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猪PRLR基因AluⅠ多态与繁殖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Alu Ⅰ-RFLP技术检测长白猪、大白猪以及长大杂种的PRL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分析了PRLR各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群中均有A和B两个等位基因存在,其中B等位基因频率占有优势。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初产、经产和所有胎次母猪的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但呈BB相似文献   
82.
利用筛选出的6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德化黑鸡、白绒乌鸡、金湖乌鸡、河田鸡以及江西泰和乌鸡等优良地方鸡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6个微卫星标记均呈高度多态(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即PIC均大于0.5).5个地方鸡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716-0.729,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邻结法(NJ)对Ne i氏遗传距离(D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鸡种被聚为2类,泰和乌鸡与河田鸡先聚为一小类(DA=0.0957),然后再与金湖乌鸡聚为一类(DA=0.1553);德化黑鸡与白绒乌鸡则聚为另一类(DA=0.1980).聚类结果基本反映了各鸡群的地理分布和选育现状.  相似文献   
83.
半番鸭POU1F1基因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鸭POU1F1基因序列,设计了6对引物,以半番鸭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POU1F1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全长2209bp。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335个氨基酸,具有POU-specific(POUs)和Homeobox结构域,与鸡、猪、牛、人和小鼠的POU1F1基因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96.3%、89.5%、89.2%、90.6%和87.5%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4.
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和昌(福建)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引入由丹麦引进并多年选育改良的丽佳鸭,与连城白鸭杂交,经过多个世代培育出的新品系,具有生产性能高、群体整齐度好等优点,且具有连城白鸭特有"白羽、乌嘴,黑脚"标记.作为一种新培育的品系,有必要对其肌肉的营养成分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讨河田鸡体重、体尺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关系,为河田鸡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对120日龄河田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和胫围在公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胫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腹脂重、皮脂重、腿肌率和腹脂率在公母之间存极显著差异(P<0.01);宰前体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皮脂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86.
德化黑鸡生长曲线的拟合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Gompertz,Logistic,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0~18周龄的德化黑鸡体重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其生长曲线,拟合度(R^2)高,分别为0.9998、0.9987和0.9996,其中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进一步对Gompertz模型拟合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德化黑鸡极限体重为1754.7g,拐点体重为815.22g,拐点周龄为8.819周。  相似文献   
87.
半番鸭是我省市场的当家肉鸭。半番鸭肉质性能好,但传统的半番鸭是黑麻羽色。屠宰后屠体留有的黑色针羽严重影响胴体的外观,降低了半番鸭的经济价值。白色羽毛是羽绒业的优质原料,价值高,生产上迫切需求白羽半番鸭。因此,不断地改良半番鸭羽色这一经济性状,使生产的半番鸭胴体洁白美观,并增加白色羽毛的经济价值是选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8.
应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鸭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群体的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标记座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88,5个鸭群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592~0.6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2~0.598,为中高度多态。各母本种群间的遗传距离0.187~0.445,番鸭与4个母本的遗传距离0.322~0.445。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中型母本与小型母本和大型母本先聚为1类,再与M18母本相聚,最后与番鸭相聚。  相似文献   
89.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以就巢期黑番鸭和非就巢期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StuI酶切位点,该位点由于在内含子988 bp处发生了A→G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G、GG三种基因型.其中就巢黑番鸭只表现为AG(1.0)一种基因型,而非就巢黑番鸭表现为AG(0.4167)、AA(0.1666)、GG(0.4167)三种基因型,就巢期黑番鸭与非就巢期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A988G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显著相关,为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来降低或消除黑番鸭的就巢性,最大程度上提高黑番鸭的产蛋性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为明确新品系连城白鸭的肉质和风味特性,对70日龄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Ⅱ)和原种连城白鸭的屠宰性能、肌肉常规品质及营养成分、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等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和(Ⅱ)的全净膛率、胸肌率、皮脂率、腹脂率均显著高于原种连城白鸭( P<0.05);滴水损失率、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含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与原种连城白鸭差异均不显著( P>0.05)。结果表明,通过改良育种后,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Ⅰ)和(Ⅱ)不仅早期生长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肉质特性与原种连城白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