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抑菌剂和抗氧化剂。将桑椹鲜果用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浸泡5 min后于4℃冷藏不同时间,调查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15、20、25 g/L茶多酚溶液处理的桑椹鲜果,其货架期和功能活性成分的保留率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冷藏保存21 d时,蒸馏水处理组(对照组)桑椹的腐烂率高达95%,失重率达到11.34%,而20 g/L茶多酚溶液处理组桑椹的腐烂率与失重率分别为53%和6.25%;不同浓度茶多酚溶液处理均有效减缓了桑椹中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P0.05),同时对黄酮类物质的保护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对保持桑椹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为有效,冷藏保存21 d时,25 g/L茶多酚溶液处理组桑椹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对照组桑椹的2.36倍。试验结果初步提示茶多酚可用作桑椹鲜果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其催化黄烷酮合成的二氢黄酮醇又可经不同代谢途径合成花青素等多种黄酮类物质。以鲁桑(Morus multicaulis)品种育711号植株的幼叶cD 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桑树F3H基因cD NA的全长序列,将该基因命名为MmF 3H(GenB ank登录号:KU301748)。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 095 bp,编码一个含有36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0.15 kD,等电点为4.93。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川桑(Morus notabilis)F3H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8%,与其它5种植物F3H也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79%~82%),说明F3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也显示来自鲁桑的F3H序列与来自川桑的F3H序列聚在一枝,亲缘关系最近。qRT-PCR检测MmF 3H基因在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幼叶中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表达量较高的达到0.784 5,而较低的仅为0.012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5份桑种质资源植株桑叶片中的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总黄酮含量的差异与MmF 3H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MmF 3H催化生成的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上游产物。  相似文献   
105.
基于trnL内含子序列的桑属植物分子系统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2份桑种质、1份无花果和1份构树的亮氨酸转运RNA基因(trnL)内含子序列进行了测定。trnL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534~561bp,平均核苷酸组成为0.39100(A)、0.27114(T)、0.17679(C)、0.16086(G),平均A+T含量为0.66214,说明该序列富含A/T。利用PHYLIP软件构建其最大简约数(maximum likelihood,DNAML)分子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表明桑属所有材料聚为一类,进一步证明桑属为单系,为探明桑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6.
不同栽培基质对红掌组培出瓶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比,探讨其对红掌组培出瓶苗在缓苗期和定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草炭 珍珠岩 蛭石(2∶1∶1)处理的红掌组培苗缓苗期成活率最高,成苗快,幼苗健康;以草炭 珍珠岩 蛭石(2∶2∶1)处理的红掌组培苗定植期成活率高,叶片生长量、叶数增加量大,植株健壮,而其原料便宜,取材容易,可以作为红掌组培苗适宜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07.
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DH群体包括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以及千粒重等数量性状间的遗传关系。通过对DH群体及亲本若干数量性状数据的表型分析、偏相关分析、遗传力和最少基因对数估计以及基因间互作方式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和单株生物产量偏向于父本,而一次有效分枝数偏向于母本。株高、经济产量和千粒重则表现为超亲遗传。多数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是分枝高度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高度遗传力最高为83.31%,千粒重遗传力最低为60.9%。控制各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为13.8、12、23、12.5、24.7、20.9、11.1和13.8对。对各性状遗传力以及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估算表明,控制株高和分枝高度的基因间没有互作;控制一次有效分枝数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主花序角果数、生物产量和千粒重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控制主花序长度和经济产量的基因间可能存在重叠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甘蓝型油菜微卫星标记PAGE及银染的高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面对甘蓝型油菜微卫星标记(SSR)的小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体系做了两点优化:①在制胶方面,确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的最佳催化剂使用量,可保证顺利凝胶和不缩胶,②在保证电泳带型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泳电压,可缩短电泳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对PAGE胶中DNA的银染方法做了简化:省略固定处理,简化为制胶前用乙醇擦净玻璃板、用纯水漂洗胶片后银染及降低染色液的AgNOs浓度,该简化可减少操作步骤,显著提高效率,并可节约药品。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桑树(MorusL.)表达序列标签(EST),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桑树光合系统Ⅰ(PSⅠ)psaE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psaE(GenBank登录号:GU64597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705bp,存在97bp的5′端非翻译区和170bp的3′端非翻译区,其开放阅读框(ORF)长438bp,编码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15.38kD,等电点为8.08。同源性分析表明,MpsaE编码蛋白与柑桔(Citrus sinensis)、毛果杨甙(Populus trichocarpa)和欧美杨(Populus eu-ramericana)psaE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达到98%。基于MpsaE与其它18个物种的psaE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桑树与柑桔、蓖麻(Ricinus)、毛果杨甙和欧美杨的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psaE基因mRNA在桑树不同组织及部位的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其中幼叶(刚展开的第1片叶)和中部叶片(8-10位叶)的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上部叶片(2-3位叶)、顶芽和下部叶片;在根部的转录水平最低。初步推测MpsaE基因是桑树PSⅠ参与某些光合生理反应的一个亚基。  相似文献   
110.
桑树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同源四倍亿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分析不同桑树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同源四倍体的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探讨桑树多倍体诱变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桑树二倍体品种与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获得的同源四倍体进行RAPD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桑树品系二倍体间及与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间的RAPD多态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农桑8号和湖桑199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诱导未产生变异;湖桑32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RAPD多态性最高,达到20.41%,桐乡青、璜桑37号、湖桑197号、国桑20号和育71—1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RAPD多态性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9.09%、6.06%、5.45%、5.17%和3.17%。不同桑树品系间可以分为2大类,其中湖桑32号和桐乡青聚为一大类。【结论】不同桑树品系二倍体经秋水仙碱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