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选用420羽1日龄健康固始鸡4C(固始鸡的杂交品系)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赛乐硒(硒代蛋氨酸)和亚硒酸钠分别以商品中的含硒量按0.15,0.30和0.45mg·kg-1各设一组,并设一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预饲1周淘汰弱雏,每组随机分为50只,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正式试验期42d,分3阶段饲养。通过测定鸡群血液指标来比较赛乐硒和亚硒酸钠在固始鸡4C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赛乐硒添加组固始鸡4C血清GSH-Px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比相应的3个亚硒酸钠添加组分别高出11.02%,5.15%,5.83%。0.45mg·kg-1赛乐硒组(P<0.01)和亚硒酸钠3个添加组(P<0.05)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赛乐硒添加组血清T4向T3的转化率均高于相应水平的亚硒酸钠组。  相似文献   
52.
梁伟兴  王嘉  谭北平  迟淑艳 《水产学报》2022,46(10):1969-1979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方法】以鱼粉含量40%为对照组(MBM0),在饲料中添加2%、4%、8%和12%的MBM,分别替代饲料中鱼粉含量的5%(MBM5)、10%(MBM10)、20%(MBM20)和30%(MBM30),配制 5 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石斑鱼(初重为28.85±0.04g)8周。【结果】结果表明:各组石斑鱼存活率均为100%;各替代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替代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各组间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替代组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肠道肌层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10%、20%和30%替代组肠道绒毛高度和宽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20%、30%替代组和对照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5%替代组(P<0.05),30%替代组肠道绒毛宽度显著高于5%替代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当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40%时,MBM可替代30%的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率、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不产生负面影响,并对降低石斑鱼血脂水平和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意义】本研究证实了荚膜甲基球菌蛋白在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使用的可行性,对节省石斑鱼饲料鱼粉的使用,降低养殖成本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3.
试验以饲用鱼油为材料,在干燥温度条件下,(105±2)℃加热处理鱼油6、24、36、48、60和84 h后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未经加热的鱼油脂肪酸组成作为对照,研究烘干温度对饲用鱼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5℃下,鱼油中的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随时间发生变化。EPA和DHA的含量明显减少,分别从10.48%和15.26%下降到2.5%和2.52%。  相似文献   
54.
疾病状态下血浆磷含量降低导致钙磷比例失调.进而使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及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本文采用DPH(1.6-二苯基-13.5-己三烯)做为荧光探针,测得病理条件下红细胞膜微粘度较健康牛降低(P<0.001).这一结果表明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与疾病显著相关。对进一步阐明低磷引起的奶牛血红蛋白尿症发病机理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5.
犊牛早期断奶技术要点刍议黑龙江省安达市畜牧局李国江,迟淑艳新生幼畜的哺乳行为是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现代畜牧科技中,利用反刍动物的生理特点,对犊牛进行早期断乳培育,是一项投入小、效益高的优选途径。实践证明,实施犊牛低奶量培育法,人为缩短犊牛哺乳期,既保...  相似文献   
56.
本次绥化地区马属动物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播很快,发病率很高,发热和咳嗽为其主要征状。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以前从没发生过。1989年3月中旬,我省西部大庆、安达等十几个市县首先发生,然后便自西向东迅速传播开来。到5月下旬为止,仅绥化地区12个市县中就有10个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一些市县的春耕生产和马属动物的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较低盐度(20)下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体质量为0.35 g)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该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试验设置25%、30%、35%、40%和45%(均为质量分数)5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记为CP25、CP30、CP35、CP40、CP4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40尾虾。试验在300 L玻璃钢桶中进行,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40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且CP35、CP40、CP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CP25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35组对虾的血清TP、CHOL和TG含量均最高,CP35组对虾的血清TP和CHOL含量均显著高于CP25组(P<0.05);凡纳滨对虾鳃丝的Na+/K+-ATP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30、CP35组对虾鳃丝的Na+/K+-ATP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将饲料蛋白质水平与对虾增重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在盐度为20的水体中养殖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增重率时,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39.74%。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不同锌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抗病力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以ZnSO_4·7H_2O作为锌源,在对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40、60、80、100、150 mg/kg有效锌配制成7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45±0.01) 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锌水平的提高,对虾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60 mg/kg组WGR和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 mg/kg组FCR最低,PER和SR最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 80~150mg/kg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0~80 mg/kg组虾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 40~150 mg/kg组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饲料中添加锌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表明锌可改善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5)在人工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实验中,随着锌水平的提高,对虾存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锌添加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80 mg/kg组存活率最高,抗病力最强。(6)在对虾肠道物种多样性分析中,40和100 mg/kg组对虾肠道有效OTU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锌水平的增加,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提高,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适宜水平的锌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提高抗病力;当饲料中缺乏锌时,对虾的生长和抗病力较差;而过量的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虾的生长,但未出现不良病症。以增重率作为评价指标,饲料中添加94.46 mg/kg锌可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以抗病力作为评价依据,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锌的最适添加量为80 mg/kg。  相似文献   
59.
应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泌乳期奶牛布病,多因颈静脉采血时的刺激和惊扰造成奶量下降,畜主不满,影响检疫工作的开展。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两个牧场的11个分场选取850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以全乳环状反应为主,以平板凝集反应(以下简称平板)、试管凝集反应(试管)和补体结合反应(补反)为对照的布病检疫试验,藉以探讨全乳环状反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酶mRNA表达及抗病力的影响。选取840尾初始均重为(0.40±0.01)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7组对虾分别投喂在低鱼粉饲料(含10%鱼粉)添加0(对照)、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0×108CFU/mL)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8周。结果显示:0.10%组增重率(WGR)与特定生长率(SGR)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饲料系数(FCR)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PER)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物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添加量为1.00%、1.00%、0.50%和0.75%时获得最高值。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二者均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有最高值。各添加组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0%、0.75%、1.00%和1.50%组肝胰腺中溶菌酶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经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96 h后,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累积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0.50%、0.75%、1.00%和1.5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和0.2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为10%)中添加0. 73%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 0×108CFU/mL)时促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