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茶树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自12个省份茶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分离病原菌,基于形态学和多基因聚类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不同茶区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57株菌株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根据其在PDA上的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特征可划分为5种类型。选取21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多位点(ITS、TUB2、ACT、CAL、CHS-1和GAPDH)的序列和聚类分析,发现测试菌株均属于胶孢炭疽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complex),包括7株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8株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3株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和3株隐秘炭疽菌(C.aenigma),其中山茶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在调查茶区的炭疽病叶中分离频率较高。采用刺伤接种法将测试菌株接种于‘舒茶早’离体枝条的叶片,结果显示21个代表性菌株中17株能够侵染‘舒茶早’叶片并使其发病,但不同菌种表现出致病性差异,其中山茶炭疽菌表现出强致病力,同时发现同种病原菌不同菌株间也存在致病力差异。此外,在河南茶区首次发现由果生炭疽菌引起茶树炭疽病。  相似文献   
82.
气候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物种多样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目前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多样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野外控制穿透雨试验,观测了9个降水梯度处理(减雨80%,60%,40%,20%和增雨20%,40%,60%,80%及对照)对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83.
2017—2021年从福建和安徽茶区采集茶树轮斑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多位点序列分析和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分离获得的40株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不同,共存在4种类型;分生孢子形态特征相似,均为纺锤形、直或稍弯曲、中间3个细胞褐色,两端细胞透明。进一步对代表性菌株进行ITS、TUB2和TEF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将测试菌株分别鉴定为茶假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和山茶假拟盘多毛孢Ps. chinensis,其中由Ps. chinensis引致的茶树轮斑病在福建茶区为首次报道。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不同来源的茶树轮斑病菌对3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均较高,EC50值分布在0.035 0~0.267 5μg·mL-1;其次为戊唑醇和多菌灵,EC50值分布在0.126 3~1.582 6μg·mL-1。在生产实践中可应用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作为防治茶树轮斑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84.
抗性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络合等作用,提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其次,抗性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扩大生物量,进一步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效率.为此,对抗性微生物在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植物修复的作用机制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