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6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针对西北地区干旱以及不合理的施氮和种植密度导致的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探究垄膜沟播模式下冬小麦高产和水氮高效利用的最优氮肥密度管理措施。试验设置150 kg/hm2(D1)、187.5 kg/hm2(D2)、225 kg/hm2(D3)3个密度梯度和180 kg/hm2(N1)、270 kg/hm2(N2)、36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N计),通过2 a(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田间试验,研究氮密互作对冬小麦生理生长、干物质累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氮利用效率(nitrogen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NP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氮密处理(D1N3)相比,合理增大种植密度和减少施氮量可使抽穗期LAI提高13.93%~67.19%,最大干物质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增大147.25%和65.29%。2 a产量均在D2N2处理达到最大,平均值11911.93 kg·/hm2,但2 a WUE分别在D2N2和D2N3达到最高,NPFP分别在D2N2和D3N1处理最高。通过拟合分析,2021—2022年冬小麦产量、WUE和NPFP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分别为195.92和260.82 kg/hm2、200.51和249.80 kg/hm2、195.92和187.35 kg/hm2,2022—2023年分别为195.92和257.14 kg/hm2、194.39和286.53 kg/hm2、197.45和183.67 kg/hm2。基于回归模型对产量、WUE和NPFP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种植密度180.45~190.04 kg/hm2、施氮量201.66~256.67 kg/hm2的组合模式为垄膜沟播冬小麦高产和水氮高效利用的氮密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地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2.
郑小波  张世华 《养猪》1999,(4):16-17
分别向猪精液中加入醋权、乳酸、草酸、柠檬酸,改变了精液的PH值,并测定精子的活率,当精液的PH值达到6.5,精子沃经达到60%时,将此褒庇人发情母猪人工配种,结果当每ml精液中加入1%的醋酸0.15ml(pH6.5)时,对母猪的产仔数影响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地提高仔母猪的比例(P〈0.05)。  相似文献   
193.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所必须.在向研究型大学转型期,重点农林院校面临办学资源不足、贫困生群体增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深化改革引致的关系震荡等多重制约因素.必须紧密结合转型期的客观实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顺利转型、加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4.
左旋咪唑对试验兔创伤愈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左旋咪唑对兔创伤愈合的影响进行试验,测定手术用药前后体温、体重、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百分率、植物血凝素(PHA)皮内试验,尤其是一期愈合率和伤愈合所需时间。结果表明:试验组同时对照组比较,愈合所需时间缩短,一期愈合率高;T淋巴细胞百分率,PHA皮试差异显著。试验组体重缓慢收升,而对照组术后第三天才恢复到术前水平。表明左旋咪唑可增强细胞免疫,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5.
稀盐酸浸液浓度对番木鳖中马钱子碱浸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了以0.5%、1%、4%、8%的盐酸为浸剂浸出番木鳖中马钱子碱浸出率测定试验。结果为:平均浸出以4%的盐酸较多,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果显示以4%浓度的盐酸作为番木鳖的浸剂,浸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6.
EOS/MODIS遥感在贵州积雪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美国EOS/MODIS遥感和贵州省地面气象台站网的观测数据,对2004~2005年贵州冬季积雪状况进行空基和地基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用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ch4-ch6)/(ch4+ch6)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当NDSI>0.40,ch2>0.11,ch4>0.10并且地表温度<285K时,判定该点为有雪.计算处理后得到的积雪覆盖区域图像比地面观测等值线图的区域大.在无云或少云情况下遥感积雪监测比地面观测准确.遥感积雪监测对农业生产和作物估产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7.
宁夏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ot2-rep-PCR指纹识别技术对宁夏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每个菌株的指纹型将2002至2005年在9个地区采集的40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鉴定为65个单元型,其中,单元型NXH7包含176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43.3%,在所有年份、地区和大多数水稻品种上出现,是宁夏稻瘟病菌中最广泛适应的单元型。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亚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地区间Gst=0.0832,年份间Gst=0.0509),遗传结构相似;不同水稻品种上的亚群体遗传分化明显(Gst=0.2823)。提示寄主的选择作用是宁夏稻瘟病菌群体演化的主要力量。宁夏稻瘟病菌菌株间有较高的相似性,总体相似性大于62%,DNA指纹没有任何清晰的系谱结构,没有任何聚类组被大于60%的bootstrap值支持。提示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可能是单一的无性系谱占绝对优势。总体而言,宁夏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H=0.0963,I=0.1806)。  相似文献   
198.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产孢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液体摇瓶及固体浅盘产孢试验,比较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同时以绿豆汤和廉价固体基质(麦麸与米糠)分别作为液体和固体发酵基质,确定了发酵所需的参数。结果表明,绿豆汤培养基液体摇瓶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体积分数为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培养5d时,产孢量最大;固体浅盘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0、初始接种量质量体积比为50∶1(g·mL-1)(每mL母液1×106个孢子)、麦麸与米糠的质量比为5.41∶1、基质含水量在63%~65%、培养9d时,产孢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9.
大豆枯萎病菌尖孢镰孢遗传多样性及大豆品种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大豆枯萎病菌的群体遗传特征及明确大豆种质对大豆枯萎病的抗性,对抗病育种、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制定更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大豆枯萎病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10个多态性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5条RAPD条带,其中5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73.3%。利用UPGMA法对DNA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68为阈值,55个分离物可分为9个遗传聚类组,表明我国大豆枯萎病菌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所划分的群体与分离物来源地不相关。同时,对上述分离物进行致病性分析,发现我国的大豆枯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进一步利用3个代表性分离物对来自我国不同大豆产区的180个大豆品种(资源)进行抗大豆枯萎病鉴定,发现皖豆28、中黄13、中黄51、中作X08076和5D034等5个品种对大豆枯萎病具有良好抗性,占供试材料的2.8%,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0.
雪松疫霉(Phytophthora lateralis)的快速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雪松疫霉(Phytophthora lateralis)引起的疫病是一类植物检疫性病害。为建立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本文比较分析了雪松疫霉和其他疫霉的tRNA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检测雪松疫霉的特异性引物T1/T2,该对引物从雪松疫霉中扩增得到1条192 bp的条带,而其他15种疫霉和其他真菌菌株均无扩增条带,表明该对引物对雪松疫霉具有特异性。在25μL PCR反应体系中,引物T1/T2检测灵敏度为10 pg基因组DNA;而以引物T3/T4和T1/T2进行巢式PCR扩增,能够检测到1 fg基因组DNA,使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 000倍。该检测体系对灭菌水中游动孢子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5个游动孢子,对人工接种发病的植物组织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到该病原菌。此外,进一步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