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6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为明确江苏省中部地区小麦赤霉病病菌的种群组成,于2017年在江苏省镇江市、扬州市和南京市采集小麦赤霉病样本151份,采用可特异性识别亚细亚镰孢、禾谷镰孢、黄色镰孢、藤仓镰孢、燕麦镰孢、木贼镰孢和拟轮枝镰孢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技术检测了样本中该7种镰孢菌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151份样本中共检测出7种镰孢菌中的6种。其中,亚细亚镰孢为优势种,检出率达100%;藤仓镰孢和禾谷镰孢为次优势种,检出率分别为10%和6%;黄色镰孢、燕麦镰孢和拟轮枝镰孢检出率依次为2.6%、2.0%和0.6%。小麦赤霉病存在复合侵染现象,从单份发病样本中最多检测到3种致病菌。LAMP法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病菌与种群组成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2.
本采取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研究小檗碱透皮制剂对体细胞的诱变性。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为1.125±0.9‰,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为5.125±0.97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P<0.01);小檗碱透皮制剂低,中,高剂量组微核率分别是1.125±0.69‰,1.5±0.9‰,1.875±0.787‰,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均不显(P>0.05),试验结果为阴性。小檗碱透皮制剂对小鼠骨髓细胞不具诱变性。  相似文献   
123.
稻瘟病菌不同小种菌株间无性重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分别携带抗稻瘟灵对多菌灵敏感(MBCsIPTr)标记与携带抗多菌灵对稻瘟灵敏感(MBCrIPTs)标记的稻瘟病菌营养体亲和的不同小种菌株在白米玫瑰红培养基上,25℃、黑暗中对峙培养18d,配对菌株菌落交界处出现肉眼可见的菌丝融合带。4个小种间营养体可亲和菌株配对组合是:PO21-MBCr-27(ZA49)×PO3-IPTr-54(ZF1)、PO21-MBCr-27(ZA49)×PO2-IPTr-51(ZF1)、PO21-MBCr-27(ZA49)×PO33-IPTr-69(ZD1)和PO21-MBCr-41(ZA49)×PO3-IPTr-54(ZF1)。分别切取各配对组合产生的菌丝融合带,分别建立单菌丝片段群体,测定其对稻瘟灵、多菌灵的抗药性。结果是,从4个配对组合的单菌丝片段后代中,均检测到分别携带MBCsIPTr、MBCrIPTs标记和同时携带双亲抗性标记(MBCrIPTr)3种个体,其中MBCrIPTr个体的检出率为1.0%~3.6%。无性重组体的MBCr和IPTr性状在其菌丝块移植继代培养和单菌丝片段株后代发生分离。以配对组合PO21-MBCr-27×PO3-IPTr-54产生的菌丝融合带建立单孢无性系,从3178个单孢株中筛选到4株MBCrIPTr个体,其MBCrIPTr性状在单孢后代和单芽管分离株后代均能稳定遗传。结果表明,营养体亲和的稻瘟病菌不同小种菌株之间可通过菌丝融合产生无性重组体,同时提示无性重组体内可能发生了准性生殖。  相似文献   
124.
江苏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演变及与水稻品种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E小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外, ZG1 小种一直是江苏省的优势小种, 出现频率达66.20% , 为江苏省稳定小种。江苏省各稻区小种组成有一定差异。水稻栽培品种是决定小种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大部分品种与ZG1小种有亲和性, 只有少数品种能被ZA、ZB、ZC、ZD和ZE群小种侵染, 可能是ZG1 小种在江苏省稻区成为优势小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江苏省大部分主栽品种上能分离到2 个以上小种且不同品种上其小种的组成有一定差异,构成了田间小种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5.
掘氏疫霉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和致病力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定了掘氏疫霉有性后代单卵孢株的交配型及其遗传稳定性和致病力分化.结果表明,A2和A1A2;型在遗传上不稳定,在单卵孢株保藏过程中可以发生变异,部分A2菌株改变为A1A2型,而A1A2菌株改变为A2交配型,但有部分A1A2菌株可以稳定保持其自孕能力.掘氏疫霉有性生殖后代发生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来自同一亲本的单卵孢后代对黄瓜、瓠子、笋瓜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异,说明有性生殖对掘氏疫霉致病力变异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建立掘氏疫霉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是研究疫霉菌遗传学的重要试验手段。采用常规的实验室诱发掘氏疫霉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方法,其单游动孢子发育为有效菌株的比率较低(一般低于50%)。作者经过多次比较试验,对诱导产生孢子囊的方法和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改进,使有效菌株率提高到80%以上,每小时可分离60-80个单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127.
疫霉菌对杀菌剂抗性遗传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疫霉菌对甲霜灵、地茂散、霜脲氰、乙磷铝、氟苯丙氨酸等内吸杀菌剂的抗性遗传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于疫霉菌抗药性遗传研究和抗药性监测治理以及疫霉菌所致植物疫病的药剂防治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8.
对10只犬实施肾脏摘除手术后,通过血液生化分析检测,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液中钙、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血钙含量在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各个采血时间点(24h、72h、96h)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磷含量在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各个采血时间点(24h、72h、96h)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犬实施肾脏摘除后,单侧肾可能出现了代偿,短时间内未见到血钙、血磷的含量下降,骨骼未见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9.
根据世界各地兽医的观察,超重宠物数量越来越多,肥胖也越来越困扰着宠物业的发展.大约50%[1]的宠物犬被认为超重或肥胖.人医上,最常见的减肥手术是胃减容术[2].其中毕罗(Billroth)氏手术最为有效.人的胃是竖直悬挂在膈肌下方,对于犬来说,它们不能直立行走,所以犬的胃在腹腔内的悬挂方式与人不同.如果采用人医上的减容手术,对肥胖动物的减肥是不适当的,同时也可能伤害到其他组织器官.所以本试验根据犬的生理解剖特点,对传统毕罗(Billroth)氏手术方法进行改造,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犬胃肠炎发病率、胃排空时间、肥胖相关因子以及体重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改良手术是否适用于犬的手术减肥.  相似文献   
130.
大豆疫霉侵染大豆引起的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本研究以Ypt1基因作为靶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设计了特异性检测体系,整个过程仅需60 min,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检测结果。反应后经浊度仪验证浊度变化、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验证和在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蔡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验证扩增结果。特异性检测中,111个大豆疫霉菌株均能产生浊度曲线和扩增到梯形状的条带,同时HNB显色观察到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它疫霉、腐霉和真菌供试菌株中均没有观察到这些现象;在灵敏度检测中,PsYpt1-LAMP技术最低检测限达到100 pg·μL~(-1),比普通PCR技术的最低检测限高出10倍;在田间应用方面,PsYpt1-LAMP检测技术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可用于口岸和田间对大豆疫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