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4个红三叶品种(系)R-1,岷山,多丽,瑞德的直立性,地上部分形态特征,根部形态特征等,研究红三叶株型结构对草产量的影响。通过比较4个品种(系)的株型结构,并分析了株型结构与干草产量的相关性,发现红三叶的干草产量与直立性、叶长、叶宽、分枝数、茎粗、侧根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秆壁厚、节间长、小花数、主根深、根颈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数呈负相关。主根深、秆壁厚和分枝数是影响红三叶直立性的主要因素。4个供试品种(系)中直立性最好的是R-1,其次为岷山、瑞德、多丽,R-1年鲜草产量为68.97t/hm2,年干草产量为15.21t/hm2,均最高,其次为岷山和多丽,瑞德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2.
草类植物育种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滞后、课时数偏少、教学方法、手段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上应该强化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尝试双语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多元化功能进行教学、改革课程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3.
老芒麦野生种质材料芽期耐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铅浓度(0.05、1.0、2.5、5.0、10.0mol/L)胁迫下6份老芒麦材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4项指标,比较不同老芒麦材料芽期耐铅性的强弱。结果表明,不同Pb+浓度对供试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有影响。通过对6个供试种子指标的比较,来自河北沽源县的老芒麦材料表现出了对重金属铅较强的耐受性;来自河北雾灵山的老芒麦材料表现出对重金属铅较弱的耐受性,其他材料耐铅性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4.
用农杆菌介导将WCMV基因导入白三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吸胀种子的子叶为转化体,用农杆菌介导将外源的白三叶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WCMV转入白三叶,经过筛选、分化和再生,得到了具有卡拉霉素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PCR、Southern 和Northern分析,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白三叶基因组中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25.
温性荒漠草原土壤酶与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放牧扰动下土壤养分供给水平的变化,对温性荒漠草原冬春季牧场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区土壤呈弱碱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除对照区外,各层土壤含水量、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含量有递减趋势;除重牧区20~30cm土层外,各放牧区各土层土壤脲酶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碱性磷酸酶各放牧区极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过氧化氢酶除0~10cm土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外,其他各层均表现LG> MG>CK> HG的变化.相关分析表明,3种酶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间相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说明土壤酶可以用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同样得出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示草原退化与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26.
早熟禾的人工杂交及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及其与变种扁秆早熟禾之间进行了人工去雄杂交,对各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中莫诺波利草地早熟禾和瓦巴斯草地早熟禾的杂种在产草量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品种与变种杂交中扁秆早熟禾与思托佩草地早熟禾的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27.
无融合生殖广泛存在于被子植物中,是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既有兼性的,也有专性的;既有二倍体的,也有单倍体的.无融合生殖受多基因控制,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过遗传学和细胞学方法鉴定。无融合生殖特性应用于育种中,能简化育种程序,加速育种进程,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固定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8.
应用不同剂量的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裸燕麦拌种,结果表明,高巧600 g/L悬浮种衣剂60~120 mL(商品量)+立克秀60 g/L悬浮种衣剂22~42 mL(商品量)拌100 kg种子,对燕麦红叶病和坚黑穗病的防效分别达65.09%~82.79%和100%;增产率达71.68%~153.12%,增产965.40~1 189.50 kg/hm2。各处理的出苗率和幼苗长势与对照无明显差异或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9.
紫花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赵桂琴  慕平  张勃 《草业学报》2006,15(6):9-18
牧草基因工程是近年来国内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紫花苜蓿是世界范围内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研究最深入的优良豆科牧草,以其品质好、产量高而被誉为“牧草之王”。本研究结合国内外苜蓿基因工程研究动态,从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品质改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苜蓿转基因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苜蓿基因工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0.
为明确内蒙古、河北地区燕麦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8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株菌株R1、H44和B8,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rDNA序列分析将3株菌株均鉴定为燕麦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avenacea(M.A.Curtis ex Cooke)Shoemaker,有性态为燕麦核腔菌Pyrenophora avenae S.Ito et Kurib.。3株菌株均为致病菌,在离体和活体叶片上均能产生腐烂坏死病斑。3株菌株的菌丝在5~30℃、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其中菌株R1和H4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8,菌株B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生长pH为7~8。3株菌株对碳源的利用效果中均以淀粉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菌株R1的最适氮源是硝酸铵,对蛋白胨和尿素利用效果最差;菌株H44和B8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株H44对硫酸铵利用效果较差,3株菌株都不能利用碳酸铵,且菌株B8也不能利用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