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热酚法提取的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建立了牛布氏杆菌病的ELISA方法,对45份血清进行检测,证明本ELISA方法灵敏性较高,经阻断试验和交叉试验,证明特异性较好。同时对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制备的牛布氏杆菌ELISA试验试剂盒能在4℃条件下长期保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一株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一株自然分离NDV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约500bp)。最后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0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NDV强毒株特征性序列(112-R-R-Q-K-R-F117),且具有NDV基因VII型的特征性氨基酸,即101位的K和121位的V。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我国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的分布和分子特性,对2016年分离到的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进行F基因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编码长度均为1 662nt,共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97.9%~100%。4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均为112 ERQERL117,符合新城疫病毒弱毒株的分子特征。F基因高变区(47—420nt)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病毒为国内新出现的基因型,利用F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4株病毒属于基因1c亚型,与北美分离株高度同源,而与国内基因1c亚型分离株(Duck/Guangxi/1261/2015)相似性仅为95.5%~97%。监测数据表明这种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具有在国内进一步流行和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MRP与CPS2J的开放性阅读框保守序列,运用BEACON Desigener 2.0软件设计和合成了2对引物和其相应的荧光探针,优化各个反应物的浓度和实时荧光PCR循环程序,建立从组织中直接检测2型链球菌主要毒力因子MRP与CPS2J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2型猪链球菌方法能够从病料中直接检测2型猪链球菌并可以检测出该菌的主要毒力基因MRP,运用该方法可以最低检测到24CFU/mL 2型猪链球菌,并且与其他血清型链球菌和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通过对8个样品在3个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很好.  相似文献   
1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种底物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时应用OPD(邻苯二胺)、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ABTS(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塞唑啉磺酸))3种底物,每种底物都分别使用S1(终止液1)、S2(终止液2)和S3(终止液3)3种终止液,做牛布氏杆菌病ELISA试验,对每种底物的作用规律进行摸索。最终确认TMB更适合作ELISA试验底物之用。  相似文献   
16.
将1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用猪链球菌2型pET32a-Sly、pET32a-38ku和pET32a-Sly-38ku表达的重组蛋白制备的疫苗,以及猪链球菌2型全菌灭活疫苗分别免疫A、B、C、D组小鼠,E组为生理盐水对照。首免后第2周加强免疫1次,二免后第2周,用致死量强毒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和江苏分离株以及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安徽分离株攻毒,观察攻毒后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结果,A组与C、D组对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保护率差异显著(P〈0.05),而C组与D组之间保护率无显著差异;A、B、C、D组之间对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安徽分离株感染的保护率差异不显著;各免疫组的保护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3种重组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对强毒株猪链球菌2型的攻击感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1株Ⅰ类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DV08-046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基因组长度为15 198 nt,符合"六碱基原则".与Ⅱ类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相比,该分离株在基因组P基因的2 381~2 382 nt的位置(根据La Sota株的基因组序列,包含15 186 nt)有12 nt的插入(TGGGAGACGGGG).NDV08-046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新城疫弱毒株特征.全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所有的新城疫毒株能够被分为2个明显不同的分支,即Ⅰ类和Ⅱ类,NDV08-046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Ⅰ类新城疫病毒基因2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为构建病毒拯救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根据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OE方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NDV08-004的3’-Leader和5’-Trailer区域之间后反向插入转录载体pOLTV5中,构建了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pLGT-03。将pLGT-03转染辅助病毒NDV08-004感染的表达T7RNA聚合酶BSRT7/5细胞进行功能鉴定。采用RT-PCR将NDV08-004的NP、P和L蛋白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CI-neo中,分别构建了三个辅助质粒pCI-NP、pCI-P、pCI-L。通过构建的微型基因组pLGT-03和三个辅助质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共转染BSRT7/5细胞来验证辅助质粒的功能。结果微型基因组pLGT-03转染辅助病毒感染的BSRT7/5细胞后可见明显荧光,表明微型基因组构建成功。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共转染可见荧光表达,表明三个辅助质粒均具有相应的功能。结论表明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均具有相应的功能,为建立NDV08-004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也称基因疫苗。它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其中DNA疫苗由于不需任何化学载体,故又称裸DNA疫苗。同单链RNA相比,双链DNA具结构稳定、操作简单等许多优点,所以DNA疫苗比RNA疫苗更受学者们的青睐。1核酸疫苗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自1990年,Wolff发现DNA能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来,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DF-1细胞的培养条件及新城疫病毒(NDV)DF-1细胞的蚀斑纯化方法进行了优化摸索,结果显示相较于DMEM培养基,DF-1细胞更适宜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生长,DF-1细胞以3×105/孔的剂量覆盖6孔板能获得最佳的铺板效果,吸附病毒后1.5 h覆盖第1层琼脂,48 h后覆盖第2层琼脂能获得最佳的蚀斑形成效果。通过对蚀斑纯化株F和HN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蚀斑纯化后无任何变异。通过此方法可在1个星期之内获得稳定的纯化毒株,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纯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