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根据绵羊、猪、小鼠和牛的Myostat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了猪Myostatin基因的3′臂、5′臂,其长度分别为1.4 kb、4.4 kb。将扩增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后进行部分序列测定,与已发表的Myostatin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为100%;对目的片段与载体进行酶切后定向连接形成转基因结构,经序列测定后,证明其插入方向和位置完全正确,构建了猪的Myostatin表达Neor、Tk基因的双标记转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32.
在世界上首次对绵羊GDF-8内含子Ⅱ进行了克隆及测序,结果表明,绵羊GDF-8内含子Ⅱ的全序列全长为2046bp,与猪的内含子Ⅱ比较后发现,两者之间的同源性仅为57%,两者的序列长度相差69bp,该序列已录入Genbank,检索号为AF266758。  相似文献   
33.
为了构建用于沉默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Orf virus,ORFV)DNA聚合酶基因的2种载体,试验选择病毒复制所必需的DNA聚合酶基因作为干扰靶基因,并设计靶基因的扩增引物,经PCR扩增后测序;随后,与Check2载体分别经PmeⅠ和NotⅠ双酶切,酶切后连接产生Check2-靶基因(Check2-D)重组质粒;然后,利用公用网站按照RNAi序列设计的原则,设计RNAi靶点序列并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XhoⅠ和HpaⅠ酶切后的pll3.7载体连接产生pll3.7-shRNA质粒;最后,利用磷酸钙法进行pll3.7-shRNA质粒和Check2-D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检测系统试剂盒检测其RNA干扰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ll3.7-shRNA质粒和Check2-靶基因重组质粒,干扰效果最好,可达到91.0%。  相似文献   
34.
为了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山羊TLR2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试验根据克隆到T载体上的山羊TLR2测序结果,设计1对不含终止子的引物,将山羊TLR2 PCR产物连接到pEGFP-N1载体上,用磷酸钙法转染293T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且在293T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发出绿色荧光,表明TLR2-EGFP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说明试验成功地构建了pEGFP-TLR2-N1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旨在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 ES2-EGFP-IR F1,并在COS-7细胞中过量表达。根据绵羊IRF1基因c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 ES2-EGFP-IR F1质粒,用电穿孔法,以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并用LPS刺激,用定量PCR方法检测IRF1基因的表达量是否升高。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IR ES2-EGFP-IR F1转染细胞后,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且可以过量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通过转染的确会对细胞造成影响,排除转染试剂及未融合GFP的作用后,效果仍然明显。利用LPS刺激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 h,IRF1基因的表达量较未用LPS作用的对照组有更高倍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36.
基因芯片技术在养牛业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牛品种资源丰富,而且有许多优良基因,但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和利用.在基因水平上开展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快速、科学的方法.目前,利用分子辅助标记对目的基因进行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对重要经济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MAS),这是进行牛分子育种的关键,而开发和应用新型分子标记已成为发展分子育种技术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7.
研究比较2种马属动物的LH受体基因CDS,以驴卵巢黄体为实验材料,利用RT-PCR克隆测序得到驴dCG/LH受体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与马的相应序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马和驴在C-498T、A-1409G、G-1468T、C-1478T 4个位点上存在差异,其中C-498T、G-1468T导致(CTT)Leu-Phe(TTT)、(AGG)Arg-Met(ATG)的氨基酸变化,这两处氨基酸差异分别位于受体跨膜蛋白的胞外域和跨膜第2胞外域。  相似文献   
38.
哺乳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应用中线粒体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外受精、显微受精、细胞核移植技术等。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是机体的能量代谢中心。作者系统地就线粒体在体外受精与显微受精、细胞核移植技术等胚胎生物技术应用中的命运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单核巨噬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试验研究了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性能的选择影响矮小鸡G1代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能力。【方法】在矮小鸡290日龄时,检测了G0代500只个体(母鸡400只,公鸡100只)的吞噬指数(PI),并根据PI的大小分为强吞噬力组(HPIG)和弱吞噬力组(LPIG)。建立2×2交配组合:HPIG♂×HPIG♀(强公强母组),LPIG♂×HPIG♀(弱公强母组),HPIG♂×LPIG♀(强公弱母组),LPIG♂×LPIG♀(弱公弱母组)。随机选择400只1日龄G1代雏鸡(每组100只,公母各半),其中360只采用滴鼻方式人工接种含IBV M41病毒的鸡胚尿囊液,40只作为对照,连续观察14d,记录死亡数,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并通过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测定15 d时存活鸡只的抗体效价。G1代鸡20周龄时,选择母鸡12只,其中强组母鸡后代6只,弱组母鸡后代6只,以病毒模拟物Poly I:C刺激体外培养的单核巨噬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细胞因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G0代不同个体对异源红细胞的吞噬能力差异显著,通过测定G0代个体的吞噬指数,建立交配组合,孵育得到G1代鸡。对G1代鸡的IBV攻毒试验的结果为强公强母组后代的死亡率(33.3±0.05)%显著低于弱公弱母组(55.6±0.05)%,其他两个组合后代的死亡率介于上述值之间,弱公强母组为(43.3±0.05)%,强公弱母组为(47.8±0.05)%;母鸡对后代的影响大于公鸡,强母组后代的死亡率(38.3±0.04)%显著低于弱母组(51.7±0.04)%。攻毒组在接种IBV M41病毒3 d后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临床症状,对病死鸡的气管及肾脏的H.E.染色结果可见典型的病灶,气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等,而对照组均无临床症状及组织病变。对198只攻毒后存活个体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强组母鸡后代抗体滴度(8.45±0.07)显著高于弱组母鸡后代的抗体滴度(8.10±0.08)。利用病毒模拟物Poly I:C刺激体外培养的单核巨噬细胞2 h后,强吞噬力个体(强组母鸡后代)细胞因子IFNγ和IL-1β的表达量分别是弱吞噬力个体(弱组母鸡后代)的5.14倍(P0.05)和2.41倍(P0.05)。强吞噬力个体MHCⅠ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弱吞噬力个体,而MHCⅡ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过测定体外培养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性能,按照吞噬指数的高低建立交配组合,强吞噬力母鸡后代的攻毒死亡率显著低于弱吞噬力母鸡后代,且其抗体滴度、细胞因子(IFNγ、IL-1β)和MHCⅠ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弱吞噬力母鸡后代,说明强吞噬力母鸡后代具有较强的抗IBV的能力。因此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可以作为培育抗IBV品系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40.
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山羊卵母细胞激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激活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关键步骤。本研究对常用化学激活剂乙醇、钙离子载体A2 3187和离子霉素以及添加 6 二甲基氨基嘌呤 (6 Dimethylaminopurine ,6 DMAP)和放线菌酮 (cycloheximide ,CHX)对山羊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以及不同卵龄的卵母细胞激活后体外发育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离子霉素处理组激活率显著高于乙醇和A2 3187处理组 (89.6 %vs 6 3.5 % ,6 8.7% ;P <0 .0 5 ) ;离子霉素 +6 -DMAP处理组激活率显著高于离子霉素 +CHX和离子霉素 +CHX +细胞松弛素D处理组 (90 .1%vs 5 8.9% ,6 3.7% ;P <0 .0 1) ;体外成熟 2 4、2 6、2 8h组桑椹胚率分别为 16 .0 %、2 0 .6 %和 33.3% ,30h组桑椹胚率下降 (13.8% )。以上结果说明 ,在本研究的激活条件下 ,山羊卵母细胞适宜的激活方法为 :成熟起始后 2 8h使用离子霉素和 6 DMAP进行联合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