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8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11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培养及X型胶原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型胶原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据GenBank 中收录的人、鼠、牛、猪X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的X型胶原基因序列为877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X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NAStar 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5%。  相似文献   
172.
【研究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60d的梅花鹿鹿茸体外培养不同代数鹿茸生长中心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生长60d的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将培养第2代、5代、8代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nM)作用,在培养24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全部IGF1处理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GFⅠ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的DPM最高(分别为31918和39818DPM/mg蛋白),培养5代的细胞(分别为5455和6815DPM/mg蛋白)已大大地下降;到了第8代的(分别为4030和4838DPM/mg蛋白)又有进一步的下降。【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分裂增殖,生长60d鹿茸的生长中心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对IGFⅠ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3.
吉林省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吉林省5个地区分离出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132株,采用药敏纸片法对22种抗生素进行了耐药性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受检菌株全部对1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无一全部敏感株。对13-15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数较多。其中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同时耐药的菌株已达半数。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随机挑选的40株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结果为耐药水平很高。因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4.
为研究侧柏叶颗粒剂(Platycladi cacumen granules, PCG)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Ⅳ型菌毛系统(typeⅣpili, TFP)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首先,在体外进行滑动运动和生物被膜测定2种表型试验,验证PCG对TFP功能的抑制作用;随后,通过细胞黏附试验测定PCG对产气荚膜梭菌黏附至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的影响;最后,通过qRT-PCR测定PCG对TFP基因转录的影响,并结合透射电镜(TEM)观察PCG对TFP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PCG在质量浓度为1.3 g/L时,显著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滑动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显著抑制产气荚膜梭菌黏附至Caco-2细胞,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对Caco-2细胞无明显检测毒性;qRT-PCR和TEM结果表明,PCG通过降低产气荚膜梭菌的TFP相关基因virR、virS、pilA、pilD、pilT、pilC和pilM的转录水平,破坏TFP菌毛形态,抑制TFP介导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