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0篇
  20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赵霞  范阔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59-16860
[目的]利用荧光探针法研究铅离子与DNA的作用方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了DNA的纯度,采用荧光滴定法研究了铅离子对DNA构象的影响。[结果]随着铅离子的加入,DNAEB复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在DNAEB体系中加入铅离子后,荧光强度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荧光峰位略有红移。按生物分子的荧光寿命τ0为10ns计算,DNAEB与铅离子的双分子猝灭常数分别为1.01×1013和4.0×1014L/(mol·s),二者均大于生物分子的最大动态猝灭常数2.0×1010L/(mol·s),说明由铅离子引起的DNAEB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根据斜率和外推截距计算出DNAEB与猝灭剂的解离常数为1.13×10-5mol/L。铅离子与DNAEB的结合位点为5.56,结合常数为1.51×1029。[结论]铅离子容易与DNA结合,引起DNA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72.
近30年湟水流域土壤全氮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湟水流域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45个剖面数据和2015年土壤调查的61个剖面数据,采用统计和地统计学法,分析了流域0~15 cm和15~30 cm土层近30年全氮(TN)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1985年至2015年,0~15 cm和15~30 cm层TN均值分别由1.33 g kg-1和1.15 g kg-1升高至2.25 g kg-1和2.08 g kg-1,增幅为69.20%和80.87%;近30年来,湟水流域0~15 cm和15~30 cm土层全氮呈现增加趋势,其中西部、北部、中部以增加为主,东南部以递减为主;空间相关性由强变为中等,1985年TN含量在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015年则整体呈从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气候因子、海拔、土壤质地、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施肥、种植结构以及农业机械化等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TN时空分异,人类对土壤养分干预作用表现出增强的趋势。考虑到TN含量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建议建立湟水流域土壤TN含量长期监测点,并对农业氮肥的施用实行分区管理,以保障整个农业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分析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叶片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葡萄粒径及葡萄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 a生"红地球"葡萄为供试材料,设置萌芽期水分胁迫(GS)、新梢生长期水分胁迫(PS)、开花期水分胁迫(FS)、果实膨大期水分胁迫(ES)、着色成熟期水分胁迫(CS)5个水分胁迫处理,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CK)为对照。[结果]与CK相比,各水分胁迫处理都会使葡萄叶片Pro含量升高;CK处理会抑制葡萄叶片MDA含量的增加,且PS处理的葡萄叶片MD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处于升高状态;CK处理葡萄叶片SOD活性比胁迫处理高,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均对葡萄叶片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复水之后POD活性有所不同。各处理葡萄纵径和横径均历经两个膨大高峰期,GS处理有利于葡萄粒径的增长;ES处理不仅显著降低葡萄产量,且严重影响葡萄单粒重,影响外观品质;GS处理产量最高,故萌芽期水分胁迫不会导致葡萄减产,而在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则会严重减产。[结论]水分胁迫增加了葡萄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抑制了葡萄叶片中SOD及POD的活性;在葡萄的萌芽期进行水分胁迫产量最高,比CK增加了8.77%。  相似文献   
74.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日趋增大,病害的发生对玉米造成极大为害,病毒病对玉米稳产高产已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安徽、山东和辽宁玉米主要种植区病毒病危害较重。为了检测发病玉米的病毒种类,本研究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玉米病毒,明确种类,以期为制定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40多种玉米病毒病(http://en.wikipedia.org),在我国发生并报道的有5种,分别为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红叶病和玉  相似文献   
75.
1971-2014年新疆区域寒潮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14年新疆105个台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寒潮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新疆单站寒潮北疆多、东疆次之、南疆少,阿勒泰地区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哈密北部、巴音布鲁克和塔城大部地区,南疆中西部地区发生频次最少.新疆区域寒潮天气冬季最多、秋季和春季次之,2月发生频次最高;春季寒潮主要集中在3-4月,秋季寒潮主要在10-11月.②新疆寒潮影响区域主要在北疆地区,其次是东疆、南疆东部,南疆西部影响次数最少.春季主要影响区域为北疆东部、沿天山一带和南疆东部;秋季为东疆、北疆沿天山以及北疆东部和北部地区;冬季为北疆东部和沿天山一带.③新疆区域寒潮过程一般持续3~7d,过程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寒潮爆发当天或次日,极端气温出现时间延迟天数不超过4d.寒潮过程最低气温24 h平均降幅在10.7℃,最大19.3℃,单站最大25.3℃;寒潮过程平均降温14℃,最大达18.8℃,单站最大32.7℃.  相似文献   
76.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3种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苗期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苯种衣剂可使发芽率提高2.7%,发芽指数提高6.2%,活力指数提高9.7%,叶绿素含量提高10.2%,产量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77.
超前服务不仅是个性化服务的一种,同时也是提高餐饮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这种服务理念逐渐在人们的意识里生根发芽,并且已在各个酒店中盛行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这种服务方式。本文从超前服务的内涵入手,着重阐述其作用及其在餐饮服务中的运用,以期给广大从业人员带来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78.
通过使用不同作料,不同加工方法,研究了兔肉的加工工艺。研究出独特的辅料、作料及加工工艺,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五香兔肉,其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79.
河南省夏玉米不同品种脱水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2007~2009年河南省审定的8个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的速率,结果以豫单2670最快,达1.09%/d,郑单2201最慢,为0.50%/d。但不同品种黑色层出现前后脱水速率有差异。黑色层出现前,洛玉8号最快,达2.56%/d;郑单988最小,为0.50%/d。黑色层出现后,郑单528最大,为0.68%/d;而新单26最小,只有0.20%/d。黑色层出现前品种间的脱水速率差异比黑色层出现后的大。  相似文献   
80.
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玉米郑单13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新品种郑单136不同密度和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其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郑单136最佳种植组合的密度为750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