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1.
<正>为进一步推动"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科技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自治区林业厅2010年送科技下乡活动于3月19日在河池市金城江区启动。今年林业科技下乡以"送科技  相似文献   
62.
罗巨海,张勇,何海芬,颜林,青霞,邓艳,谢淑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7团,石河子 832045)棉田杂草是制约棉花早熟、优质、高产、低耗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植棉面积占总面积的65.7%~75.4%,耕作制度的改革,大面积使用化学除草剂,使棉田杂草优势种群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了掌握本区棉田杂草种群结构和发生危害情况,合理使用除草剂,及时控制其危害,于1998~2001年7~8月调查了精河、乌苏、奎屯、沙湾、石河子、玛纳斯、呼图壁、昌吉等农牧团场及农村棉田,采用“Z”字形7点取样法,进行调查分析。1 群落结构及特性1.1 棉田杂草群落结构新疆属于典型的荒漠生态农业,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降雨量148.5~187.0mm,年蒸发量2487mm,属于灌溉农业。杂草达17科133余种,一般以禾本科、菊科、黎科、蓼科、苋科、锦葵科、田旋花科、茄科、伞形科。莎草科、马鞭科为优势种,对棉花危害极重。其中:单子叶杂草占21.7%;双子叶杂草占78.3%。一年生杂草占61.31%;二年生杂草占7.67%;多年生杂草占31.02%。这些杂草群落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轮作倒茬、化学农药使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3.
螟黄赤眼蜂能寄生在桐花树毛颚小卷蛾体内,因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市红树林区域,进行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示范区螟黄赤眼蜂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平均防治效果(校正的寄生率)达到了75.73%,螟黄赤眼蜂在防治区的寄生率和对照区的寄生率差异显著.3个示范区放蜂总量为2 800万头以上,防治总面积373 hm2,共计挽回经济损失3 275.97万元,产生生态价值14 021.16万元.  相似文献   
64.
采用从新疆民族乳制品中分离的菌株,研究了三种单一菌株(L1乳酸乳球菌、L2瑞士乳杆菌、L3干酪乳杆菌)和四种混合菌株(L4乳酸乳球菌:瑞士乳杆菌(1:1)、L5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杆菌(1:1)、L6瑞士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L7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发酵性能和生化特性,确定了适于干酪加工的菌种为L1、L5、L6。  相似文献   
6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炎和上呼吸道炎症等特征,该病毒还可以引起牛的外阴道炎、阴茎包皮炎、结膜炎、脑膜脑炎、流产、乳房炎、肠炎等其他类型的疾病,是造成养牛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的研究做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66.
彭建龙  邓艳  吴昊 《中国猪业》2015,10(11):82-84
本文针对当地市场上出现的育肥猪宰后大肠发黑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导致大肠发黑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排除了饲料成分的问题。通过走访养殖户、屠宰户和亲自做屠宰试验,最终发现导致猪大肠变黑的原因与中草药的过量使用有关,在此也提醒养殖户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中草药,防治其副作用的出现。  相似文献   
67.
植被恢复对岩溶石漠化区土壤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影响,为该地区石漠化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方法]以重度石漠化土地作为对照,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岩溶石漠化区植被恢复5,10,15,20a后土壤(0—30cm)SOC和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的变化。[结果]石漠化土地在进行植被恢复后,SOC和LFOC含量明显增加;植被恢复使表层0—10cm的SOC和LFOC储量明显增加,且随着恢复时间的增长逐渐变大,同时植被恢复对表层(0—10cm)SOC和LFOC储量的影响要远高于下层(20—30cm);植被恢复后LFOC储量的增幅远高于SOC储量。[结论]在石漠化区进行植被自然恢复可以有效防止土地石漠化,增加碳的流通。  相似文献   
68.
正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始终被人们誉为"长寿食品",与此同时玉米味道香甜,不仅可作主食、菜肴,解决人们温饱问题,也可作为工业酒精与烧酒的主原料,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云南作为我国最先引入与推广玉米的地区,在不断的研究与发展中其产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由于云南地区,尤其是云南山区受地理因素的影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9.
对2012—2015年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214批海鱼进行剖检鉴定异尖线虫,取内脏和鱼肉进行酶消化,在10批次海鱼中分离出虫体,用苯酚乳酸透明液进行透明处理及形态学鉴定,确定所分离出的虫体有异尖线虫三期幼虫Ⅰ型和Ⅱ型。用线虫rDNA ITS区通用引物NC5和NC2对虫体进行PCR扩增,并对虫体的核糖体基因间隔区ITS1和ITS2进行序列和进化分析,确定分离出来的异尖线虫三期幼虫包括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a simple)、抹香鲸异尖线虫(Anisakia physeteris)和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a typica)。调查结果对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口岸的进境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0.
通过设标准地调查和不定期踏查的方法,调查了广西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蚜(Toxoptera aurantii)天敌的种类,利用优势度、频度的计算确定优势天敌,并研究了优势天敌的林间消长规律。本研究共收集到天敌1 021头,分属于4个目,5个科,27属,32种。其中,优势天敌有4种,分别为台湾小斑腹蝇、四斑广盾瓢虫、四条小食蚜蝇和六斑月瓢虫。四斑广盾瓢虫、四条小食蚜蝇、六斑月瓢虫3种天敌出现的高峰期是每年的4月上旬;台湾小斑腹蝇于每年的6~11月份出现,种群高峰期出现于每年的9月上旬,此时其它3种天敌的种群数量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但其种群数量较第一个高峰期的数量少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