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挤奶机脉动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挤奶效率、奶牛产奶量及奶站的经济效益。针对现有电子脉动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一种节能、可靠性高、运行管理成本低的低功耗电子脉动器,介绍该脉动器的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分析实现低功耗的原理。  相似文献   
42.
以15年生杜仲雌雄株在2013年3月~11月期间正在生长的叶片、树皮以及5月~10月期间正在发育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了叶片、树皮和果实中的橡胶累积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qPCR技术,分析了相应时期叶片、树皮和果实中异戊二烯代谢途径中的EuDXR1、EuDXR2、EuDXS1、EuDXS2、EuHMGR、EuIPPS、EuFPS、EuGGPPS 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树皮和果实的发育,其含胶量逐渐增加,在6~9月份,雌雄株叶片、树皮和雌株果实的胶增加量进入快速积累阶段,雌雄株叶片分别达到2.13%和1.96%,雌雄株树皮分别达到9.83%和9.02%,果实达到12.6%,随后杜仲胶净积累量下降;到11月份橡胶累积量达到最高,此时,雌雄株叶片的胶含量分别为2.64%和2.41%,雌雄株树皮的胶含量分别为12.6%和12.04%,果实的胶含量为14.1%。检测发现,杜仲叶片、树皮和果实在对应的时期,异戊二烯合成途径的8个基因随着杜仲雌雄株叶片、树皮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基因表达量也逐渐增加,尤其以EuIPPS、EuFPS、EuGGPPS基因表达量与相应器官中的胶含量增加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且在同一时期,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是叶片最低,树皮其次,果实中最高,与其含胶量的顺序相同。说明,杜仲器官中杜仲胶的积累与橡胶合成前体及橡胶合成起始物合成酶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杜仲树皮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仲Eucommia以moides Olive五六月份的幼嫩树皮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合成cDNA双链,以Uni-ZAP XR vector为载体,构建了杜仲树皮的cDNA文库,其文库的滴度为3.4×1010pfu·mL-1,含插入片段的频率是99%,插入片段的分子长为400~2500bp,为进一步研究杜种特有的药用成分合成途径及杜仲胶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转ipt基因水稻植株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用17.5和12℃恒温对水稻材料转ipt基因ey-105(鄂宜105)和组培苗(对照)各处理5 d,通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以及成熟后不同处理的粒重、单株产量、结实率等性状的观测,对转ipt基因ey-105与对照在低温下的耐冷性表现进行分析,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对不同的处理进行分析判断观测指标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开花期低温处理下,转ipt基因ey-105的相对电导率的变化量和叶绿体受低温的危害小于对照,而根系活力大于对照。对产量的影响则对照大于转ipt基因ey-105。在不同生育期的低温处理下电导率、根系活力、叶绿素a/b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野生头花蓼、GAP基地种植头花蓼、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选育的四倍体及其二倍体头花蓼品种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期望为头花蓼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指甲油印迹法,分别对4种头花蓼叶片结构和叶表皮进行观测。[结果]头花蓼叶片气孔器为无规则型,上表皮气孔数明显少于下表皮。表皮毛仅分布于叶脉上,下表皮相对较多。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2个部分,其中栅栏组织2列,细胞呈长柱形;海绵组织细胞近圆形,排列疏松。叶脉为外韧维管束类型,主脉具两个维管束,上下排列,近轴面维管束较小,其韧皮部朝下,木质部朝上;远轴面维管束相对较大,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与近轴面维管束相反。[结论]在研究的4个头花蓼材料中,与其他3个二倍体品种相比,多倍体形态解剖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四倍体品种气孔密度较小,叶片较厚,栅栏组织发达,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6.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ter)是一类庞大而古老的跨膜运输蛋白家族,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物质的转运积累、有害物质解毒、气孔调节、植物防御等生理活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用成分主要为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物转运与积累过程需要ABC转运蛋白的参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杜仲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该家族蛋白质性质和结构、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研究表明,EuABC家族生物信息学预测有76个成员,含有1~7个保守基序;编码蛋白多为稳定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膜上,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进化树分析表明,杜仲ABC转运蛋白家族可分为8个亚家族(A~G;I),每组成员数量分别为3、19、14、1、1、1、29、8。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杜仲次生代谢物质转运与积累奠定基础,也为其他植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对来自贵州省32个县(市)的115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15份大豆种质在8个位点共检测到56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在5~9个之间,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7个.聚类分析表明,115份大豆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07~0.58,可将其分为11个类型,并发现其中5个材料与其它种质有明显差异.通过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贵州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
前言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是大部分麦区发生较重的病害,选育抗白粉病的品种是小麦高产稳产的有效保证。研究抗源的抗性遗传规律,是抗病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小麦抗白粉病性的遗传主要是单显性遗传,也发现单隐性遗传和双显性基因重叠作用控制的遗传。国内一些单位采  相似文献   
49.
本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以杜仲树叶总RNA为模板扩增出杜仲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EuFPS,克隆至质粒pUCm-T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序列全长1271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20个氨基酸残基,其核酸序列与拟南芥菜、银胶菊和巴西橡胶树FPP合酶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87%,82%。  相似文献   
50.
玉米赤霉烯酮与冬小麦短日春化效应(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证明高等植物体内源产生的小分子活性物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与植物的春化作用和光周期诱导密切相关,但对其调控机理尚不明。本文报道冬小麦品种燕大1817幼苗在短日春化过程中内源ZEN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研究短日春化现象的内部机制提供新线索。植物材料:选用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燕大1817。处理方法:小麦干种子用0.1%HgCl2浸泡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并浸泡过夜。将吸涨种子均匀播在铺有以无菌水浸湿滤纸的培养皿中,25℃下暗中萌发两天,然后播种于温室花盆石中,设5个处理:①长日光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