滴法分别测试其对棉花枯萎病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YUPP-10菌液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棉花生物量的影响;以尖镰孢菌土为基质种植棉花,生长1周后,用LB液体培养基培养的YUPP-10制成不同浓度(分别为1×108、1×107和1×106 cfu/mL)的生防菌剂灌根处理棉苗,于温室中进行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通过Fosmid文库筛选到了YUPP-10关键抑菌物质为环糊精糖基转移酶(CGTase,EC 2.4.1.19),研究其对尖镰孢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拟南芥花序侵染法将其转化拟南芥,获得能够稳定表达CGTase的转基因株系,研究转基因拟南芥对枯萎病的抗性,以及在病原胁迫下部分防御基因的转录。【结果】YUPP-10菌株发酵液对尖镰孢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发酵液浓度的升高,对尖镰孢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越高,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8.41%和51.65%。低浓度的YUPP-10菌液能促进棉花种子发芽、出苗和地上部分的生长。YUPP-10发酵液灌根处理后,棉苗的病情指数和病株率显著降低,其中,1×107 cfu/mL的YUPP-10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45.11%。YUPP-10菌株的关键抑菌物质CGTase能够水解羧甲基纤维素和葡甘聚糖,表明其具有破坏β-1,4糖苷键的能力,进而检测了其对尖镰孢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CGTase对尖镰孢的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62.63%和30.83%。转CGTase的拟南芥提高了对枯萎病的抗性,过表达CGTase的拟南芥在病原胁迫下部分防御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结论】蜡状芽孢杆菌YUPP-10菌株能抑制尖镰孢的生长、促进棉花部分生物量指标的增长并控制枯萎病的危害,CGTase能够抑制尖镰孢的生长,转CGTase拟南芥对枯萎病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7.
试验旨在研究育雏后期(3~6周龄)饲粮总含硫氨基酸(TSAA)水平对京红蛋鸡育雏期生产性能和血生化指标、育成和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此确定京红蛋鸡育雏后期TSAA的适宜需要量。选用15日龄"京红1号"商品代蛋雏鸡9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5组饲粮TSAA的浓度分别为0.58%、0.66%、0.77%、0.82%和0.90%。试验期4周,跟踪观察19周。结果表明:在试验期,蛋鸡日增重随TSAA增加线性增加(P0.05),0.82%和0.9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耗料增重比随TSAA增加线性降低(P0.05),0.82%和0.9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随TSAA增加线性升高(P0.05),0.82%组显著高于0.58%、0.66%和0.77%组(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随TSAA升高呈二次增加(P0.05),且0.8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观察期,育雏后期TSAA对体重的影响会延续至12周龄,对16、20周龄的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0.82%和0.90%组在17~25周龄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适宜TSAA为0.82%,每只蛋鸡TSAA需要量为230.83 mg/d。  相似文献   
148.
正西红柿,俗称洋柿子,为一年生茄科草本植物的果实。其色泽鲜红,营养丰富,既可作水果生食,又可烹调成鲜美菜肴,堪称菜中之果,深受人们喜爱。但近几年大田西红柿的病害越来越严重,给西红柿的品质、产量带来严重影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将大田西红柿主要病害的防治介绍如下。1疫病1.1危害特点发病适温为25~30℃。浇水量大、地下水位高、通风不良时,发病率高。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可危害叶、茎和  相似文献   
149.
150.
利用8个分离自新疆不同区域的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菌株和2个分离自河北、河南的菌株,在温室中对中棉所96B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了不同致病型菌株对其发病及生长情况的影响,以及病情指数与生物量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棉所96B品种区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接种10个黄萎病菌菌株后,中棉所96B的病情指数为12.93~34.44,说明其对这10个菌株均有较好的抗性。此外,分离自新疆的8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菌株侵染后棉花生物量指标无显著差异。通过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与生物量指标相结合可较好地评价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进一步为中棉所96B品种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