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2.
<正>辽宁省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水果产地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发展果树生产。2013年,全省果树栽培面积63.7万hm2,水果总产量740万t,产值170亿元,产量、产值均创历史新高。水果产业是我省重要的传统高效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强,综合效益好,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繁荣果品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及出口创汇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文分析辽宁省果树栽培  相似文献   
43.
以当年定植的6种矮化中间砧的‘长富2号’幼树为试材,对其根系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以‘GM256’为中间砧的苹果幼树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及分枝数最大,其次为‘辽砧2号’,‘SH1’最小,差异极显著;在d≤0.5mm、0.5mmd≤2.0mm和d2.0mm根径级中,‘GM256’为中间砧的苹果幼树根系形态指标均为最大值,其次是‘辽砧2号’,‘SH1’均是最小值;‘辽砧2号’为中间砧的苹果幼树根系N、P、K、Ca、Mg、Mn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GM256’,‘SH1’为中间砧的根系Fe、Cu、Zn质量分数最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枝数与部分矿质元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根直径与各元素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嫁接不同矮化中间砧的苹果幼树根系形态及养分质量分数的比较得出,‘长富2号’苹果在采用山定子为基砧时,嫁接‘GM256’和‘辽砧2号’中间砧的树体根系发育好,养分吸收能力强。  相似文献   
44.
为探讨苹果套袋后果实在袋内微域环境下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变化及其对果实安全性的影响,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套袋和不套袋果实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红富士苹果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主要真菌是链格孢霉(Alternaria),且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一直存在,7月后的不同时期,分别分离出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有差异,除链格孢霉外,非皮孔处其他真菌的出现均要早于皮孔处;不同时期真菌种群结构,青霉和木霉在不同部位分离出的时间有异,且持续存在时间也不一致,曲霉仅在非皮孔部位于摘袋后分离出。与不套袋果相比,套袋后真菌的种类仅多了曲霉,而且没有表现出致病能力。因此认为,套袋后微域环境下产生的真菌类群对果实的安全性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5.
沈阳地区甜樱桃日光温室主要生态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沈阳地区,目光温室升温后,平均气温可很好的满足甜樱桃大小孢子发育和萌芽的需要,但最低气温仍是偏低,昼夜温差大,是导致日光温室甜樱桃生育期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光温室甜樱桃没有出现花蕾、花朵并有幼果的冻害现象.升温前期地温较低,影响了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应采取提前覆盖地膜等措施提高地温.相对于露地而言,日光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偏高,光照强度偏低,应注意通风透光,改善日光温室的湿度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46.
我国梨果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我国梨果栽培面积、产量、区域化布局、品种结构和贸易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梨果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提出加强产业引导、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精品高效标准化生产、市场体系建设、技术培训、产业化经营和保障支撑等发展战略,为实现梨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矮化中间砧对华红苹果致矮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矮化中间砧对3年生华红苹果树生长势和叶片POD活性、I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比叶重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矮化中间砧华红树体生长势依次为:SH38相似文献   
48.
纵论辽宁省葡萄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葡萄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以来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产量和单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趋于稳定,占全国葡萄总面积和辽宁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4.14%和10.35%;辽宁省葡萄总产量基本呈现稳定态势,占全国葡萄总产量和辽宁省水果总产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3.72%和19.93%;辽宁省葡萄单产水平呈现稳定、较高水平,引领着全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辽宁省葡萄产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9.
对辽宁省苹果、梨和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辽宁省果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该省果树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是优化品种结构和推广新型栽培模式,实行高标准建园、省力化栽培,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0.
酶制剂在蛋鸡小麦型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中含有大量的非淀粉多糖(NSP,主要成分是木聚糖、β—葡聚糖和纤维素)。在小麦日粮中添加能降解非淀粉多糖的酶制剂,可将非淀粉多糖分解成多糖片段、寡糖和葡萄糖,使得食糜粘性大大降低;同时非淀粉多糖酶和纤维素酶共同作用,可将植物细胞壁分解,释放出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供动物利用,从而提高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吸收率。1材料和方法1.1试禽本试验采用182日龄商品代罗曼蛋鸡2000只,随机分成两组,1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饲养于同一密闭鸡舍内,三层全阶梯笼养,每组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1.2试验材料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