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38篇
  41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为比较单养、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池塘的水质与生物组成特点,采取水质分析、环境DNA与传统鉴别方法对草鱼单养、混养(80:20)两类池塘的水质变化、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养池塘的水质优于单养池塘,混养池塘水体中总氮(TN)、硝态氮(NO3--N)、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的浓度比单养池塘分别低10.15%、3.78%、5.07%、80.18%,总磷(TP)和活性磷(SRP)的浓度分别低27.14%和56.26%;两类池塘中浮游植物均以绿藻门(Chlor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隐藻门(Cryptophyta)为优势种,但单养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为30×106cells/L,低于混养池塘104×106cells/L;两类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均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优势种,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数量较少,单养池塘中浮游动物密度高于混养池塘;在底栖动物方面,单养池塘存在螺类、水蚯蚓和摇蚊幼虫,而混养池塘仅有螺类和摇蚊幼虫。在菌群组成方面,单养池塘水体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类群,混养池塘水体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但在两类池塘底泥中,均以变形菌门为优势类群。以上结果表明,草鱼混养有利于改善养殖池塘水质,增加浮游植物丰富度,改变养殖水体菌群的结构。本研究为优化草鱼池塘养殖结构,改善水质,构建高效池塘养殖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2.
为解决黑木耳中Pb、Cd、Hg、As污染问题。通过在黑木耳栽培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试验材料进行木耳重金属的控制试验,测定各处理木耳的元素含量。在栽培基质中,1∶100、1∶300、1∶500壳聚糖/腐植酸钠复合材料、壳聚糖-聚丙烯酸/蒙脱土/腐植酸钠复合材料、纤维素/蒙脱土复合材料、凹凸棒粉、玉米芯生物炭对As抑制率为79.04%~90.30%,1∶100壳聚糖/腐植酸钠复合材料、壳聚糖-聚丙烯酸/蒙脱土/腐植酸钠复合材料、纤维素/蒙脱土复合材料、凹凸棒粉、玉米芯生物炭和1∶300壳聚糖/腐植酸钠复合材料、玉米芯生物炭对Cd抑制率为87.12%~90.30%,1∶100玉米芯生物炭对Hg抑制率为54.29%,1∶100、1∶300壳聚糖/腐植酸钠复合材料、壳聚糖-聚丙烯酸/蒙脱土/腐植酸钠复合材料、玉米芯生物炭和1∶100纤维素/蒙脱土复合材料、凹凸棒粉对Pb抑制率为65.12%~68.54%。壳聚糖-聚丙烯酸/蒙脱土/腐植酸钠复合材料对木耳减产明显。在黑木耳生产中,控制As、Cd、Hg、Pb多元素污染宜选择1∶100玉米芯生物炭,控制As污染宜选择1∶500壳聚糖/腐植酸钠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23.
为了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基于PRV gE基因和PCV3 Rep基因保守序列各合成了1对引物,在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PRV和PCV3的双重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PRV和PCV3的Tm值分别为87和81.5 ℃,能特异地检测PRV和PCV3,而对其他5种猪病原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PRV和PCV3的最低检测值分别为37.0和33.8 copies·μL-1;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2017—2019年期间采自河南地区的78份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PRV和PCV3的阳性率分别为19.23%(15/78)和41.03%(32/78),二者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8.97%(7/78)。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监测PRV野毒和PCV3及其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24.
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联848及其保持系H19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C联848的花药都不外露,形状瘦小萎缩,饱满度较差,剥开花药未发现花粉粒存在,通过碘染镜检未发现可育花粉粒,不育系C联848经多年多季种植,在不同世代,未发现有可育植株存在。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叶片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都低于保持系。从苗期至拔节期,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略有上升,差异并不显著;当玉米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不育系叶片中的POD活性迅速上升,且与保持系差异显著,并且不育系叶片中的POD活性始终都高于保持系;在玉米转入生殖生长后,不育系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长缓慢,远低于保持系中CAT的活性,且在吐丝期两者差异最为显著。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保持系,在抽雄期差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25.
为优化贵州地区优质牧草黔中金荞麦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并探究提取物抑菌活性,试验通过回流法、超声法、水煮法及鲜样榨汁法对黔中金荞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提取,通过打孔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确定提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提取物中的有效物质含量,对溶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进行优化,设置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的黔中金荞麦提取物对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黔中金荞麦地下部分的70%乙醇超声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4.2 mm。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0℃,料液比1∶40。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介于31.25~62.5 mg/mL之间,MBC介于为62.5~500 mg/mL之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说明黔中金荞麦地下部分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6.
图纳热  红梅  叶贺  张耀宗  贺世龙  张雅玲  赵宇  呼吉亚 《土壤》2023,55(6):1251-1260
降水变化和氮沉降是影响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环境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尽管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降水变化和氮添加如何交互影响AM真菌群落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三个水分梯度,副区为0(N0),30(N30),50(N50)和100(N100) kg?hm-2?a-1 四个氮素梯度共12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土壤中AM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果发现,水分处理对土壤AM真菌的Alpha多样性有促进作用,氮素处理抑制了土壤AM真菌的Alpha多样性,水分增加和氮素添加的交互作用促进了AM真菌的Alpha多样性增加,并改变了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水分和氮素刺激了各功能型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氮添加使多年生杂草和半灌木、小半灌木生物量显著增加,多年生禾草生物量显著减少。此外,多型孢子菌科的相对丰度与一二年生植物和半灌木、小半灌木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一二年生植物和半灌木、小半灌木生物量在氮添加和增雨处理下增加。本研究证明了AM真菌群落在短期气候变化下的稳定性。此外,AM真菌在科水平上的丰度与各生活型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证明了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