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引言日本是我国的近临,又是我国牛肉和活牛出口的主要目标国家之一.日本的肉类市场中,黑毛和牛生产的优质大理石牛肉占有绝对优势.我国是肉牛饲养大国,1994年屠宰1102万头,产肉228.4万吨,但我国牛肉的综合品质档次尚低,肉牛生产效益不够理想,其原因有多种,品种和国  相似文献   
72.
应用半同胞相关法 ,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萨福克肉用种羊体型测定值的遗传力及遗传相关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①胸围、体斜长、尻宽、体重和毛长的遗传力分别为 0 5 0、0 4 4、0 84、0 5 3和 0 79,胸围与体重、体斜长与体重、尻宽与体重、毛长与体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 0 39、0 4 0、0 4 0和 0 35。②校正 6 0日龄、12 0日龄、2 4 0日龄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 0 5 4、0 5 7和 0 4 7,校正 6 0日龄与 12 0日龄、6 0日龄与 2 4 0日龄、12 0日龄与 2 4 0日龄的遗传相关分别为 0 38、0 2 6和0 4 2。依据萨福克种羊体型测定值及校正 12 0日龄体重进行个体选择 ,均可以达到提高种羊群体尺和体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在0-4℃条件下,特克塞尔种羊精子存活时间可达167h,而在77h之内存活率可达70%,因此该时为可授配临界时间。建立以低温(0-4℃)保存鲜精的方法形成低温链,进行人工授精技术为主体的肉羊繁殖改良技术体系,是提高优秀种羊利用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及IGFBP-5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求这些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所有5个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同时,IGFBP-1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1.42倍;IGFBP-2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3.55倍;其他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和IGFBP-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这些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肉牛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测定了18头利木赞和草原红牛杂交牛F1代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5种酶的活性与肾脂重、产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根据线性回归分析结果,GPT活性可作为选择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的参考指标,GOT活性可作为选择眼肌面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6.
试验旨在使用“大型动物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并结合生长代谢试验,研究纤维素酶和活性干酵母对草原红牛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能量代谢的影响。选用8月龄健康、体重(170±10)kg的草原红牛公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羊草为基础日粮。试验分4期,每期37 d。Ⅰ组为空白对照组,在日粮中不添加纤维素酶和活性干酵母;Ⅱ组在日粮中添加190 mg/kg纤维素酶;Ⅲ组在日粮中添加200 mg/kg活性干酵母;Ⅳ组在日粮中添加190 mg/kg纤维素酶+200 mg/kg活性干酵母。结果表明:①Ⅲ、Ⅳ组干物质消化率与Ⅰ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Ⅲ组与Ⅰ组相比干物质消化率提高了9.01%;②Ⅲ组对日粮中有机物质、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与Ⅰ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Ⅲ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与Ⅰ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4.65%和18.81%;③Ⅲ组对能量代谢中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影响与Ⅰ、Ⅱ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与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比Ⅰ组相比代谢能提高了16.63%;④纤维素酶和活性干酵母混合添加未见组合效应。提示,活性干酵母能提高草原红牛日粮利用率及减少能量损失,混合添加未见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77.
以人LDHAL6A基因的cDNA序列为探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绵羊LDHAL6A基因进行了电子克隆,并对推导出LDHAL6A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与性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绵羊LDHAL6A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798bp,包括999 bp的编码区和149bp的5ˊ非翻译区(5ˊUTR)、650 bp的3ˊ非翻译区序列(3ˊUTR),编码合成332个氨基酸的多肽;其编码蛋白属疏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定位于内质网上;无规则卷曲、琢-螺旋是绵羊LDHAL6A蛋白主要的二级结构元件。绵羊LDHAL6A基因编码蛋白可能在精子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为提高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快速稳定发展,满足我国人民对家畜产品的需求,科研人员力求在不影响家畜生长、育肥及繁殖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利用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相对值(即实际采食量与预测采食量的差值),进行家畜选择能够实现这一目标。RFI是衡量动物饲料效率的有效指标,被广泛应用。RFI越低的动物,饲料利用效率越高。RFI性状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日粮因素、环境条件、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等。在日粮、环境以及健康状况相似时,个体遗传因素是控制RFI性状的主要因素。目前对剩余采食量性状遗传因素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控制性状的主效基因以及标志性基因还需要挖掘。笔者就近些年研究RFI的候选基因进行总结,为深入研究控制RFI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Ⅱ)基因在18月龄草原红牛阉割后牛与公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1、肾脏、瘤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组织等8种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旨在探讨该基因在阉割后草原红牛与正常公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IGFⅠ和IGFⅡ基因在所检测的阉割后牛与正常公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瘤胃、十二指肠、背最长肌组织等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①IGFⅠ在肝脏和瘤胃中的表达存在差异,阉割后牛在肝脏中IGFⅠ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公牛(P<0.05),但是在十二指肠中则显著低于正常公牛(P<0.05);②阉割后牛IGFⅡ基因在心脏和肺脏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公牛(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阉割后草原红牛与正常公牛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的差异,为深入研究IGFⅠ和IGFⅡ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了解这两个基因对阉割个体肉质性状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0.
利用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对各组饲料营养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能量和粗蛋白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高营养组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极显著低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草原红牛(p0.01)。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且各血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在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肉用群体的平均日增重随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