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32.
草原红牛改良群体H FABP基因SNP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的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分析其多态性与改良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良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存在多态位点,在136位点发生1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在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A基因对剪切力有负效应,其余肉质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H FABP基因对改良草原红牛肉质嫩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3.
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从副业地位跃升为主导产业之后,发展势头强劲,畜产品国内市场需求总量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高端化,对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近期出现的畜产品高价位,使畜牧业优先立足国内的市场取向日见明显;伴随着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的逐渐改善,我国畜牧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肽硫转移酶mu1(GSTM1)基因与超氧化歧化酶3(SOD3)的基因多态性,探索影响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候选基因,试验测定了96头草原红牛血液基因组中GSTM1基因的编码区和SOD3基因的5'UTR区,并进行DNA混池、多态性、等位基因数、核苷酸多态位点、氨基酸多态位点分析,以探究GSTM1基因与SOD3基因在草原红牛基因组中的多态性表现。结果表明:草原红牛GSTM1基因编码区中704位存在C-T突变,这种突变是错义突变,氨基酸发生变化由丙氨酸变成缬氨酸,可能会使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在SOD3基因的5'UTR区存在两个SNP位点,分别在71位发生G-A突变和117位C-T突变,5'UTR区上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在遗传水平上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差异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多态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35.
36.
木材检验时要求快而准,但是在实际检量中往往不能快速计算,得出这个数字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运算,影响了木材检验工作效率。笔者从事木材检验工作多年,通过学习和探索,归纳总结了木材检验技术中的简  相似文献   
37.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木赞杂交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选择断奶后小公牛利草F139头、草原红牛79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结果表明,利草F1出栏体重和育肥期日增重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体躯高度、体斜长、坐骨端宽、胸围、管围、腿围均极显著地大于草原红牛(P〈0.01),整体结构趋向于偏肉体型;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等主要产肉指标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利草F1肉中的粗脂肪含量较草原红牛有一定的下降,而粗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上升;利草F1的油酸含量比草原红牛下降2.43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利草F1与草原红牛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8.
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203bp)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3个体尺性状有正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性状有正面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123bp)对腰角宽具有正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171bp)对十字部高性状有正效应,等位基因C(179bp)对胸深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体重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9.
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牛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内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其肉用性能的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肉用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净肉重和净肉率性状有正面影响;IDVGA46等位基因C(211bp)对内用性能有负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171bp)时腰厚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髻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质量、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解决东北地区温室秋冬茬、冬春茬蔬菜生产土温低的问题,是蔬菜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黄瓜为主的离地栽培试验,主要是探讨不同栽培方式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材料及方法试验设在东宁镇一街村夏忠福的温室里,采用箱体离地栽培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