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农药登记试验工作,发现在农药登记试验工作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现就杀菌剂农药登记试验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于贵州省都匀市组织开展不同释放高度和不同放蜂点密度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应用试验及示范。结果表明,稻田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粒具有明显的寄生作用,蜂卡置于稻株上部叶片内、距顶端10 cm,每667 m~2设置8个放蜂点,每次放蜂10 000头/667m~2,间隔5 d连续放蜂3次,对稻纵卷叶螟卵平均校正寄生率达40.88%,平均防治效果为64.29%;大田示范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寄生率最高达69.20%,相对防治效果最高达67.09%,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2011~2012年贵州省余庆县种植太子参中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发生有害生物种类有11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3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太子参病毒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斑点病、太子参霜霉病、太子参根腐病、小地老虎、蚜虫。针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如下几条防治措施: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二是合理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三是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14.
对植物化感作用概念的发展、植物化感物质、植物间和植物与昆虫间的化感作用进行了概述,论述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贵阳地区枇杷病害种类通过田间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初步明确了枇杷生产中常见的病害14种,其中真菌性病害8种,分别为灰斑病、斑点病、炭疽病、疫病、轮纹病、污叶病、枝干褐腐病、花腐病,细菌性病害2种,分别为癌肿病、细菌性褐斑病,病因未明确的病害2种,分别为皱果病、叶尖焦枯病,生理性病害1种,为裂果病,其它1种,为地衣,其中灰斑病、炭疽病、轮纹病、污叶病、花腐病、叶尖焦枯病、裂果病、地衣8种病害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调研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现状上,提出一是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行科学种养和统防联治;二是开展调研立法,从源头增收排污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费;三是组建或聘用专业的基层技术服务队;四是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处置体系装备;五是实行补贴“一票否决制”和“补偿激励”机制的意见及建议。从源头和制度上切实解决“有人干、有经费、有设备、有制度”保障等问题,切实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工作,实行乡村振兴的优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茶园开展"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扑食螨对茶黄螨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既减少了药剂防治次数,节约了成本,又维持了天敌数量,保护了生态平衡,切实有效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药剂,2013年3-4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60%唑醚·代森联WG、50%烯酰吗啉W、50%醚菌酯、30%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太子参叶斑病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均匀良好防效,防效均在90%以上,防治太子参叶斑病,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2009—2011年为全国农药市场监管年,特别将高毒农药列为农药监管整治的重中之重。农业部针对高毒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禁限用政策。为进一步切实加强贵州省农药市场监管工作,杜绝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在贵州省的销售和使用以及限用高毒农药的科学使用,采取农药的规范化管理、抓农药的安全使用培训等多种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农药的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采用分段处理、常规处理进行不同密度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经对比试验表明,一季中稻种植地区,水稻分蘖期增大放养鸭的密度,能有效控制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稻鸭共育可以减少2~3次化学防治,替代人工拣螺或替代使用化学灭螺剂防除福寿螺。秋后验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田比常规田稻谷增产6.25%,商品鸭平均667m2稻田纯收入255.60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