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在28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低聚果糖制剂对其生长性能及血清IgA、IgG、CD4、CD8、猪瘟抗体水平等指标的影响。选择28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80 头,分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5头猪,进行为期28 d的饲养试验;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1%芽孢杆菌制剂、基础日粮+0.4%低聚果糖和基础日粮+0.1%芽孢杆菌制剂+0.4%低聚果糖制剂。结果表明,低聚果糖、芽孢杆菌制剂均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降低腹泻率(P<0.05);低聚果糖、芽孢杆菌制剂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猪瘟抗体水平、血清IgA、IgG水平(P<0.05),但对CD4、CD8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2.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5个规模化猪场分离出的45株大肠杆菌,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45株大肠细菌对15种抗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占选用的18种抗菌药物的83%,其中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诺氟沙星等的耐药性强,对链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的耐药性较高。同时,还都表现为多重耐药性,最少为3耐,最多表现为14耐。  相似文献   
103.
新型免疫佐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佐剂是一种能促进、延长或加强抗原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的物质。传统佐剂虽然副反应低,对许多抗原具有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但对某些抗原不表现或仅有很低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佐剂,已成为新疫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1~3]。1细胞因子佐剂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免疫佐剂效应,可增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疫苗的保护效应,激发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具有佐剂效应的细胞因子有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γ-干扰素和白介素-12(IL-12)。1.1白介素1(IL-1)白介素1是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刀豆素A、脂多糖及胞壁酰二肽等诱…  相似文献   
104.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_1、HP_2、HP_3),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三株分离菌被鉴定为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5.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对817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817肉鸡90只,利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90只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清水、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未发酵中药、发酵中药均用水稀释2 000倍。在试验第21和42天,分别测定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免疫器官指数及肌肉(胸肌、腿肌)营养成分含量、肉色、滴水损失等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1~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09%(P < 0.05)和12.72%(P < 0.05),料肉比分别降低10.84%(P < 0.05)和22.09%(P < 0.05)。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4.40%(P > 0.05)和13.19%(P > 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32.39%(P < 0.05)和37.09%(P < 0.05);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31.97%(P < 0.05)和50.82%(P < 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16.25%(P > 0.05)和38.13%(P < 0.05)。21、42日龄,Ⅰ、Ⅱ组肝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胸肌肌肉水分含量(P < 0.05)、粗脂肪含量(P < 0.05)、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均提高,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均降低;Ⅰ、Ⅱ组腿肌肌肉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P < 0.05)均高于对照组,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P < 0.05)均降低;对照组、Ⅰ组和Ⅱ组胸肌和腿肌肉色L*值均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所述,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817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且作用效果优于未发酵中药。  相似文献   
106.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对817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817肉鸡90只,利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90只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清水、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饮水给药),未发酵中药、发酵中药均用水稀释2 000倍。在试验第21和42天,分别测定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免疫器官指数及肌肉(胸肌、腿肌)营养成分含量、肉色、滴水损失等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1~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09%(P0.05)和12.72%(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10.84%(P0.05)和22.09%(P0.05)。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4.40%(P0.05)和13.19%(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32.39%(P0.05)和37.09%(P0.05);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脾脏指数分别提高31.97%(P0.05)和50.82%(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16.25%(P0.05)和38.13%(P0.05)。21、42日龄,Ⅰ、Ⅱ组肝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胸肌肌肉水分含量(P0.05)、粗脂肪含量(P0.05)、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均提高,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均降低;Ⅰ、Ⅱ组腿肌肌肉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肉色a*值和肌苷酸含量(P0.05)均高于对照组,肉色b*值和滴水损失(P0.05)均降低;对照组、Ⅰ组和Ⅱ组胸肌和腿肌肉色L*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发酵黄芪—甘草水提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817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且作用效果优于未发酵中药。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发酵黄芪对肉鸡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利用单因子试验法,选择1日龄817肉鸡1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Ⅰ组(乳酸菌)、Ⅱ组(黄芪)、Ⅲ组(发酵黄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在21和42日龄时采集肉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制作石蜡切片,测定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并计算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结果表明:21和42日龄时,与对照组比,Ⅲ组肉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6.26%、25.62%、18.02%和21.23%、15.79%、40.43%,差异显著(P0.05);隐窝深度分别降低了31.88%、24.16%、22.11%和21.26%、25.69%、30.32%,差异显著(P0.05);V/C分别提高了68.23%、66.67%、50.47%和57.44%、58.29%、99.86%,差异显著(P0.05);Ⅲ组肠道各项组织形态指标明显优于Ⅰ组和Ⅱ组。说明发酵黄芪能改善肉鸡肠道组织形态,且作用效果优于单用乳酸菌和黄芪。  相似文献   
108.
通过为期60d的发酵,探讨添加乳酸菌对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添加无菌水(对照)、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和植物乳杆菌+屎肠球菌(LP+EF)发酵苜蓿草粉,设5个时间点采样进行相关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60d时各试验组发酵苜蓿草粉的评分提高,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H显著降低;LP、LP+EF和对照组的干物质含量明显低于EF组;各试验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氧暴露7d后,各试验组的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只有对照组中检测到酵母菌(Saccharomycetes)和霉菌(Mycete)。综上可知,添加乳酸菌对苜蓿草粉的发酵品质、稳定性及营养组成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试验旨在寻找1株性能稳定、环境耐受性强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株,以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替抗功能。【方法】 本研究采集160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鸡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通过绘制该菌的生长动力曲线确定其生长规律;利用耐酸、耐胆盐试验分析该菌株的耐受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分离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分离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长出表面粗糙、不规则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杆状、芽孢端生的革兰氏阳性菌。结合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命名为NJ001。生长动力曲线表明,7~24 h为该菌株的对数生长期,24 h活菌数达到顶峰,凝结芽孢杆菌NJ001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pH 3.0温育2 h存活率为59.5%,pH为4.0时存活率达到87.6%以上,对酸有较强耐受力;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54.0%,胆盐浓度升至0.5%时存活率仍有50%以上,该菌对胆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单因素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40 ℃,接种量2%,初始pH 7.0,摇床转速220 r/min。综合以上最佳培养条件,菌株活菌数可达最大值,为1.93×108 CFU/mL。【结论】 所分离的菌株为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凝结芽孢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易于实现;且与动物体内胃肠道环境基本吻合,具备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中药对河南省规模化养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耐药质粒消除的效果,本研究在对87个猪致病性E.coli分离株进行耐药质粒检测的基础上,将各分离株分别于含有不同浓度的石榴皮、黄芩、黄连等中药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耐药质粒消除试验;并采用影印培养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消除菌落筛选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检测.结果表明:各分离株均含有2个~8个质粒,大小约为1.0 kb~87.0 kb;经石榴皮、黄芩、黄连作用后,各分离株均可以获得数量不等的耐药性消除菌落,消除率为0.34%~16.2%,以黄连的平均消除率最高,为9.33%;在耐药性消除的各分离株中,有25个分离株未发生质粒消除,其余均消除了1条~3条质粒,并且对7种抗菌药物的平均敏感率由消除前的5.39%分别提高至60.4%、75.2%和76.5%.表明石榴皮、黄芩、黄连对猪致病性E.coli具有质粒消除和耐药性逆转作用,其中黄连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