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人类关注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问题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动物福利理念的日益普及与深入,近几年来,关于如何具体保障动物福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主要保障伴侣动物(宠物)的福利到保障农场动物等其他动物的福利,从单纯从人道主义出发到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从个人、社会团体的行为到国家、国际组织的行为,从道德约束到立法保障……使保障动物福利的要求与措施越来越具体,动物福利的保障水平也越来越高。本文系根据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国际计划总监兼东亚事务主管李博先生(PaulLittlefair)提供的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译的,可供读者了解当前国际上有关如何保障农场动物动物福利的具体做法与发展趋势,借以推动我国农场动物的动物福利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92.
导读:肠道免疫系统是动物重要的防御系统,在维持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维持肠道免疫系统稳态(内环境稳定)、发挥防御作用,需要宿主区分共生细菌(肠道菌群)与致病性微生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虽然对维持这种稳态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是,有证据特别是来自于用啮齿动物和人进行的研究,可以阐明在宿主与其菌群之间存在的良好协调的平衡。  相似文献   
93.
导读:用禽流感病毒疫苗给家禽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主要措施.但是,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能不会使病毒的复制和排泄停止,并且对在免疫接种的鸡群中特别是在集约化生产方式的鸡群中可能出现毒力更强的病原体.文章特别指出,当前,用行政手段强行取缔小规模的家禽生产被认为是既不现实也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94.
猪增生性肠病(PPE)也被称为回肠炎(ileitis),自从1931年美国首次报道发生该病以来,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的猪病。在美国生长和育肥猪场被认为是无处不在。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小肠黏膜增厚。可以确定疾病的特定病变包括在肠上皮细胞中发生未成熟隐窝细胞增生,在顶端细胞质中存在自由浮动的细菌。病原体是专性细胞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内劳森菌。临床回肠炎的表现为食欲缺乏,腹泻,性能表现不良和死亡,也可能发生亚临床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95.
窝产仔数和仔猪出生重是反映母猪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胎次、营养、圈舍环境、管理水平和疾病情况等。 一、遗传的影响 出生体重是影响仔猪质量和存活的一个重要的性状,平均出生体重和总出生体重等性状有非常高的遗传力,分别为O.25和0.15。  相似文献   
96.
在人类历史上,植物的药用价值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在畜牧业中,植物基本上都被视为一种营养物质或潜在的毒性物质来源。科学研究表明,植物还可以用来提高动物的健康,特别是反刍动物的健康。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植物还具有提供非营养性物质的性能,  相似文献   
97.
养猪业一直在探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胴体质量的经济实用方法.已经证实,向猪的日粮中添加动物脂肪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G:F).  相似文献   
98.
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无名高热”)在我国广泛流行.不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还暴露了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的薄弱,在防控动物疫病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应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与流行中汲取教训.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堵塞动物疫病流行漏洞.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
李凯年  逯德山 《饲料广角》2007,(9):27-28,40
全世界约有小檗属(Berberis)植物49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对小檗属植物化学成分与免疫活性研究证实,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小檗碱(borberine)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0.
近几年来,养殖场动物疫病频发、动物健康水平低平、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通过深入研究与综合观察发现,由各种恶性应邀因子引起的应激反应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被应激因子包围的养殖场动物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使动物肌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大幅度降低。事实表明,恶性应激是蚕食养殖场动物健康与安全的隐形而重要“元凶”之一。专家指出,已经证明,高密度饲养,极不卫生的条件、缺乏阳光、限制动物表现正常的行为和运动以及遗传选择育种的做法等等,都会因应激反应而促进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当动物受到恶性应激因子的刺激后,由于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胸腺、脾脏和淋巴组织萎缩,使嗜酸性白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减弱,体内抗体水平低下,从而抑制了肌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肌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或免疫应答不完全,因而造成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易感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甚至免疫失败。这种由应激引起的免疫抑制已经成为当前动物疫病频发、难防难控的一个重要成因并构成对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威胁,亟待畜牧业行政主管职能部门、科学研究机构、企业界的通力合作,以彻底铲除严重威胁大产业整体健康发展的一切隐患,为动物安全防疫、健康养殖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