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产养殖在极大的解决了国人对优质蛋白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对当地生态产生严重影响,但是,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污染间本质是平衡出现了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粗暴做法。  相似文献   
32.
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江苏省南京市马群和山东泰安市郊区斜纹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用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南京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LD50)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辛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灭多威;对泰安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马拉硫磷>辛硫磷>毒死蜱>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对两种群的毒力最大,灭多威的毒力最小。山东泰安种群较南京种群对杀虫剂略敏感。用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9种杀虫剂对南京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除尽>菜喜>高效氯氰菊酯>米螨>抑太保>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毒死蜱>抑食肼。对山东泰安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除尽>菜喜>抑太保>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辛硫磷>米螨>氯氟氰菊酯>抑食肼。除尽和菜喜对两种群的毒力最高,抑食肼的毒力最低。山东泰安斜纹夜蛾种群除对氯氟氰菊酯和米螨的敏感性略低于南京种群外,对其他药剂均比南京种群敏感。  相似文献   
33.
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芹菜素与犬细小病毒衣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芹菜素对犬细小病毒衣壳蛋白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获取了在293K、298K和303K下的猝灭常数,证明了二者之间的作用类型为静态猝灭机制,且二者的结合位点数为1.通过求得热力学参数,证实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力形式为疏水作用由荧光响应能量转移技术求得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并运用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探讨了芹菜素对犬细小病毒衣壳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克隆仁扇舟蛾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覆盖编码区的cDNA序列全长并研究其特征以及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日龄、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该蛋白在仁扇舟蛾化学感受系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和RACE技术克隆CresCSP3的覆盖编码区的全长cDNA序列,使用在线工具预测其信号肽、等电点、分子质量和三维结构。利用Blast进行同源性对比,并用MEGA 6.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进化树,进而分析其与鳞翅目其他12种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亲缘关系。应用qRT-PCR技术对CresCSP3在不同发育阶段,羽化后1~6日龄雌雄成虫触角以及在雌雄成虫头(不含触角)、触角、足、翅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克隆获得仁扇舟蛾1条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CresCSP3。cDNA全长为545 bp,包括61 bp的5'非翻译区,100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38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成熟蛋白分子质量14.34 kD,等电点5.75,预测N末端含有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CresCSP3的三维结构由6个α-螺旋组成,形成1个疏水性的结合腔,具有化学感受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仁扇舟蛾化学感受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棉铃虫、烟青虫及双委夜蛾比较相近,与亚洲玉米螟和小菜蛾也较为相近,与小菜蛾的CSP相似性最高,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61%,而与茶尺蠖的EObl CSP2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只有2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resCSP3并没有与其他种类聚为一支。qRT-PCR结果表明:CresCSP3在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卵期及蛹期表达量较低,并在4龄时达到高峰。CresCSP3在雌雄成虫触角均有分布,但表达情况有差异,雄虫前4天CresCSP3的表达量高于雌虫,3~4天出现高峰,而雌虫于羽化后4、5天出现表达高峰;CresCSP3在触角、头、足和翅中均有分布,相对表达量触角中均为最高,且在雄虫触角中高于雌虫触角。【结论】明确了仁扇舟蛾化学感受蛋白基因仁扇舟蛾化学感受蛋白CresCSP3的结构特征。CresCSP3与其他12种鳞翅目昆虫的CSP亲缘关系较远,表明化学感受蛋白家族的多样性。不同发育阶段CresCSP3的表达方式表明该基因参与仁扇舟蛾在幼虫取食过程中的寄主定位。不同日龄雌、雄虫触角中CresCSP3的表达量特性表明CSP3参与雄虫交配行为和配偶定位,也可能参与雌虫产卵过程中的寄主定位。CresCSP3在雌、雄成虫的触角中表达量最高,可能是因为昆虫主要通过触角感受外界挥发性气味分子,而翅、足、头部一定程度上也会参与对外界环境的感知,CresCSP3的广泛分布表明其对仁扇舟蛾识别环境中复杂的化学信号的从而使机体做出准确的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赵旭东  胡延萍  谢小龙  王莉  李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05-1705,1767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对3个唐古特大黄和1个掌叶大黄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唐古特大黄的特征峰值及标准X射线衍射图谱.  相似文献   
36.
植物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DPK)调控钙信号途径下游组分,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各种逆境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对本课题组克隆的水稻OsCPK9基因的cDNA序列与NCBI中的水稻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定位,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到基因上游的一段启动子序列。进而利用PCR的方法从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 cv. Nipponbare)基因组DNA中克隆到了水稻OsCPK9基因5’端上游约2 kb的DNA序列,命名为POsCPK9。PLANTCARE在线分析表明,POsCPK9序列除包含植物启动子所必备的基本元件如TATA box 和CAAT box外,还含有多个与逆境和信号物质相关的顺式表达元件。将克隆到的POsCPK9取代pBI121中的CaMV 35S 启动子,构建成POsCPK9与GUS的融合表达载体POsCPK9 GUS;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在烟草的根、茎、叶中进行瞬时表达。结果显示,该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在烟草的根、茎、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说明OsCPK9基因上游2 kb具有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37.
多功能氧化酶系与甜菜夜蛾对氯氟氰菊酯抗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抗氯氟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5龄幼虫中肠、脂肪体及体壁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结果表明,抗性和敏感品系不同组织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均为中肠>脂肪体>体壁,抗性品系中肠、脂肪体及体壁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78、1.54及1.37倍。中肠微粒体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乙氧香豆素-O-脱乙基酶、芳香基羟基化酶及艾氏剂环氧化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中肠5种酶的活性分别比敏感品系的酶活性提高1.33、1.73、1.40、1.51及1.30倍,说明甜菜夜蛾对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与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39.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糖苷 (S-glu)、螺虫乙酯-酮-羟基 (S-keto)、螺虫乙酯-烯醇 (S-enol) 和螺虫乙酯-单羟基 (S-mono) 的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明确螺虫乙酯在梨中的残留规律,采用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乙腈为提取剂,以N-丙基乙二胺 (PSA) 和无水硫酸镁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 (SRM) 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螺虫乙酯在0.0005~0.1 mg/L范围内,S-glu在0.005~0.5 mg/L范围内,S-keto、S-enol和S-mono在0.0005~0.5 mg/L范围内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与质谱峰面积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2 ≥ 0.999);在0.005~0.7 mg/kg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9%,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2%~3.3%;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102%,RSD为1.1%~3.6%。最低检测浓度 (LOQ)为5 μg/kg。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梨和土壤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按推荐剂量进行田间施药,当梨果成熟采收时,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中的残留量之和在0.023~0.056 mg/kg之间,低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0.7 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在0~0.015 mg/kg之间。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在梨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为12.4 d和7.1 d。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用于梨树害虫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0.
建立了用于检测南瓜中溴氰虫酰胺、吡蚜酮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河北、浙江两地的溴氰虫酰胺 ·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在南瓜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南瓜样品中溴氰虫酰胺和吡蚜酮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 mg·kg-1和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