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1.
12.
用人工瘤胃产气法评定饲料的能量价值和有机物消化率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首先由西德Hohenheim大学研究出来,我国北京农业大学正用牛进行该方面的试验。我们于1985年首次采用人工瘤胃产气法,对鹿饲料营养价值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茸鹿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养鹿业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0多年来 ,逐步建立起一支宏大的茸鹿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茸鹿育种及推广的专业队伍 ,培育出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新品种和长白山梅花鹿、天山马鹿清原品系 ,使梅花鹿成品茸平均单产由选育前 0 .50~ 0 .74kg提高到1 .2 3~ 1 .30 kg,马鹿鲜茸平均单产由选育前的 2 .70 kg提高到 7.1 5kg,推广优良种鹿 1 80 0 0余头 ;“高产马鹿选育”和“塔里木马鹿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天山马鹿清原品系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山马鹿体大、耐粗饲、适应性和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结合圈养的方式,在选育期除采用一般性饲养技术外,还采用以下主要的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可获得良好饲养效益. 1 合理分区分群 按鹿的生产和生理特点,分成公鹿区(包括"退役”种公鹿圈、种公鹿圈、预备种公鹿圈和各龄生产公鹿圈,安排在上风向,目的在于减少公鹿在配种期嗅到异性的气味而角斗);母鹿区(包括育成群各年龄圈和生产群各圈,安排在下风向).公、母鹿区用幼鹿群和空闲圈隔开,拉大距离,以便实施不同的饲料配方、饲料量及其它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睾酮在鹿角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文对6头梅花鹿的生茸区骨膜和头部的非生茸区骨膜的睾酮特异结合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为,正常、去势雄仔鹿的生茸区骨膜中都存在一定量的睾酮特异结合(分别为:正常,细胞质为29.32,细胞核为169.63;去势,细胞核为595.84。单位:fmol/mg蛋白),而非生茸区骨膜却未测到这种特异结合;雌鹿的测定结果为,除去势雌仔鹿生茸区骨膜具有一定量的睾酮特异结合(细胞核为223.21fmol/mg蛋白)外,其余生茸区和非生茸区均不存在睾酮特异结合。这些结果表明,雄仔鹿和去势雌仔鹿生茸区骨膜中可能存在着一定量的雄激素受体,这种骨膜在特定的生理条件下受睾酮的直接作用,是睾酮的靶组织。  相似文献   
17.
18.
马,马F1产茸量与初生重相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东北马鹿与东北梅花鹿杂交F_1遗传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 Milne-Edwards)与东北梅花鹿(Ce-rvusnippon hortulorum Swinhoe)种间杂交F_1(以下简称F_1)遗传性状的表现,进而测定其杂种优势和遗传方式,并计算了F_1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F_1的形态外貌具有其双亲的特征。体高:(?)为123.3±5.24cm,♀为103.8±5.13cm; 体重;(?)为190.0±6.58kg、♀为115.8±1.43kg;四岁以上鹿锯三杈茸单产(鲜重)3754.5±671.0g,与母本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01),接近父本的产量(4554.5±1617.5),再生茸的产量明显高于亲本;屠宰率:(?)为58.69%、♀为59.46%,净肉率:(?)为46.80%、♀为48.49%。明显地高于亲本;F_1的公、母鹿都能正常繁育且有双胎;二倍染色体数为67条(一对性染色体、65条常染色体)。F_1的大部分性状都呈现了程度不同的杂种优势,其产肉和产茸性能的杂种优势非常显著( P<0.01);骨肉比和四岁以上鹿锯三杈茸单产的杂种优势极为显著( P<0.001)。F_1的形态外貌、染色体组型、内脏器官和鹿茸长度、围度等性状基本上呈中间型遗传;胸围、胸深、产茸量、茸的主干长度和围度、胴体重和净肉重等性状呈现显性遗传,而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和三杈茸的生长天数等性状表现了超显性遗传。F_1鹿表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杂交育种技术在茸鹿中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杂交育种技术在茸鹿中的推广应用郑兴涛,邴国良,焦振兴,金顺丹,赵裕芳前言鹿茸及鹿副产品历来是名贵中药材,也是重要外*贸出口商品。如何开发利用我国丰富茸鹿资源,通过优*良茸鹿种类间的杂交,培育高产优质杂种鹿群,提高其*生产力,是养鹿业急需解决的课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