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22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近两年来,人们对维生素E 的生理功能又有了新的发现,维生素E 除了与小鸡脑软化病、渗出性素质、肌营养不良等病症有关以外,还与鸡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有密切的关系。实验证明,维生素E 能提高鸡对抗原(例如疫苗等)的初次免疫效应,对于母鸡来说,维生素E 能提高其后代的被动免疫作用(例如母源抗体水平等)。此外,维生素E 还能提高鸡对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等疾病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32.
蛋禽和种禽饲养者都希望有高产优质的蛋,但质量低劣的蛋品却经常出现。为保证有更多的优质蛋品,就必须及时找出蛋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加以纠正。下面所述的是蛋品质量低劣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利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鸡胚内对B_1株新城疫病毒(NDV—B_1)的干扰现象作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一种诊断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操作方法以及对天然病例的诊断效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用IBV强毒人工发病的病鸡组织上清液接种鸡胚后10小时,再接入一定量的NDV—B_1,则50%以上鸡胚的尿囊液的HA滴度在1:20以下,而仅接NDV—B_1的对照组中,90%以上鸡胚的尿囊液的HA滴度在1:40或1:40以上,说明IBV在鸡胚内明显地干扰了NDV—B_1,在IBV被相应的抗血清中和之后,这种干扰作用也随之消失。 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痘病毒(FPV)、鸡败血霉形体(MG)等鸡呼吸道病的病原在鸡胚内对NDV—B_1则没有这种干扰现象。 利用这种干扰现象对6个鸡场的呼吸道病的病例进行诊断试验,结果4个鸡场为IB阳性,2个鸡场为IB阴性,这一结果与用病料在鸡胚内进行盲传继代及小鸡人工发病的结果是相符的。 试验证明,IBV在鸡胚内对NDV—B_1的干扰试验可以作为IB的一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4.
鸡的脱腱症常常是由于锰或胆碱缺乏而引起。缺乏锰或胆碱的病鸡由于骨胳的生长发育异常,使胫骨远端及蹠骨近端逐渐弯曲,胫骨与蹠骨的纵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以致跟腱从踝部滑脱下来,患腿因此失去正常的运动功能,以致跛行或躺在地上不能走动,病鸡往往因无法采食或饮水而日渐消瘦,失去了饲养价值。在一个鸡群内,由脱腱症引起的损失可高达5%,一般为2~3%,如不及时予以纠正,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旨在对本实验室所构建的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S1蛋白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Ac-V-S1)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探讨.以2×109 pfu剂量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Ac-V-S1)腿部肌肉注射7日龄SPF雏鸡,21日龄加强免疫1次.血清抗体检测表明,灭活疫苗组诱导的IBV特异性ELISA抗体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1),其次是Prime-boost组(先免疫Ac-V-S1后免疫poly156S1亚单位疫苗)和Ac-V-S1组;但在细胞免疫水平方面,Ac-V-S1免疫组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免疫应答反应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免疫组(P<0.01),然后是Prime-boost组和杆状病毒野毒对照组.二免后2周用IBV M41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Ac-V-S1、Ac-V-EGFP、poly156S1亚单位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55%(6/11)、27%(3/11)、37%(4/11),而采用Prime-boost免疫组的保护率为64%(7/11),略低于免疫保护率为73%的常规灭活疫苗(8/11).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Ac-V-S1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而且在细胞免疫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可以弥补重组杆状病毒在体液免疫水平的不足,而Prime-boost免疫策略能更进一步提高重组杆状病毒免疫效果,为将重组杆状病毒发展为经济有效的IBV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GD08株的分离与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F-1细胞培养、ELISA抗原检测和特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禽白血病感染的黄羽肉种鸡中,分离并鉴定出1株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命名为GD08。依据A亚群原型株RAV-1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首次完成了ALV-A中国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测序结果显示GD08株基因组序列全长7 704 bp,其中gp85全长为1 018 bp,预计编码33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D08株的gp85与国内外各参考毒株的相应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44.2%~89.4%之间,其中与A亚群MAV-1株相似性最高(89.4%),与J亚群原型株HPRS-103相似性最低(44.2%)。基于ALVgp85核苷酸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GD08株与MAV-1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在J亚群禽白血病普遍流行的情况下,ALV-A引起禽白血病病例在我国华南地区依然存在,提示了我国华南地区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流行呈现复杂化趋势。  相似文献   
37.
任涛  辛朝安 《中国家禽》2000,22(9):38-39
气雾免疫,省工省力,且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疫苗特别有效(例如鸡新城疫Ⅱ、Ⅳ系弱毒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等),所以近年来采用气雾免疫的鸡群正在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8.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与防制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基本特征   鸭病毒性肝炎 (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 (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各品种雏鸭高致死率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患病雏鸭在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现斑点样出血为特征。 2流行要点   鸭肝炎病毒具有三个在抗原性上互不相关的血清型 :Ⅰ、Ⅱ和Ⅲ型。其中Ⅰ、Ⅲ型属于小 RNA病毒科,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   在国外, DHVⅠ型最初于 1949年发现于美国,其后陆续传遍世界各养鸭基地,并在美国 (1988)、印度 (1967)和埃及 (1978)发现其变异毒株。其中美国变异毒株已被证…  相似文献   
39.
鸡马立克氏病防制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MD)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的鸡群中,几乎凡是养鸡的地方,就有马立克氏病的踪迹。由于水平传播是本病广为散播的途径,因此在集约化鸡场,本病流行更为厉害。20世纪50~60年代,在世界上许多养鸡业发达的国家,马立克氏病曾一度居鸡病中死亡的首位或次位,经济损失相当严重。70年代后期起,由于马立克氏病疫苗的较广泛使用,一些大型的养鸡场,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流行。但近年来由于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广泛使用,在鸡群免疫的选择性压力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在向毒力增强方面不断演化,马立克氏病的防制再一次面临严峻的挑战。1 MDV…  相似文献   
40.
新城疫病毒中国株F48E9融合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经全自动序列测定,获得了新城疫病毒中国株F48E9融合蛋白(F)基因1838bp的cDNA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编码549个残基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中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13个半胱氨酸残基,裂争位点区氨基酸序列为Arg-Arg-Gln-Arg-Arg-Phe。同源性分析表明,新城疫病毒中国株F48E9融合蛋白(F)氨基酸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其他新城疫病毒株F蛋白相比,同源性在96.17%~92.16%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