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瘤胃掏空技术定量测定不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对瘤胃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h,瘤胃内容物干物质的存留量最低,而日粮3在采食后2~8h,瘤胃总氮的存留量最高,与其他两种日粮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豆粕+玉米和豆粕+小麦瘤胃液氨氮数量和细菌氮的数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猪血粉+玉米(P0.05),但豆粕+小麦在采食2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豆粕+玉米至采食后8h开始下降。因此,日粮1和日粮3在牛瘤胃蛋白质代谢模式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62.
添加饲料枣、大豆皮或鲜啤酒渣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10头奶牛。试验1组的日粮为13.9%粗蛋白质(CP)、产奶净能(NEL)7.23 MJ/kg和0.58%赖氨酸(Lys),添加饲料枣、大豆皮或新鲜啤酒渣,试验2组~4组为CP13.9%、NEL 7.02 MJ/kg和依次0.54%、0.52%0、.52%Lys。所有试验奶牛先饲喂10 d试验日粮作为预试期,然后开始70 d正试期。试验4组产奶量平均为(27.75±1.31)kg/d,略高于试验1组[(27.20±0.69)kg/d]和试验3组[(27.25±0.87)kg/d](P0.05);试验2组产奶量略有下降[(26.65±0.64)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日粮CP水平保持在13.9%条件下,适当降低日粮赖氨酸含量,饲料枣和新鲜啤酒渣的快速降解非纤维碳水合化物和瘤胃降解蛋白质弥补了日粮中Lys含量的不足,产生氨基酸节省效应(amino acid-spare effect),有助于提高产奶量,增加产奶纯收入。分别添加饲料枣、新鲜啤酒渣和混合添加饲料枣、大豆皮、新鲜啤酒渣的低成本日粮有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猪肉和牛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红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151-155
本文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模式判别方法建立一种鉴别猪肉和牛肉的方法为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通过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加Norris导数平滑点(5,3)处理光谱,波段范围选取5996.42~5805.84,9058.85~8546.36 cm-1,采用TQ Analyst光谱分析软件中的马氏距离设为1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的鉴别出猪肉、牛肉。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猪肉、牛肉鉴别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采用重复 4×4拉丁方设计,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 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 CP水平分别为 12.56%、13.96%、15.53%和 16.93%。试验分为 4个周期,每个周期18d。在 4d收集期内,全量收集粪、尿,每天测量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摄入量(DMI),并在收集期最后 1d采集血样。结果表明:4个饲粮处理的 DMI基本相同(P>0.05);饲粮 CP水平12.56%的产奶量和能量校正奶(ECM)明显低于饲粮 CP水平 13.96%至 16.93%(P<0.05),饲粮 CP水平 13.96%至 16.93%的产奶量和 ECM 基本相同,其中饲粮 CP水平 13.96%和16.93%的产奶量分别为28.18和28.72kg/d,ECM分别为32.64和32.04kg/d;乳成分中仅乳蛋白率随着饲粮 CP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饲粮 CP水平 12.56%和 13.96%的乳氮效率明显高于饲粮 CP水平 15.53%和 16.93%(P<0.05或 P<0.01);随着饲粮 CP水平的提高,尿氮排出量不断增加,乳氮排出量也缓慢上涨,体内氮沉积显著增加(P<0.05或 P<0.01),只有饲粮 CP水平 16.93%的粪氮排出量明显增加(P<0.05);饲粮 CP水平 12.56%的血液瘦素浓度最高(P<0.05),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血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 β-羟丁酸(BHBA)浓度较高;而饲粮 CP水平 16.93%的血浆尿素氮(PUN)浓度最高(P<0.01),胰岛素和 GH浓度较高,IGF 1浓度较低。由此可见,饲粮 CP水平13.96%适合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28kg/d或 ECM32kg/d的泌乳性能、氮利用和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65.
利用南非引进黑头杜泊绵羊冷冻胚胎以小尾寒羊作为受体进行冻胚移植,获得纯种杜泊绵羊,在山东省适应性、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改良效果等观察。结果表明,南非纯种杜泊绵羊的出生重、平均日增重、繁殖率达到了在原产地南非所表现出的本品种标准。并且在山东省内肉羊业的发展和改良工作中,杜泊绵羊的表现表明其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利用该品种作为肥羔生产的父本是非常理想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66.
猪瘟疫苗长期广泛的使用,使猪瘟的发病特点与临诊症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规模的爆发很少见到,主要以零星散发为主。且急性亚急性症状少见,以温和型猪瘟居多。虽然散发的温和型猪瘟不会造成大批死亡给猪场带来毁灭性打击,但如果一个猪场经常不断的有猪瘟发生,即使零星散发,给养猪生产带来的损失也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67.
硒 (Selenium)是瑞士化学家 Erzelins于 1 81 7在黄铁炉的烟灰中发现的。但一直到 1 937年才与营养联系在一起 ,由于当时硒被人们视为一种有毒元素 ,所以被禁止在动物日粮中使用。 1 957年美国营养学家 Schwarz和 Foltz首次发现硒可以预防动物的某些疾病 ,此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硒对畜禽的生长和生育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后 ,才逐渐被确认为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1 硒的代谢与利用1 .1 硒的吸收代谢 硒有两种形式 ,即有机硒和无机硒。无机硒由肠道被动吸收 ,被还原为硒化物 ,或转运到肝脏合成硒的活性形式——硒蛋氨酸 ,或被转运到肾脏通过…  相似文献   
68.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3头安装永久性大口径瘤胃瘘管的青年黄母牛饲喂3种不同精饲料的日粮,3种精饲料分别为豆粕 玉米(日粮1),猪血粉 玉米(日粮2)和豆粕 小麦(日粮3)。精料日喂量按活牛体重的1%喂给,干玉米秸等量组成的日粮配给。试验为3个试验周期,每一周期为37 d,其中适应期30 d,在早晨采食后2、4、8、16和24 h,分别5次实施瘤胃掏空,全量测定瘤胃内容物存留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 h瘤胃干物质、液体和NDF的存留量最低,与其他2种日粮相比差异显著(P<0.05);日粮1和日粮3瘤胃液氨氮数量和细菌氮的数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日粮2(P<0.05);日粮1和日粮3在采食后2 h瘤胃液氨氮总量达最高点(P<0.05),但日粮3在采食2 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日粮1至采食后8 h开始下降。日粮1在采食后2 h处于较高的总酸(mM/L)水平,与日粮2和日粮3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日粮1的组合效应有助于提高粗饲料在瘤胃的利用。  相似文献   
69.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添加外源菌及玉米粉对青贮全株青绿玉米有氧状态下营养品质的影响。将乳熟期的全株青绿玉米分为对照组、加菌组(+0.1%益生菌)、加米组(+15%的玉米粉)、菌米组(+0. 1%益生菌及15%的玉米粉)进行袋装青贮厌氧发酵,7天后开封,检测有氧发酵第0、4、7、11、14天各时期不同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菌对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总氮、氨态氮含量无影响(P> 0. 05),第4、7、11天对霉菌有显著影响(P <0. 01);添加玉米粉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提高氨态氮含量(P <0. 01);加菌与有氧贮存时长对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乙酸及霉菌的交互作用显著(P <0. 01),添加玉米粉与有氧贮存时长对霉菌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 05)。研究认为,青贮时添加外源菌及玉米粉有助于提高全株玉米营养品质,添加外源菌有助于减少有氧状态下的霉变。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旨在确定塑料袋发酵全株青绿玉米中霉变真菌的属性,研究添加益生菌(含有乳酸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对霉变的影响。将乳熟期全株青绿玉米粉碎后分为两部分,分别添加益生菌及不加菌,进行塑料袋厌氧发酵,后分别取霉变全株玉米及无霉斑正常全株玉米检测。结果显示,霉变真菌为假丝酵母、烟红曲霉和酿酒酵母,霉变增加烟红曲霉多样性,而加菌减少酿酒酵母多样性;霉变提高酵母含量、pH、丙二醛含量、NADH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值(P 0. 01),减少乳酸菌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P 0. 05);添加外源菌提高未霉变玉米中的乳酸菌含量,也提高霉变玉米中的酵母含量,降低霉变玉米的总抗氧化能力和乳酸脱氢酶活性(P 0. 05)。对于全株玉米的乳酸菌和酵母含量,霉变和加菌互作效应显著(P 0. 05)。因此建议添加外源菌预防玉米霉变时应考虑乳酸菌和酵母的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