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明确无瓣海桑主要害虫迹斑绿刺蛾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生活习性,通过室内饲养、林间套笼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迹斑绿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虫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期发生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第4代幼虫11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成虫夜间羽化率达到98.6%,以晚上24:00前居多。成虫羽化后第2天交尾,雌虫产卵量为35~183粒,雄虫平均寿命6.7d,雌虫平均寿命8.1d。本研究明确了迹斑绿刺蛾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预测防治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瓣海桑害虫绿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林间套笼观察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绿黄枯叶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绿黄枯叶蛾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5代,每代发育历期平均为57.64 d,卵、老熟幼虫及蛹均可越冬;12月开始出现越冬卵、幼虫和蛹。[结论]为绿黄枯叶蛾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油茶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区的病虫害种类调查,发现广西区内为害油茶的病害有12种,虫害84种,介绍了广西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研究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酪啡肽及其酪蛋白水解肽对早期断奶仔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24头仔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哺乳28d断奶)、试验Ⅰ组(添加β-酪啡肽-7)和试验Ⅱ组(添加酪蛋白酶解物)。试验组于21d断奶,再连续添加酪蛋白胃蛋白酶解液或β-酪啡肽-710d,每天2次(共20mL),至32d,3组动物各随机取6头同时剖杀,取血、胃食糜和空肠食糜。观察其血清IL-2、TNF-α和胃肠内容物中SIg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酪蛋白水解液组仔猪血清中IL-2的水平比对照组高75.9%,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血清中IL-2水平比对照组高35.7%,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TNF-α水平试验组略低于对照组。在对照组、试验Ⅰ和Ⅱ组仔猪的空肠食糜中均检测到SIgA,平均含量分别为(6.48±0.85)ng/g、(6.30±0.85)ng/g和(8.71±0.54)ng/g。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差异极显著(P<0.05);胃食糜中未检测到SIgA。提示乳源活性肽对早期断奶仔猪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油茶品种健康叶片中的3种保护酶活性,为油茶抗病性、抗逆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岑软3号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6个油茶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6个品种油茶叶片的POD活性排序为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岑软3号油茶)>(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CAT活性排序为岑软3号油茶>(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岑软2号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SOD活性排序为陆川油茶>岑软3号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油茶和香花油茶).[结论]以油茶健康叶片中POD、CAT和SOD活性高低可判断油茶的抗病性或抗逆性强弱.  相似文献   
16.
现代居室的入户花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居室入户花园的概念、发展过程和主要类型,分析了目前入户花园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亚硫酸法糖厂滤泥改良石灰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研究区石灰土的特点,采用亚硫酸法(亚法)糖厂滤泥改良石灰土对比试验,从岩溶地质过程来探讨其改良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亚法糖厂滤泥呈弱酸性,且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在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钙镁含量、降低pH值等方面,表现出较常规有机肥料更好的效果;滤泥腐化产生的有机酸和CCO2,促进岩溶作用的正向运动,进一步降低土壤pH值和Ca、Mg元素含量,更利于土壤营养元素的释放和有效化,土壤改良效果与溶蚀速率、土壤CO2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滤泥与其它常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多样性,增强了改良效果,但不同的搭配类型,土壤微生物活性、中间产物有机酸和CO2浓度差异大,导致岩溶作用强度和改良效果的显著差异.均表现出:S4>S2>S3>S1.当搭配方式适宜时,滤泥改良经济效益高于常规有机肥料,滤泥处理增加产值以S4最大,达到3578.9元/hm2;增加投资的产投比以S3最大,达到4.88.  相似文献   
18.
对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黄鳝(19批次)和国内部分地区(广东广州、重庆、四川内江、湖北荆州、福建漳州和吉林长春)市售的黄鳝和泥鳅进行剖检。将内脏和肌肉进行蛋白酶消化后,取滤液沉淀,体视显微镜下挑出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所分离出的虫体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印尼黄鳝中检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批次阳性率达到91.7%;菲律宾黄鳝中未检出颚口线虫。国内只在漳州的泥鳅中发现了18条虫体,在黄鳝中发现了1条虫体,其他地区均无发现虫体。提取基因组DNA后,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2,ITS2)基因,对产物测序后结果进行多重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印尼黄鳝中分离的颚口线虫为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n)和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福建漳州地区分离出的19条颚口线虫,其中17条为日本颚口线虫(G.nipponicum)、2条为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研究广西林科院历年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各研究所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总结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为今后知识产权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畜禽所患疾病的种类在增加,药物的耐药性和副作用不断产生,从而导致许多药物的疗效降低。中药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结晶,而且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中药传统剂型对动物使用不方便,而中药单方对防治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次试验选择益母草散做成复方针剂,日的是探索中药针剂的制备方法。试验结果证明:“益母草散”的针剂制备对以后复方中药针剂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