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陇东地方牛和西门塔尔杂交肉牛2个基因的多态性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陇东地方牛和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的M-calpain基因和H-FABP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分析了基因型与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M-calpain基因突变位点C1795T和H-FABP基因序列中的突变位点C1006G,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和GG/GC/CC。相关分析表明M-cal-pain基因中AB基因型在剪切力上差异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BB基因型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H-FABP基因中GC和CC基因型对牛肉滴水损失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推测M-cal-pain基因C1795T和H-FABP基因C1006G的突变位点可以作为陇东地方牛和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牛肉嫩度和大理石花纹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BMPR2)基因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及单羔和多羔小尾寒羊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qPCR技术检测BMPR2基因在小尾寒羊14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同时,使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BMPR2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结果]BMPR2在14种组织中呈广谱表达,其中在肺脏、大脑、肝脏以及下丘脑组织高表达;BMPR2在卵泡期多羔组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组.BMPR2基因g.203707935A>G和g.203708072T>C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g.203708352A>G位点与小尾寒羊三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野生型产羔数显著高于杂合型.通过对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型复合分析发现,3种复合基因型与小尾寒羊三胎产羔数显著关联(P<0.05),AA-GG基因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A-AG和AA-AA基因型,推测该位点突变可能削弱了FecB基因信号强度,导致产羔数下降.[结论]BMPR2基因g.203708352A>G位点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呈显著负相关,为小尾寒羊产羔性状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不同比例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秆与玉米(Zea mays)秸秆混贮的青贮品质和发酵特性,本研究设计6个处理,即玉米秸秆与甜叶菊秆的混合比例为100:0 (CK)、90:10 (A)、80:20 (B)、70:30 (C)、60:40 (D)及50:50(E),各处理原料充分混合后,装桶密封发酵60 d,开桶取样,进行青贮品质及其发酵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均优良;相较于青贮前,青贮后各处理的干物质(DM)、钙(Ca)和粗蛋白(CP)含量增加(除CK组和D组Ca含量外),各组青贮饲料单糖(ESC)、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降低,但随甜叶菊秆添加量的增加,各组NDF和ADF含量增加。青贮后,C组DM、Ca和CP含量较CK组分别提高1.92%、18.46%和42.15%;D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 <0.05),除A组和B组外,其他处理组ADF含量较CK组差异显著(P <0.05)。青贮后的pH介于3.68~4.14;氨态氮/总氮(NH3-N/TN)随甜叶菊秆量的增...  相似文献   
84.
分别设置两种精粗比(40?60和30?70),11种混合饲料的组合比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分别为40?60?0(Ⅰ)、40?45?15(Ⅱ)、40?30?30(Ⅲ)、40?15?45(Ⅳ)、40?0?60(Ⅴ)、30?70?0(Ⅵ)、30?55?15(Ⅶ)、30?40?30(Ⅷ)、30?25?45(Ⅸ)、30?10?60(Ⅹ)和30?0?70(Ⅺ)],并以单独的精料、藜麦秸秆和高粱秸秆为对照,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不同组合饲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并计算各饲料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以评价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秸秆不同配比的饲粮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合产气量均逐渐升高(P<0.05),24 h后趋于平缓.且随着高粱秸秆的增多,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当精粗比为40?60时,处理Ⅲ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36.2%和53.5%,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0.7%和30.3%,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12.2%和33.3%,且该组合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当精粗比为30?70时,处理Ⅷ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29.2%和23.2%,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5.1%和2.06%,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32.7%和16%,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处理Ⅷ和Ⅺ的氨态氮含量和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处理Ⅵ(P<0.05),且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P<0.05),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Ⅸ和Ⅹ(P<0.05).综合来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为30?40?30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最大,可作为较优饲料组合及适宜添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85.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单宁酸、抗菌肽、酵母培养物对芦花鸡(Gallus domestiaus)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选用49日龄的脱温健康芦花鸡[体重(1 475.15±108.03)g]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设3个添加剂组,即日粮中添加单宁酸(QT组)、酵母培养物(QY组)、抗菌肽(QA组),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组(CK组),进行为期7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各试验组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死亡率、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各试验组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显著高于CK组(P<0.05),QT组胸肌重显著高于CK组(P<0.05);(3)各试验组心脏指数、QY组胰腺指数显著低于CK组,而胸腺指数QA、QY组则显著高于CK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单宁酸、抗菌肽和酵母培养物能显著提高芦花鸡的屠宰性能,降低腹泻率和死亡率;且在本试验条件下,单宁酸对芦花鸡屠宰性能的促进作用优于抗菌肽和酵母培养物。  相似文献   
86.
为评价平凉红牛肉品质特征,选择年龄、体重、体质相近及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平凉红牛、杂交和牛及西门塔尔牛各6头,屠宰后取其背最长肌样品,对肉品质、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平凉红牛和杂交和牛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杂交和牛背最长肌的失水率、熟肉率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杂交和牛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平凉红牛背最长肌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40.15%)和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67.04%)最高,特别是丙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以及异亮氨基酸等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杂交和牛和西门塔尔牛(P<0.05)。平凉红牛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0.15)低于杂交和牛,但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值(4.71)较杂交和牛和西门塔尔牛更接近推荐值。从背最长肌的大理石纹、脂肪含量、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等特征来看,平凉红牛的肉质,尤其是氨基酸组成的突出优势使其表现出良好的口感与风味,具有生产高端牛肉的潜力。  相似文献   
87.
动物消化道内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群落代谢营养物质可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生物胺等物质参与宿主生理调控。微生物代谢产生的SCFAs中以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居高,且SCFAs能够调控胃肠道微生物群,促进胃肠道发育,调节免疫功能,缓解应激、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本文就动物体内SCFAs的产生与转运、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SCFAs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全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和全株玉米(Zea mays)不同比例混合后对发酵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藜麦和玉米比为0:10 (T0)、1:9 (T1)、2:8 (T2)、3:7 (T3)、4:6 (T4)、5:5 (T5)、6:4 (T6)、7:3 (T7)、8:2 (T8)、9:1 (T9)、10:0 (T10) 11个组合进行混合青贮,对发酵60 d后的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发酵指标测定和黄曲霉毒素B1 (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T-2毒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青贮中,随着藜麦添加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分、粗蛋白呈上升趋势,乳酸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pH、氨态氮/总氮和霉菌菌落数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霉菌毒素含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P <0.05)。当全株藜麦添加比例达到70%及以上时,pH、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 <0.05),粗蛋白、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 <0.05),霉菌菌落数比其他各处理低1~2个数量级,霉菌毒素含量也明显下降。综上可知,与...  相似文献   
89.
为评价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副产物秕谷、麸皮、糠和秸秆的饲用价值,测定其常规养分和抗营养因子及含量,并与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青贮玉米(Zea may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秕谷中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糠、麸皮及秸秆(P<0.01),且秕谷中CP含量高于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糠、麸皮中CP含量高于青贮玉米,藜麦各副产物中EE含量均高于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高于秕谷、糠和麸皮(P<0.01),而在秕谷、糠、麸皮均低于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藜麦秕谷、糠和麸皮中总可消化养分(TDN)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高于藜麦秸秆、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2)糠和秕谷中常春藤型和齐墩果酸型皂苷均极显著高于麸皮和秸秆(P<0.01),且秸秆中两种皂苷含量最低;秸秆NSP中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3种单糖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秕谷、麸皮和糠(P<0.01)。3)糠、麸皮和秸秆中植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秕谷(P<0.01),而糠中单宁含量极显著高于麸皮、秸秆和秕谷(P<...  相似文献   
90.
试验旨在研究混合型乳酸菌制剂对会宁县不同品种青饲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为优质青贮玉米的推广及其加工调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双因子交互设计(品种、添加剂),选择种植在会宁的14个青饲玉米品种,进行桶装青贮,每个品种分两个青贮处理,即混合型乳酸菌制剂组(Sila-Max)、空白对照组(CK),发酵60 d后分析对比各品种营养成分及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蜀玉201’的WSC和Starc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利单295’的ADF、NDF、Ash含量均较低,‘宁单34号’、‘金凯3号’L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本研究表明,品种和乳酸菌制剂会影响青饲玉米青贮品质,乳酸菌制剂能增加部分品种Starch,WSC,ESC,LA,AA含量,同时降低NH3-N含量,自然青贮下青贮品质较好的品种有‘利农368’、‘利单295’,加入乳酸菌制剂后青贮品质较好的品种有‘宁单34号’、‘金穗715’、‘蜀玉201’、‘豫青贮23’、‘桂青贮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