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以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1979年日本学者Yuasa首次分离到此病毒,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有此病的报道.1992年我国也证实了CIAV的存在.现将此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2.
组织滴虫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引起的禽类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该病原主要侵害肝脏和盲肠,又名盲肠肝炎;因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颜色发紫,因而又称黑头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加拿大、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一些主要火鸡饲养国,非常普遍。本病以侵害火鸡为主,其他家禽易感性不高,但组织滴虫可引起家禽的生长发育缓慢,产蛋下降,阻碍养禽业健康发展,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都有此病的报道。现就此病的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3.
将不同新城疫病毒疫苗免疫SPF鸡和商业用肉鸡,对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和对野毒株攻击的保护率进行了监测。利用Clone 30、F48E8和NXF3单联苗和联苗免疫过的SPF和商业肉鸡,对10^5EID50两次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而只用La Sota疫苗免疫的SPF鸡保护率为40%。试验数据表明,分离株NXF3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对强毒攻击的保护,可以作为候选疫苗用于商业肉鸡。  相似文献   
44.
禽舍微生物气溶胶含量及其空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ndersen-微生物空气样品收集器,选用普通营养琼脂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对一个种鸡场舍环境空气进行监测。其需氧菌含量从3.12×104到9.01×105,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波动于2.0×103~3.3×104CFU/m3之间。根据微生物气溶胶颗粒在Andersen-收集器不同层级上的分离情况得知,22.5%的需氧菌、1.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d50)为Φ0.65~2.1μm,它们能进入人、畜的肺泡,对人畜呼吸道构成感染威胁。  相似文献   
45.
口蹄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重要的烈性传染病,可使世界范围内的畜牧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作者综述了目前的口蹄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了传统的病毒分离技术,实验室的血清学检测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着重对目前在全世界应用广泛的ELISA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口蹄疫诊断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2010—2012年在全国新城疫主动监测中分离并鉴定出6株基因XII型新城疫病毒。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该基因型病毒。分离到的XII型新城疫病毒全部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多为水禽分离株,仅有1株为鸡源分离株。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证实分离株均为新城疫强毒。进一步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6株分离株属于基因XIIb亚型,与南美地区的XII型分离株基因型不同(XIIa亚型)。对于国内新出现的基因XIIb新城疫病毒的来源,仍需要更多的监测数据来证实。目前的监测数据表明,这种在我国新出现的XII型新城疫病毒具有在当地造成地方流行和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47.
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猪链球菌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重症猪链球菌2型感染暴发时,致病性强,传播迅速,猪病死率高。该病同时可通过破损皮肤如伤口或擦伤传染给人,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人的死亡。控制猪链球菌病的感染,重在预防。不同类型的疫苗已研制成功或正在开发。近年来,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疫苗,细菌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虽然猪链球菌病在猪群中的流行早有报道,但人类感染的报道较少,认识较局限。文章主要对该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及疫苗的研究做了系统的阐述,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