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2篇
  25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赵颖 《甘肃农业》2005,(7):115-116
印度洋海啸的爆发迫使我们对南亚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象进行反思。南亚生态环境恶化主要体现在水资源、人口、工业化和核武器隐患几个方面,并威胁着南亚国家的内政外交。  相似文献   
62.
63.
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的闽西地区,利用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在肥力中等立地上设置的种源与密度互作9年生试验林测定材料,初步研究优良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式样和互作效应.结果表明,5个参试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差异很大,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敏感,广西岑溪和广东高州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较小,而广东信宜种源的生长反应则一般.比较分析发现,广西岑溪、广东高州、广东信宜3个南部种源在1.5 m×2.0 m初植密度下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单位面积蓄积量高,适宜较高初植密度短周期经营,但也可在2.0 m×2.5 m较稀初植密度下实现大径材培育目标.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两个中部种源在2.0 m×2.0 m中等初植密度下生长表现最好.马尾松种源生长分化与初植密度有关,在较密和较稀初植密度下种源生长分化较大,密植似可提高早期选择效果.研究还发现,种源×初植密度、区组×种源×密度互作显著,应针对不同立地和种源设计不同的初植密度,实现优良种源与初植密度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安全剂与除草剂复配施用对除草剂药害的缓解以及对糜子田土壤酶活性、根系活性氧代谢和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9年5~10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小杂粮试验示范站进行试验,选用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选取苗前除草剂:谷友(10%单嘧磺隆,2.4 kg/hm2)与3种安全剂:芸苔素(300 mL/hm2)、赤霉素(300 mL/hm2)、奈安(1.2 kg/hm2)复配使用,设置清水不除草对照与人工除草对照。测定杂草鲜重防效、药害指数、根际土壤酶活性、糜子根系抗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及糜子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果表明:1)芸苔素、赤霉素、奈安与单嘧磺隆复配后药害指数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20.27%、21.63%、20.94%;2)单嘧磺隆处理(H1)的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在施药后7~42 d时相较于处理CK1被显著抑制,活性抑制率随时间降低,添加安全剂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升,抑制率显著降低;3)与单施除草剂相比,安全剂复配施用的糜子根系SOD活性在施药后14~28 d时显著升高;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4)单嘧磺隆导致糜子株高、穗长、主穗质量降低,安全剂复配施用减少了除草剂的不利影响,其中单嘧磺隆与赤霉素复配施用产量最高,达5 035 kg/hm2,较CK1增产1 114 kg/hm2,较单施单嘧磺隆处理的增产1 061 kg/hm2。安全剂与单嘧磺隆复配使用能延缓单嘧磺隆对糜子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提高糜子根系SOD活性,减缓了药害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延缓了根系衰老进程,提高了糜子的株高、茎粗、穗长、主穗质量及产量。其中赤霉素与单嘧磺隆复配使用在缓解除草剂药害,促进糜子增产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5.
66.
呼和浩特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0以后,农产品将逐步面临严重的挑战和市场竞争。特别是随着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今后的方向。本文从发展经济林的意义和呼和浩特市及周边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地理交通、人才技术、信息、资源储备等方面分析了发展经济林的优势。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7.
在严重缺硒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中,采用锌、硒两因素三水平(纯锌施用量分别0、0.10、0.40 g·kg-1,纯硒施用量 0、0.30、1.80 mg·kg-1)完全设计盆栽基施的方法,以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硒、锌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硒锌积累量和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紫花苜蓿氨基酸组成特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讨硒、锌复合微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低锌处理(0.10 g·kg-1)外,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硒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锌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有促进作用,两者配合效果最好;单施硒或硒锌配施均极显著提高了苜蓿硒含量,硒锌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单施锌极显著提高了苜蓿锌含量,配施适量硒促进了紫花苜蓿对锌的吸收,但过量施硒不利于苜蓿对锌的吸收。各处理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T)在15.88~18.89 g·100 g-1(以干重计),以低硒低锌处理(Se1Zn1)含量最高,高硒高锌处理(Se2Zn2)含量最低。各处理紫花苜蓿必需氨基酸含量(E)在5.11~6.45 g·100 g-1,以低硒高锌处理(Se1Zn2)含量最高,Se2Zn2处理含量最低;低硒(Se1Zn0)、高硒低锌(Se2Zn1)、高锌(Se0Zn2)与低硒高锌(Se1Zn2)等处理紫花苜蓿氨基酸E/T值接近40%。所有处理紫花苜蓿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可见,在严重缺硒和锌的石灰性土壤中,施锌量0.1~0.4 g·kg-1,施硒量0.3 mg·kg-1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而且能改善其氨基酸组成和品质。  相似文献   
68.
文章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气候变化对山西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减灾对策,旨在促进山西整体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9.
本文旨在研究米糠毛油与其他不同油脂对肉鸡肌肉品质、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 40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相同比例的米糠毛油(CRBO)、大豆毛油(CSO)、猪油(LO)及棕榈油(PO)。试验期42d。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1~21 d)CRBO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CSO、PO组(P<0.05),各组全期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2)CRBO组腿肌烹饪损失显著低于LO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CSO组(P<0.05),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CSO、LO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O组(P<0.05)。关于胸肌脂肪酸组成,PO、LO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RBO、CSO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CRBO、CSO组(P<0.05),CRBO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第21天,CSO、PO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LO组(P<0.05),CRBO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PO组(P<0.05);试验第42天,CSO组肝脏T-AOC显著低于PO组(P<0.05)。LO、PO组的血清T-AOC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CRBO、CSO组,其中PO组显著高于CSO组(P<0.05)。结果提示,相比其他油脂,CRBO能降低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及提高胸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同程度地提高胸肌PUFA含量,但对肌肉pH、滴水损失和肌肉及肝脏抗氧化能力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0.
试验的目的在于测定10种DDGS样品和玉米在生长猪中的能量、粗蛋白(CP)、氨基酸(AA)的消化率.试验选取12头生长猪(34.0±1.41kg),采用8×12尤登方设计,试验分为8个周期,12个试验动物.在12种日粮中,其中10种以不同的DDGS样品为基础(66.7%);1种日粮以玉米为基础(97%);1种无氮日粮以玉米淀粉和蔗糖为基础.12种日粮中分别添加三氧化二铬(0.3%)作为内源指示剂.饲喂试验猪的日粮能量水平分别约为其维持能量的3倍.10种DDGS样品和玉米的粗蛋白和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和标准回肠消化率(SID)用直接法测定.干物质(DM)和总能(GE)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则用套算法测定.同时测定每种DDGS样品和玉米的消化能(DE).试验结果显示,不同DDGS来源的赖氨酸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在35.0% ~ 55.9%之间,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在43.9%~63.0%之间.对于蛋氨酸(Met),SID在73.9%~84.7%之间.然而,除了蛋氨酸和赖氨酸,必需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在样品间的变异幅度较小,大约在6~8个百分点(例如: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分别为64.0%~70.6%、74.1%~~ 80.1%和67.4%~75.3%).玉米中的色氨酸SID(72.8%)比DDGS中的低(P<0.05),但是对于除了精氨酸以外的其他必需氨基酸,玉米的SID都高于DDGS 的SID(P<0.01).10种DDGS样品干物质的消化能在14.16~15.95MJ/kg之间(P<0.001),玉米的消化能为16.09MJ/kg.得出结论,赖氨酸的SID和AID随着DDGS样品不同而变化,但对于其他的氨基酸,SID和AID在各样品之间相对比较接近,只有大约6~8个百分点的差别.确定导致赖氨酸消化率变异的原因将成为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以避免饲料加工过程对赖氨酸消化率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