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黄牛DA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牦牛睾丸组织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牦牛DAZL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牦牛DAZL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782 bp,编码区全长885 bp,编码295个氨基酸,与黄牛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31%;牦牛DAZL蛋白含有DAZ基因家族所具有的典型的RNA结合域和DAZ重复基序.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牦牛与黄牛首先聚为一类,然后与哺乳纲的其他物种相聚,而与鱼纲、爬行纲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22.
山羊FGF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群体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在山羊被毛生长中的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与山羊被毛生长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绒毛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根据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对山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扩增的片断为山羊的FGF5基因片断。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FGF5基因外显子在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文登奶山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FGF5基因在P1和P2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而在P3和P4中没有发现多态。经克隆测序分析,位于外显子1的引物1内存在A→G突变;引物2中发生了碱基序列C→T的突变,这2个突变位点均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对不同山羊品种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引物1中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文登奶山羊均以等位基因B为主,且不同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引物2中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均以等位基因E为主,而文登奶山羊的基因型频率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在引物2位点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而文登奶山羊的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3.
良好的养殖环境对提高禽类养殖效益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肉鸡养殖以封闭半封闭的棚舍为主,尤其散养户养殖以塑料大棚为主。一方面,大棚养殖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保温效果好的优点;另一方面,大棚养殖具有棚舍内潮湿、空气氨气浓度超标等缺点。由于氨气产生在地面和鸡只周围,故在鸡舍地面含量较高,特别是在鸡舍内潮湿、通风不良时,增加了舍内氨气浓度。氨气对鸡只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病原体可通过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蔓延至胸气囊和腹气囊,引发鸡只呼吸道疫病。  相似文献   
24.
反转录转座子 (retrotransposon)是一类通过RNA实现转座的遗传因子 ,以多拷贝形式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由其产生的转座会导致基因组序列的删除、扩增、移位、断裂、重组等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转录转座子是生物遗传多样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动物肌肉生长发育调控的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受生肌决定因子 (MyoD)调控 ,生肌决定因子包括 4个基因 ,MyoDl(myf3)、Myogenin(MyoG)、Myf5、Myf 6 (herculin或MRF4 )。MyoD家族基因属于碱性螺旋 环 螺旋 (bHLH)转录因子 ,它能激活肌肉生成的特定基因。肌细胞生长抑制素 (MSTN ,Myostatin ,又称GDF 8)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 ,它通过负向控制肌细胞的生长发育 ,GDF 8基因缺失的小鼠表现出比正常小鼠具有“双肌现象”。  相似文献   
26.
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筛选猪乳蛋白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猪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porcine Bacteria Artificial Chromosome,pBAC)的两步一四维PCR(two step-4-D PCR)方法筛选猪乳清酸性蛋白(Whey Acidic Protein,WAP),asl-酪蛋白,as2-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的基因pBAC克隆,并提出了BAC基因文库一步一五维PCR(one step-5-D PCR)筛选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苹果绵蚜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高质量的线粒体DNA(mtDNA)是进行mtDNA研究的前提。本研究用碱裂解法和加热法均得到了满足RFLP分析要求的苹果绵蚜mtDNA。但只有碱裂解法提取的mtDNA满足克隆的需要。经分析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核DNA的断裂,是获取高质量mtDNA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可乐猪具有耐牧、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的特点 ,为避免周边地区的杂劣公猪内渗 ,采取“以销促保”的保种机制 ,在可乐猪中心产区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农村的保种和选育 ,使第 4世代可乐猪成年公、母猪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分别比第 1世代提高 14 .30 % ,2 .8% ,8.0 %和 3.4 % ;9.0 % ,4 .2 4 % ,3.76 %和 4 .4 8% ,比 1976年测定的指标分别提高 :5 5 .2 8% ,14 .2 2 % ,6 .83% ,3.2 3% ,6 7.70 % ,16 .79% ,3.2 3%和 6 .2 8%。第 4世代可乐猪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断奶头数、育成率分别比第 1世代提高 :2 2 .82 %、5 0 .6 3%、18.74 %。第 4世代可乐猪经产母猪的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重分别比第 1世代提高 :18.35 % ,5 .83%和 1.5 6 %。  相似文献   
29.
牦牛在牛亚科中的分类地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根据普通牛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对家牦牛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家牦牛细胞色素6(Cytochromeb)基因的全长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Ovisaries)为外类群,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牛亚科不同物种间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转换/颠换比值为4.9,突变未达到饱和状态;牦牛与牛属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8.0%~8.6%,大于牦牛与美洲野牛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家牦牛与野牦牛首先聚为一类,再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牦牛与美洲牦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而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结果支持现在的家牦牛和野牦牛都是同一祖先原始牦牛的后代,推测两者分化时间大约为0.55百万年前;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牦牛属包括家牦牛和野牦牛两个种。  相似文献   
30.
根据普通牛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获得了九龙牦牛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属绵羊作为外类群利用D-loop区序列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牦牛、野牦牛、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欧洲野牛和亚洲水牛)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牦牛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全长893 bp,与普通牛源序列的同源性为87.4%,其中有17个碱基的缺失;在牛亚科内,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美洲野牛属)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最小,为6.2%~6.8%,而与牛属中普通牛、瘤牛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较大,为10.0%~11.3%;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野牦牛首先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古生物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支持将牦牛、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即牦牛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