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20篇
  10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均衡协调 ,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 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较好时 ,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 15%以上。覆盖补水后 ,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 3个时期追肥 ,以拔节期追肥的产量最高 ,比对照增产 14 3% ;越冬追肥增产 9 0 %。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不同施氮和钾水平中 ,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旱地麦田应采用底施 拔节期追肥技术 ,且应增加肥料投入 ,特别是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采用国产斯太尔1491.280/043.6×4型汽车用于运材试验的研究过程。通过对8辆该型汽车,经过两个冬运期的木材运输试验,总结出了17项试验对比数据。并对该型汽车的可靠性、经济性、维修性、适用性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项目进行了全面、科学分析和考核。采用的试验方法科学合理,试验数据准确、可靠。对木材运输企业在重型运材汽车选型及使用经验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使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干旱地区抗虫棉源库调控及优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转Bt基因抗棉晋棉31为试验材料,在旱地条件下研究栽培密度、DPC化控、化肥三因素不同组合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源库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三因素优化组合可以构建源库优化平衡状态。当源库指数处于优化状态时干物质积系速率大幅度提高,干物质在各器官分配比例相对协调;开花后同化产物向库器管输出率提高,铃重增加;叶源生理活性显著提高,功能叶时间延长。提出转Bt基因抗棉早地栽培关键在于构建源库优化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4.
地膜覆盖棉田,能增温保墒,促进棉花增产,已为科研和生产所证明。但对高温季节覆盖棉花根区的温度过高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甚少。为此1989年采用地膜秸秆两种,材料覆盖棉田,探讨其对棉花生育的影响。试验设露地、地膜覆盖、麦秸覆盖、地  相似文献   
85.
棉花株型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株型栽培的形态指标为,株体矮化30%左右,群体密度提高20%以上;形态特点是株矮、枝短、叶小、叶厚、铃大;增产机理表现为群休早发早熟效应、铃位内移效应、抗逆效应和产量结构效应。株型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地膜、优种为基础,通过化学生长调节剂(DPC)和农业措施(水、肥、中耕等)相结合的综合调控技术,将棉花生长形态调控为理想的群体株型。一般缩节安(DPC)调控强度为每公顷施量90~120克,分3~4次喷施;灌水和追肥时间适当提早,每公顷施纯氮150~225公斤,并要与磷钾肥平衡施用。经1992~1994年在山西、山东、江苏等地试验示范,在公顷增产皮棉168~354公斤,平均增产300公斤左右,增产率为9.2%~25.1%。  相似文献   
86.
<正>昆虫生命表是对昆虫种群系统研究过程中的一套重要技术,生命表主要利用存活率、瞬时死亡率、死亡分布和生命期望等参数描述昆虫的生活史,生命表可广泛用于昆虫发育、生物防治、进化、入侵等研究(Hong et al.,2022)。实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为害果蔬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中约250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Leonardo et al.,2017)。  相似文献   
87.
运城市地处山西最南部,早春来的早,秋冬来的晚,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合理的茬口衔接,科学的品种搭配,进行春提早和秋延后蔬菜生产并间套玉米,从而实现一年四种四收,高产高效。粮菜间套,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保证了蔬菜供应,又提高了农民收入,可谓一举三得。该高效种植模式,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深受农民欢迎,是非常值得推广的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8.
本文就在期刊管理工作中如何拓展服务领域 ,开发利用馆藏文献资源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为科技人员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实践 ,畅谈农业科技图书馆在农业科技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 ,新疆棉花面积不断扩大 ,种植结构、栽培品种及栽培模式的变化 ,棉铃虫的为害日益严重。 2 0 0 1年石河子个别地区发现棉铃虫 ,2 0 0 2 -2 0 0 3年部分地区发生 ,个别地区严重 ,2 0 0 4年大部分团场发生不同程度的为害 ,不少棉田受到严重损失 ,减产 2 0 %以上 ,棉铃虫为害已成为石河子地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棉铃虫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1 .1为害特点。在石河子地区棉铃虫除为害棉花外 ,还为害玉米、小麦、蔬菜等。为害方式主要是以幼虫为害棉蕾、花和棉铃 ,有时也为害嫩叶。1 .2发生规律。棉铃虫在石河子地区一年发生三代…  相似文献   
90.
新石H12在新疆早熟植棉区生育期为123 d,植株筒形,Ⅰ~Ⅱ式果枝,铃重6.0 g,霜前花率95.9%,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6―2017年新疆早熟棉组区域试验中,新石H12的2年平均皮棉产量为2 021.25 kg·hm-2。简要介绍了新石H12的选育过程、生物学性状及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病性、抗虫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