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390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192篇
  105篇
综合类   971篇
农作物   100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650篇
园艺   239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贠超 《中国种业》2020,(10):42-44
安阳市是国家规划的优质强筋小麦优势生产区,近年来,安阳市相应国家号召,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019年,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了126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28%。优质强筋小麦在安阳市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深入农户、加工企业和育种单位,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就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安阳市优质强筋小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从香蕉土壤中分离出的7个不同性状的芽孢杆菌菌株以及荧光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等分别用于测试对香蕉枯萎病生理小种4号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0个菌株中荧光假单孢菌表现出对香蕉枯萎病生理小种4号菌丝生长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荧光假单孢菌和XP菌株混合后,其抑菌作用得到加强,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3.
为确定天祝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以陇藜1号和蒙藜4号为材料,在甘肃省威武市天祝县松山镇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处理、种植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育期逐渐缩短;茎粗、有效分枝数受播期影响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和千粒质量受密度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因素互作对茎粗、穗长、有效分枝数影响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试验设计范围内,D3P2(播期为5月15日,密度为9万株/hm2)产量和单株产量均最高,陇藜1号产量为3 495.45 kg/hm2,蒙藜4号产量为3 062.4 kg/hm2,分别比D1P3(播期为4月15日,密度为10.5万株/hm2)和D2P2(播期为4月30日,密度为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4.
介绍河北省承德地区野生山苜楂驯化和富硒试验,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移栽后管理、采收、硒含量等内容,以供山苜楂和其他富硒农作物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5.
科学的耕地评价是耕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前提,耕地资源认知的深化引领耕地评价研究发展。为明晰耕地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动态和未来前景,系统梳理1949—2023年引领耕地资源认知变化的理念、事件和政策,探讨耕地资源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借助文献调查、文献计量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阶段耕地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政策支撑、技术方法与代表成果等进行总结,并提出面向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耕地评价研究展望与关键问题。研究表明:1)耕地资源认知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资源本体、资源平衡体和资源综合体3个阶段,认知对象由耕地数量单一维度向耕地数量与质量、数量-质量-生态、实体耕地与虚拟耕地等多维度转变,研究范围也由宜耕地、耕地等实体资源向近远程耦合框架下的全球虚拟耕地拓展;2)各阶段耕地评价的研究重点围绕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综合利用展开。在资源本体阶段,侧重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关注本底要素宜耕性;在资源平衡体阶段,注重耕地质量提升,对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在资源综合体阶段,评价对象向全球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耕地拓展,评价内容关注耕地多功能及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因此,未来耕地评价的研究内容需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耕地本体评价需兼顾实体和价值量,耕地质量评价需匹配人类福祉需求,耕地综合评价需考虑多元对象和指标。在评价理论与方法层面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新调查监测手段,丰富精细化耕地资源数据,为进一步拓展资源认知、丰富评价范式、优化耕地保护制度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决因妊娠母猪饲喂量难以精确控制,造成母猪体重大小不同,引起母猪繁殖能力低、仔猪淘汰率高等问题,试验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妊娠母猪饲喂站,采用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STM32单片机、工业相机、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结合独立采食的机械结构,实现妊娠母猪的精准饲喂,即利用RFID技术通过母猪佩戴的电子耳标对母猪个体进行识别;利用STM32单片机作为嵌入式控制单元与RFID读卡器通信,触发相机对进站的母猪拍照,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母猪体况数据的获取;依据母猪体况、胎次、妊娠时间等相应参数计算母猪饲喂量,控制投料电机实现精准投料。通过对6台饲喂站进行多组下料测试,对比分析理论投料量与实际投料量的差异,并计算下料精度;对70头妊娠母猪进行人工背膘测量与饲喂站测量,计算饲喂站体况等级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该饲喂站投料精度高于95%,能够实现精准投料;体况等级评定准确率达到92.9%,能够自动获得妊娠母猪体况等级,并且该系统运行稳定。说明基于机器视觉的妊娠母猪饲喂站能够自动获得妊娠母猪体况等级...  相似文献   
97.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98.
江西大余超高产纽荷尔脐橙园树体生长与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连续5年单产超过7t/667m2的超高产纽荷尔脐橙园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土壤肥力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绝大多数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达到或超过正常水平;叶片氮、磷、钾和锰含量处于高量或过量水平,尤其是磷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一倍以上,铁和硼含量正常,钙、镁和硫含量正常或接近正常,而锌处于低量水平但还未低至缺乏水平;树体强健高大,枝干空间搭配合理,春梢充实健壮,能正常足量萌发健壮充实的早秋梢;果实大小均匀整齐,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99.
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的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小型自排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然后以物理模型对小型自排沉沙的水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小型自排沉沙池内水流的流态特征,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试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湿地松是宁都县第二大人工栽植优势树种,笔者通过近3a的实践和走访,探讨湿地松高产栽培和抚育管护技术及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