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林业   6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01.
为了研究苏鲁两省杨树木材变色、变色真菌和造成的损失,于2005—2010年分别对9个县市杨木加工厂进行了调查和定点观察。结果表明,在杨树砍伐后,在露天存放22~80天杨原木和单板存在不同程度边材变色,其变色程度与在露天存放时间有密切关系。春夏之交砍伐的杨木比冬季砍伐的杨木更易变色;3~5年生杨木比8—9年生杨木更易变色;剥皮杨木比带皮杨木更易变色;单板变色比原木更明显,致使单板的经济价值可降低25%~30%。鉴定出引起杨木变色的真菌有23属32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变色菌主要有可可球二孢、交链孢、球孢枝孢。其中不高双孢菌、红紫球二孢、青琐龙孢球二孢在杨木上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2.
粘合剂含有(a)多酚浸出物和(b)聚异氰酸盐交联剂。用途和优点:制成木材产品需要细碎的木碎料和粘合剂结合。由木碎料和粘合剂混合成型的产品,固化混合,特别是要用加热  相似文献   
103.
104.
从引起木材变色的真菌种类,木材变色真菌的传播媒介,木材变色真菌传媒小蠹虫种类及其携菌部位,以及传媒小蠹虫与木材变色真菌间的交互作用上综述了木材变色真菌种类的鉴定状况及其传播媒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5.
笔者应用当归苁蓉汤加减,对慢性瘤胃积食和虚弱型前胃弛缓进行了临床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几年来共治患牛300多例,治愈率达95%以上。此方确实,取材容易,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一、方剂 (一)当归苁蓉汤:全当归125~250g,肉苁蓉60~120g,番泻叶30~60g,木香40g,厚朴40g,枳壳30~60g,醋香附30~60g,瞿麦40g,通草40g,麻仁60g,神曲30~60g,生二丑60g,麻油500ml。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筛选杨树上潜在的生物能源油脂真菌,对5种杨树的健康树皮、韧皮部、边材和叶片真菌组织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检测了菌丝和孢子内含油脂。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4674块组织,得到真菌菌落4501个,占分离组织总数的96.3%,细菌菌落173个,占3.7%。其中非产油脂真菌菌落4043个,占89.8%;产油脂菌落458个,占整个菌落总数的10.2%。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其隶属于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和半知菌亚门10属,80%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其中,腐皮镰刀菌是一株高产油脂的真菌。产油脂真菌的出现与杨树种类和季节无相关性,而与真菌种类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对诱发橡胶木材发霉、变色的变色菌和霉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到22个分离物,鉴定为10个属,分別隶属于子囊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本文对Lasiodiplodia(Botrvodiplodia)theobromae和Ceratocvstis spp在木材上的症状和形态进行了描述。有的真菌在橡胶木材上出现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欧美杨I-107溃疡病的发生原因,于2010年5月—2012年9月对病原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试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ITS分子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越桔拟茎点霉的分离得率占68%,其在PDA培养基上日生长量为0.7 cm;5 d开始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器,10 d后产生乳白色至灰白色的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座表生或半埋生,黑色,球形或不规则形,单腔室,200~500μm;分生孢子梗纺锤形或圆柱形,15~25μm×1.2~1.7μm,1~3个分隔,有分枝;产孢细胞内生芽殖型、瓶梗状,10~15μm×1~1.5μm。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α型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纺锤形,具2个油滴,大小为6.9~10.8μm×2.1~3.3μm,平均大小为8.1μm×2.8μm;β型分生孢子无色、丝状,直或弯曲,无分隔,大小为17.3~24.2μm×1.3~1.8μm,平均大小为20.3μm×1.3μm。在野外接种1年生欧美杨I-107树苗,20 d发病率为100%。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DNA测序,确定该病原菌为越桔拟茎点霉,在我国的杨树上属于首次发现,由它引起欧美杨I-107溃疡病为杨树新病害。  相似文献   
109.
小龙虾真菌病害(三):黑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鳃病(black gill disease),由镰刀菌属(Fusarium L. k. ex Fr. 1809)的真菌引起,又被称为镰刀菌病害(Fusarium disease)。镰刀菌属是半知菌中种类多、经济意义大、研究深入、系统的一类真菌,到目前为止,该属共记载了1 497个种、亚种、变种和专化型,一些是重要的动植物病原菌。镰刀菌引起小龙虾和其他虾类的黑鳃病,是常见真菌病害。淡水甲壳动物病害的研究始于1900年[1];当时报道了侵染甲壳动物的3种真菌,分别  相似文献   
110.
在对小龙虾黑鳃病进行分离培养过程中,得到一株白色菌落的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DNA测序,确定该菌株为绿色白流苏菌;该真菌属于中国的新纪录属和新记录种,小龙虾是它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