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本试验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联合运用刮除法、相差消化和相差贴壁法、单克隆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应用倒置显微镜和β-酪蛋白表达检测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和乳蛋白表达,鉴定该细胞为上皮型细胞。  相似文献   
62.
本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4种中性洗涤纤维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比例(NDF/NFC)的饲粮(0.58、0.71、1.20、1.57)对湖羊瘤胃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和发酵特性的影响。各组饲粮中均含有1.0%硝酸钾,在喂后0、0.5、1.0、1.5、2.0、4.0、6.0、8.0 h通过瘤胃瘘管采集瘤胃液,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瘤胃发酵参数;晨饲后2.0 h通过颈静脉采血,测定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表明,6.0~8.0 h饲粮NDF/NFC=0.71时瘤胃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且0~1.5 h随着NDF/NFC的增大,氨态氮(NH3-N)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0、8.0 h总微生物蛋白质含量以NDF/NFC=0.58时最高,且与NDF/NFC=0.71时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未出现亚硝酸盐中毒。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湖羊饲粮NDF/NFC=0.71时,最有利于瘤胃硝态氮还原及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63.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旨在研究湖羊饲粮中添加0、0.5%和1.0%硝酸钾对湖羊瘤胃硝态氮浓度、瘤胃发酵特性及血液指标的影响.喂后0、0.5、1、1.5、2、4、6和8h通过瘤胃瘘管采集瘤胃液,测定硝酸盐(NO;)、亚硝酸盐(NOi)浓度以及瘤胃发酵参数;同时,喂后2h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指标.结果表明:1)瘤胃液NO3和NOj浓度分别在喂后1和2h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降低,至6~8h趋近于0;2)与对照组相比,1.0%组在喂后2、6和8h的pH显著提高(P<0.05),1、1.5和2h的氨态氮浓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显著提高喂后1.5h原虫蛋白和总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及喂后4、8h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P<0.05),降低喂后0.5h、2~6h丁酸浓度(P<0.05),瘤胃发酵模式倾向于乙酸发酵;3)添加硝酸钾对湖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未检测到血液高铁血红蛋白(<0.1%).由此可知,湖羊饲粮中添加低水平硝酸钾可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且未达到NOi中毒剂量.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不同精粗比全价颗粒饲料对犊牛不同组织中SREBP-1、FASN、SCD1和ApoA1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日龄和体重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断奶公犊牛12头,分为4组,每组3头,各试验组精粗比分别为75∶25(Ⅰ)、70∶30(Ⅱ)、65∶35(Ⅲ)和60∶40(Ⅳ),预试期14d,正试期56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肝脏、十二指肠和瘤胃中的SREBP-1和ApoA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I组肝脏和十二指肠中的FAS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在瘤胃和肌肉中的结果与之相反;试验Ⅰ组犊牛肝脏和十二指肠以及试验Ⅲ组瘤胃中的SCD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日粮高精粗比能够促进犊牛体内脂肪的形成。  相似文献   
65.
目前,颗粒机在饲料工业使用非常广泛,要充分发挥颗粒机的生产能力,确保其产量和制出颗粒的质量,必须要保证良好的调质效果,调质效果会直接影响颗粒机的生产率和颗粒质量,但影响调质效果的可变因素很多,现就以下做些分析、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一门科学的学术刊物,是这门科学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本门科学的现状并促进其发展。情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尚处在形成的过程中;国内外情报学的专著为数不多,理论探讨的成果、实际工作的总结,主要见诸于各种杂志。我国情报学方面的研究比其他一些国家开展得要晚一些;近年来,各地开始创办情报学方面的专业杂志,  相似文献   
67.
免疫刺激后小鼠肝脏内参基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时定量PCR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细胞或组织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和半定量。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可以消除不同标本在RNA的产量、质量以及逆转录效率上可能存在的差别,从而获得目标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真正差异。本试验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小鼠在经过免疫刺激后,B2M、ACTB、GAPDH、SDHA、HPRT1和ARBP共6个内参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6个内参基因表达存在差异。经过geNorm程序统计学分析,确定了ACTB、GAPDH两个看家基因适用于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为研究小鼠免疫刺激后肝脏目标基因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研究日粮硝酸盐的添加量对湖羊瘤胃还原硝态氮程度和对发酵参数及血液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试验选取6头湖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期分别饲喂含0%,1%,2%,3%,4%,5%硝酸钾的日粮。测定喂后0,0.5,1.0,1.5,2.0,4.0,6.0,8.0 h瘤胃液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及瘤胃发酵参数。晨饲后2.0 h通过颈静脉采血,测定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湖羊在采食1.0 h后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0.952.14 g/L),之后快速消失,亚硝酸盐含量在喂后1.5 h达到最高(0.936.22 μmol/L),之后降低。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随硝酸盐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最高达0.32%。添加硝酸盐显著提高瘤胃液pH值(P<0.01)和2.0 h的氨态氮含量(P<0.01)以及乙酸/丙酸,添加量高于3%会降低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2%的硝酸盐添加量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合成量最高,最有利于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N-HMM-Ca对泌乳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胎次、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相近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30头,完全随机区组分为5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以干物质基础添加0.15%、0.30%、0.75%和1.50%的N-HMM-Ca,预试期14d,正试期42d。结果表明:1)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0.75%N-HMM-Ca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显著升高。2)在第14天时,1.50%组甘油三酯(TG)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N-HMM-Ca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浓度逐渐降低(P0.05);对β-羟丁酸(β-OHB)来说,随着日粮中N-HMM-Ca添加量的增加浓度逐渐升高(P0.05)。3)0.15%、0.30%和0.75%组血清IgA浓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在第42天时尤为显著(P0.01)。4)在第28天时,泌乳期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0.15%和0.30%的N-HMM-Ca使过氧化氢酶(CAT)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1)。综上所述,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0.15%的N-HMM-Ca有利于改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0.
饲粮添加苜蓿黄酮对奶牛瘤胃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黄酮对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影响。选取4头装有瘘管的头胎荷斯坦奶牛,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头奶牛每天饲喂全混合饲粮(TMR),其中分别添加0 g(A组)、20 g(B组)、60 g(C组) 和 100 g(D组)苜蓿黄酮。试验分为4期,每期24 d。每期采集瘤胃液,提取总DNA后在Illumina MiSeq 平台上进行测序。结果为:1)4个处理组共产生52747个OTU,共享16142个OTU,占总OTU数量的30.60%,其中试验A组的OTU数量最高。2)Shannon指数随着苜蓿黄酮添加剂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试验C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试验D组和A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的ACE和Chao 1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各试验组间的细菌门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试验C组的细菌属的数量显著高于试验B组和试验A组(P<0.05)。在门水平上,SR1门相对丰度随着苜蓿黄酮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升高的趋势(0.0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