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为加强兽医科研资源整合,构建卓有成效的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保障动物疫病防控战略的顺利实施,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以兽医科研机构、动物疫病防控监管机构和生产企业等单位为调查对象,以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为目标,系统地收集整理科研单位相关资料,与欧美澳等发达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就兽医科研体系设计及管理体制、科研体系与动物卫生工作体系的关系、科研体系与推广体系及科技用户的关系等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构想和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2.
以双子叶植物紫花苜蓿和单子叶植物早熟禾为受试植物,通过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对麻叶荨麻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麻叶荨麻叶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以超声法进行提取,得率分别为0.66%、0.84%、2.70%、3.13%。麻叶荨麻叶的甲醇和水提取物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对根长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了32.6%和47.0%;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影响较弱。石油醚和水提取物对早熟禾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弱的化感抑制作用;而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很强,均在0.01 g/L的低质量浓度时即对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达到1.25 g/L时,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对早熟禾根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4.0%和80.5%,对苗高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1.1%和69.2%。盆栽试验显示,麻叶荨麻根土对紫花苜蓿和早熟禾幼苗的生长有2.4%~5.0%的极轻微促进作用,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提示麻叶荨麻植株中的化感物质在进入土壤之后,可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而失去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3.
李杨  邵华  江南  施歌  丁远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8):177-183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更为精确地分析地物覆盖类型,但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也对现有分类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隐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能够建立遥感影像底层特征和高层语义之间的联系,但是当前LDA模型在遥感影像分析领域的应用以场景分类和图像检索为主,已有的一些关于土地覆盖分类研究缺少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空间关系进行挖掘。该文在标准LDA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词包模型构建方法生成的影像文档和单词对象来展开试验,利用多尺度分割挖掘影像中对象的空间关系,设计"主题流行度"和"主题内容"2种形式的影像文档区域属性,以协变量的形式作为LDA模型的先验知识,提出一种空间LDA模型(Space-LDA)。利用无锡宜兴市Quick Bird影像验证该模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空间LDA模型分类结果不仅明显优于标准LDA,而且对区域尺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空间区域信息同时从主题流行度和主题内容2个层面提供了推理信息,使模型具有更灵活的结构。  相似文献   
94.
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中移动床生物滤器载体生物膜上获取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样本.异养细菌用平板涂布法计数,其代谢活性以培养8 h的氧吸收速率表示.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氧化细菌(NOB)用MPN法计数,其代谢活性分别以培养24h NH+<4>-N浓度的增加、NH+<4>-N浓度的减少和NO-<2>-N浓度的减少表示.结果表明,生物膜成熟之后,4种生理类群细菌的数量和代谢活性基本保持稳定.异养细菌数量为10-7~108CFU·m-2(载体),氨化细菌、AOB和NOB数量分别为107~108MPN·m-2(载体)、105~106MPN·m-2(载体)和105~106MPN·m-2(载体).分批培养测得异养细菌的氧吸收速率、氨化细菌的氨化速率、AOB的氨氧化速率和NOB的亚硝酸氧化速率分别是0.591~0.738g(O2)·m-2·d-1、0.081~0.135 g(Nh+4-N)·m-2.d-1、0.017~0.031 g(Nh+4-N)·m-2·d-1和0.020~0.038 g(NO-2N)·m-2·d-1.异养细菌的氧吸收速率、氨化细菌的氨化速率和AOB的氨氧化速率与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AOB的数量呈正相关.移动床生物滤器生物膜的平均氨和亚硝酸盐去除速率为(0.121±0.076)g(NH+4-N)·m-2·d-1和(0.139±0.181)g(NO-2-N)·m-2·d-1.同时测定了底物浓度和pH对氨化细菌、AOB和NOB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氨化细菌的氨化速率、AOB的氨氧化速率和NOB的哑硝酸氧化速率与底物浓度(蛋门胨、NH+4-N和NO-2-N)呈线性相关,pH为8.0时3种生理类群细菌的代谢活性较pH6.5或pH9.5时高.[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97-103]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和龙河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及其差异,分别于2021年春季(3月)、夏季(7月)、秋季(9月)以及冬季(11月)对汝溪河和龙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汝溪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39种;龙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108种.汝溪河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动范围为0.44×105~59.87×105个/L,以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为主;龙河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动范围为0.28×105~16.49×105个/L,春季以甲藻门为主,其他季节均以硅藻门为主.汝溪河共鉴定出优势种11种,春季以硅藻门为优势类群,其他季节均以蓝藻门为优势类群;与汝溪河不同,龙河共鉴定出优势种26种,春季以甲藻门为优势类群,其他季节均以硅藻门为优势类群.汝溪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龙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在冬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龙河和汝溪河Mar...  相似文献   
96.
土壤酸化和钾素亏缺是制约南方酸性稻田生产力持续提升的重要因素。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分别是改良土壤酸化和补充钾素的有效措施,但二者对土壤钾素盈亏平衡的互作效应还不甚清楚。于2015—2018年,在江西省上高县开展施石灰和秸秆还田两因素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1)秸秆不还田,不施石灰;(2)秸秆不还田,仅2015年施一次石灰;(3)每季秸秆全量还田,不施石灰;(4)每季秸秆全量还田,仅2015年施一次石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钾素吸收,施石灰仅显著增加了2016年晚稻钾素吸收。施石灰和秸秆还田仅对2016年晚稻钾素吸收有显著正向互作效应。在秸秆还田下,施石灰使2016年晚稻钾素吸收增加了25.7%;而在秸秆不还田下无显著影响。试验进行4年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4年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估算表明,在秸秆还田下土壤总累积钾素表观平衡表现为盈余,秸秆不还田下则为亏缺,而施石灰对其无显著影响。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总累积钾素表观平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施石灰和不施石灰条件下,秸秆还田分别使土壤累积钾素平均表观盈余19.5 kg hm–2 a...  相似文献   
97.
南方双季稻区土壤酸化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石灰可以改良土壤酸化和提高水稻产量,但目前关于石灰施用对当地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且不同石灰类物质的施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不是很清楚。于2021年在江西省典型酸性双季稻田上开展田间试验,旨在明确施用不同石灰类物质(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对优质稻(早稻为柒两优2012、晚稻为美香占2号)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石灰类物质间的施用效果无显著差异,且施用石灰类物质对早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亦无显著影响。但与不施石灰对照相比,施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处理的晚稻显著增产11.3%、17.3%和17.6%,氮素吸收显著增加16.6%、17.1%和13.5%,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显著提高1.3%~2.1%和6.1%~6.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4.7%~4.8%。与不施石灰对照相比,施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处理的早季稻田土壤pH值分别显著提升0.52、0.42和0.50个单位,晚季稻田土壤pH分别显著提升0.41、0.57和0.48个单位。可见,在酸性双季稻田上施用石灰类物质,在改良土壤酸...  相似文献   
98.
有机硅桶混助剂是一类广泛应用的农药助剂,具备润湿、延展和渗透等特性,与农药混合喷施可起到显著的增效作用,有助于提高农药利用率。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有机硅桶混助剂对蜜蜂、天敌昆虫和水生生物等非靶标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态毒理学风险;此外,甲氧基封端聚氧乙烯醚改性三硅氧烷还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本文介绍了有机硅桶混助剂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应用,重点讨论了有机硅桶混助剂的毒理学风险、其典型成分在不同基质中的分析方法及残留浓度水平,总结了国内外桶混助剂的管理现状,分析了桶混助剂的环境风险,以期为我国开展及完善桶混助剂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