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7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01篇
  48篇
综合类   300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晓阳 《技术与市场》2009,(8):126-126
加拿大科学家将两种昂贵的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能更廉价、更有效地去除污水中难以清除的污染物。加拿大雷克海德大学材料和环境化学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112.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试验站为平台,利用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在相同气候条件、轮作制度及相同管理措施下对黑土有机质积累及土壤腐殖质组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仅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及胡敏酸的含量,而且能提高胡敏酸/富里酸(H_A/F_A)比值,促进土壤有机碳活化与更新,改善腐殖质的品质.施用化肥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碳、胡敏酸等的含量,但其培肥效果明显低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铜、锌在双城、海伦、方正农田黑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3地土壤吸附Cu2+、Zn2+的量均随着平衡液中Cu2+、Zn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双城、海伦、方正农田黑土对Cu2+的吸附解吸行为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吸附态Cu2+的解吸有明显滞后现象,而且3地土壤吸附态Cu2+的解吸率均较低.供试土壤对Zn2+的吸附行为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而对Zn2+的解吸行为用Langmuir方程拟合最佳.  相似文献   
114.
甘草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甘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工业和生态价值,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为甘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甘草主产区的16个野生种群共32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1)利用1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5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2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9.43%;(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0.19,种群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25;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异范围在0.19~0.28,总体为0.39;宁夏地区甘草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甘肃酒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3)AMOVA分析表明甘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64%,种群内变异占67.16%。利用UPGMA聚类可将供试16个群体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中国野生甘草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种群内广泛的变异能够为野生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苑学  孙国权  逢晓阳  刘国文  王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90-15392,15394
[目的]构建反刍月形单胞菌乙酸生成的缺陷株并分析其发酵特性。[方法]应用转座子标签法,通过转座子供体菌E.coliS17-1/pZJ25∷Tn5对受体菌反刍月形单胞菌进行转座子诱变,采用含卡那霉素和氟乙酸纳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接合子。[结果]共筛选出稳定的对卡那霉素和氟乙酸具有抗性的转座工程菌7株。对反刍月形单胞菌的突变株进行16S rRNA鉴定和Tn5的PCR鉴定,及乙酸激酶(AK)和磷酸乙酰转移酶(PTA)酶比活力分析,确定突变株属于pta基因缺失型氟乙酸抗性菌株。[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反刍兽瘤胃微生物乙酸的细胞代谢网络和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6.
作者在山东省商河县采集、饲养杨树食叶新害虫—中华厚爪叶蜂Stauronematus sp.,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山东省商河县,中华厚爪叶蜂1 a发生7~8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表层作茧越冬。雌雄性比1.03∶1,成虫产卵于叶片的主脉和侧脉上;卵历期118~180 h;幼虫取食叶肉和侧脉,在叶面分泌密集的白色直立尖状结晶物,是此类昆虫独特现象。雄幼虫4龄,较短历期144~184 h,较长历期312~472 h;雌幼虫5龄,较短历期190~218 h,较长历期384~432 h。雄虫食叶量1.82~4.90 cm~2,雌虫食叶量2.39~5.25 cm~2。防治建议:优先保护和利用天敌,自然控制;虫口密度大的世代,旋耕地面杀蛹;中重度发生时,化学药剂喷烟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17.
徐嘉晖  高雷  孙颖  崔晓阳 《土壤学报》2018,55(1):236-246
稳定性土壤有机碳(SSOC)决定着土壤抗干扰与固碳能力。量化了大兴安岭森林土壤两种典型的SSO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与黑碳(BC),并以矿物结合态碳库为碳饱和容量来估算土壤的固碳潜力。MOC的量化采取物理分组和化学分离两种方法,BC的分析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结果表明:粒级分组方法过高估计了MOC,矿物结合态有机质中的有机碳并非完全与矿物络合。BC占土壤有机碳(SOC)的比例约为25.4%,其中,颗粒有机质(POM)中BC所占比例约为26.3%,说明颗粒有机碳(POC)并非绝对属于活性组分。表层土壤碳饱和水平达到了97.8%,而深层仅有21.2%,表明深层土壤的固碳潜力巨大,为当前深层SOC储量的1.86倍。目前的碳饱和理论均以SSOC为基础,然而,BC于POM中的存在说明了POC在土壤固碳潜力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8.
氮素形态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兴安落叶松幼苗对氨基酸态氮(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硝酸钙)的吸收与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硝态氮。氨基酸态氮比无机态氮更能有效提高幼苗体内N、P、K养分质量分数,甘氨酸、谷氨酸对兴安落叶松幼苗铵态氮的供应能力与硫酸铵等效,赖氨酸态氮次之。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对兴安落叶松幼苗硝态氮的供应无明显效果。供应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后,营养液pH值显著升高;供应铵态氮,营养液pH值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过筛处理对小兴安岭阔叶次生林和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影响,测定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Cm),以及培养前后土壤冷水提取碳水化合物(CWEC)和热水提取碳水化合物(HWEC),利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参数:潜在可矿化碳(C0)、易矿化有机碳(C1)等,并分析了土壤Cm与冷水提取碳水化合物和热水提取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阔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Cm均大于原始红松林。过筛处理使2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增加,其中1 mm过筛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加量大于2 mm过筛土。过筛处理对2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影响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小。过筛处理对土壤C0无影响,却使土壤C1增加,其中2 mm过筛土C1增加49.09%~68.06%,1 mm过筛土C1增加91.03%~133.83%。过筛处理使土壤CWEC增加,但对HWEC无影响。土壤Cm与CWEC和HWEC的初始含量及变化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水提取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键组成部分,碳水化合物的损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土壤矿化释放的CO2。综上,过筛处理破坏土壤结构,释放出部分胶结团聚体的碳水化合物,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   相似文献   
120.
“有限自由”模式在土壤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该文从土壤学实验课程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将“教师宏观指导、监督”与“学生参与教学”杠杆平衡下的“有限自由”模式引入土壤学实验课程体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打破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配置现有的教学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可为我国农林业生产和城市乡村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基础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