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牛结核病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引起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是病程缓慢、渐进性消瘦、咳嗽、衰竭。该病目前在牛群中很常见,以奶牛养殖业发达国家最为常见,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动物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动物疾病的增加,动物疾病防疫工作也在接受的重要的考验,因此对于现代的动物疾病防疫工作来说更要加强自身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找到动物疾病防疫工作的工作重点,并且对重点工作要进行更为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3.
104.
试验对绵羊精液分别采用液氮熏蒸冷冻法和冷冻仪冷冻法进行冷冻,通过测定精液解冻后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来比较不同的冷冻方法对解冻后精液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精液稀释后、平衡后、冷冻仪法冷冻后的酶活性来比较谷草转氨酶与乳酸脱氢酶在不同阶段的释放量。结果表明,采用冷冻仪法冷冻后的精子活率和质膜完整率极显著高于液氮熏蒸冷冻法(P<0.01);冷冻仪法冷冻后的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液氮熏蒸冷冻法(P<0.01);精液稀释后的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低于精液冷冻后的活性(P<0.01)。表明采用冷冻仪冷冻法的绵羊精液品质好于液氮熏蒸冷冻法。精子中谷草转氨酶主要在平衡阶段释放,而乳酸脱氢酶主要在冷冻阶段释放。  相似文献   
105.
阿拉善地区荒漠化遥感监测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90年代末、2010年4个时期的Landsat MSS/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荒漠化景观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阿拉善地区荒漠化现状与动态变化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末,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68330km2增至178519km2,20年间增加了10189km2,平均每年增加509.5km2;而20世纪90年代末至2010年间,研究区荒漠化发展趋势总体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治理速度超过了荒漠化扩展速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175km2。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B,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试验条件下,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62 mg/m L,蓝刺头多糖B和C对大肠杆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A、B和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2.50,2.50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B、C对铜绿假单胞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 L,蓝刺头多糖A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对沙门氏菌均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2.50,1.25,5.00 mg/m L。说明蓝刺头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蓝刺头多糖A,而蓝刺头多糖B和C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活性,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均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7.
猫肠闭结是便秘的一种,在临床病例中较多见,治疗有一定难度,如果处理不及时,可造成自体中毒或继发其它疾病而死亡。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对如何防治本病简述如下:1病因1.1食物和环境因素由于饲喂管理不当,使猫食入骨头、毛发和异物与粪便混合纠缠在一起,难以顺利通过肠腔,或一次食入大量的肉、肝等,使之消化不充分。此外,由于环境突然改变,破坏正常排粪习惯;城市楼房养猫,活动范围有限都是引起便秘的因素。1.2病理或人为因素直肠或肛门部位受到机械压迫或阻挡,如会阴疝、直肠息肉或肿瘤、肛门腺体囊肿、直肠狭窄或人为造成骨折使后盆骨变形、腰…  相似文献   
108.
在筛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s pleuropneumoniae,APP)转座突变体库时,发现hns基因缺失突变可显著增强APP血清l型生物被膜的形成,该基因编码一种DNA结合蛋白(组蛋白样类核结构蛋白,H-NS).为了进一步研究H-NS对APP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实验以APP血清l型4074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了408 bp的hns基因编码区,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c中获得重组质粒pET28c-hns,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和组氨酸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大小约19 kD的重组蛋白rH-NS.将不同浓度的rH-NS添加到hns突变株1-21及其亲本菌株4074的培养基中,用微孔板法测定生物被膜的形成.结果显示,在不添加rH-NS时,4074株不能形成可见的生物被膜,而1-21株形成明显的生物被膜;在添加0.1~0.3μmol/L rH-NS的情况下,1-21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昔随着rH-N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4074株随着rH-N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rH-NS添加量超过0.4 μmol/L对两个菌株生物被膜形成未见明显影响.结果表明H-NS蛋白负调控APP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09.
呼伦贝尔市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统计年报》资料,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呼伦贝尔市Ⅲ期(1984年)、Ⅴ期(1995年)、Ⅶ期(2008年)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Ⅲ期到第Ⅶ期呼伦贝尔市天然林面积由961.39万hm~2下降至341.72万hm~2,蓄积量由78 053.37万m~3下降到24 392.02万m~3;人工林面积由10.47万hm~2增加到26.47万hm~2,蓄积量由221.87万m~3增加到1 308.55万m~3。第Ⅲ期到第Ⅶ期呼伦贝尔市天然林碳储量呈下降趋势,由2 277.91 TgC减少到637.47 TgC;人工林碳储量呈现上升趋势,由58.01 TgC增长到404.54 TgC。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变化趋势与森林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幼龄林的面积和碳储量最大,森林的年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为主。随着时间推移,成熟林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碳储量和碳密度随之增加。各林型和不同龄级碳密度值在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0.
2015年5月14—15日,内蒙古自治区某淡水湖出现大量黑颈??死亡。5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赶赴现场,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黑颈??的死亡原因,评估该事件对当地家禽养殖的风险。调查结果显示:此次事件中的黑颈??死亡率约为46.2%,未发现有其他鸟类和家禽死亡;该淡水湖周围5 km范围内的其它地点未有禽类死亡,对该范围内的活野鸟和家禽进行抽样检测,未检出禽流感病原,但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从送检的死亡野鸟病料样品中均检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且检测发现该区域内家禽的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在野鸟向家禽传播疫病的7个风险因素中,家禽养殖方式、家禽免疫状况的风险程度较高。调查认为,本次黑颈??死亡事件是由其自身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暴发所引起的,该区域内家禽发生疫情的风险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