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札幌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札幌病毒(Sapovirus)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不同类群札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病毒体外增殖和衣壳蛋白体外表达,从而对该病毒的特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从札幌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流行病学、细胞培养、检测方法和疫苗发展5个方面人手,系统介绍了该病毒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流行病学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还对札幌病毒分子进化、疫苗研制和病毒的传播等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2.
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了口蹄疫病毒O型,编号为OF3毒的P1+2A区的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克隆载体pMD18-T上,再根据表达载体pQE-Trisystem的特性及酶切位点设计合适的表达引物.由表达引物通过PCR技术从克隆载体上扩增出带有特定酶切位点的目的片段,再对载体和目的片段进行酶切处理,处理后由T4 DNA连接酶将二者连接.通过PCR及酶切鉴定,结果证明口蹄疫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已被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pQE-Trisystem上.  相似文献   
33.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wine acute diarrhea syndrome coronavirus, SADS-CoV)目前尚未有商品化诊断试剂盒,为填补行业空白,本研究制备了抗SADS-CoV核衣壳(N)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SADS-CoV N蛋白并进行纯化,纯化的N蛋白作为免疫源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及亚克隆,获得5株能够稳定分泌抗SADS-CoV N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将其命名为1C10、4B10、6G1、6F3和6E8;此外,利用套式PCR扩增技术获得了抗体可变区基因序列。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5株单抗特异性识别Huh7细胞感染的SADS-CoV。ELISA结果表明,5株单抗与纯化的SADS-CoV 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但是,与SADS-CoV反应性分析发现,只有6E8的反应性较好,其余四株均不反应。Western blot结果表明,5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纯化的以及SADS-CoV感染表达的N蛋白。亚类分型鉴定结果表明,1C10、4B10、6G1和6F3重链为IgG1型,6E8为IgG2a型,它们...  相似文献   
34.
羊传染性脓疱(orf)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2)抑制因子(GIF)基因为ORFV编码中晚期病毒基因,它能够与GM-CSF、IL-2结合并且抑制二者的活性,从而抑制宿主抗病毒作用。为了比较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间GIF的差异,本试验扩增并测定了ORFV疫苗株和野毒株的GIF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了ORFV疫苗弱毒株和野毒株GIF基因的核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的差异情况,以及二、三级蛋白结构。结果表明:本次测定的ORFV疫苗株与野毒GIF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2.5%,两者的蛋白三级结构预测上也有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 MGF 360-9L能显著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故通过比较、分析ASFV中MGF 360基因序列,进一步研究MGF 360-9L基因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一级结构并预测该基因的表达蛋白二、三级结构;根据GenBank公布的Georgia 2007/1(FR682468.1)序列,合成MGF 360-9L基因并构建其重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验证该基因表达后,将重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经染色后观察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以Ⅱ型Georgia 2007/1基因组中MGF 360-9L基因为参照,其在Ⅱ型ASFV毒株中高度保守,在54株不同基因型毒株间的相似性与ASFV系统进化关系一致,保守序列为3'末端378 bp片段,高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核定位序列预测其定位于细胞核内;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表达目的蛋白且定位于细胞核内。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GF 360-9L基因抑制免疫应答和明确MGF 360基因家族在ASFV的致病机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36.
前期研究数据表明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在猪初乳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常乳,且CTSS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猪源CTSS对O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serotype O,FMDV-O)复制及对FMDV诱导的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影响。FMDV-O感染PK-15细胞,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探究FMDV-O感染对内源性CTSS表达的影响;使用CTSS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FMDV-O感染对CTSS酶活性的影响;根据GenBank公布的CTSS基因序列(XM_021089893.1)构建CTSS真核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方法转染PK-15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TSS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过表达CTSS对FMDV-O复制及FMDV-O诱导的抗病毒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针对CTSS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siRNA,利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CTSS和FMDV-O的变化。结果表明,FMDV-O感染PK-15细胞能显著上调猪源CTSS表达并增强CTSS酶活性;过表达CTSS能抑制FMDV-O在PK-15细胞中复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FMDV-O诱导的抗病毒细胞因子产生而发挥功能的;干扰序列siRNA-2947下调内源性CTSS表达进而促进FMDV-O的复制。猪源CTSS促进宿主抗病毒细胞因子产生可能是抑制FMDV-O复制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深入探究宿主CTSS在抗FMDV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宿主必须突破天然免疫应答,细胞天然免疫应答是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最关键的组成部分。FMDV只有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才能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和传播,为达到这一目的要利用多种途径来抗衡甚至破坏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然而FMDV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的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深入了解FMDV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机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知FMDV致病机理,开发新型疫苗和生物治疗药物以应对口蹄疫的暴发和流行。本文从FMDV感染后宿主细胞的转录和翻译系统,病毒抗原性多肽的递呈、天然免疫细胞功能损伤和免疫病理作用四个方面对FMDV突破宿主细胞天然免疫的机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8.
选取国内外3家不同的研发公司的甲、乙、丙3种试剂盒,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接种A型与O型口蹄疫病毒的牛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的变化规律。结果:接种A型与O型口蹄疫病毒的牛在感染后第3天发病,这与最早检测出阳性的时间相一致,至第9天3ABC抗体全部为阳性;接种A型口蹄疫病毒的牛与接种O型口蹄疫病毒的牛3ABC非结构蛋白抗体应答有差异。选取的3种试剂盒检测显示,每2种试剂盒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并且甲试剂盒显示出最大的灵敏度,而乙试剂盒显示最大的特异性,丙试剂盒的敏感性依可疑样品的处理方式而变化。因此,对3种试剂盒进行比较发现甲试剂盒更稳定,更适合于检测。  相似文献   
39.
2008年以来,外来口蹄疫流行毒株不断侵入,给我国造成巨大危害。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现有的主要流行毒株,如A/Sea-97、O/Mya-98、O/PanAsia和O/Ind-2001等,均系外来毒株。结合全球口蹄疫流行形势和毒株遗传衍化关系推测,这些毒株由东南亚地区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常年流行于中亚、西亚等国家的O/PanAsia-2、A/Iran-05和Asia1/Sindh-08等毒株,以及在印度等南亚地区流行的A/G VII和Asia1/G VIII等毒株传入我国的风险依旧存在。为及时判定外来口蹄疫威胁,做好诊断、免疫等阻断技术储备,本文就外来口蹄疫毒株流行情况和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有关技术储备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外来口蹄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引发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水泡病的病原。FMDV为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基因组包含1个长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的多聚蛋白前体经过一系列切割和加工最终形成4种结构蛋白和10种非结构蛋白。FMDV感染宿主能够引发显著的免疫抑制。FMDV对天然免疫应答的抑制是早期感染过程中病毒能够快速复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而FMDV的多个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已被证实参与了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FMDV蛋白水解酶Lpro和3Cpro是最早被发现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病毒蛋白。近年来,随着FMDV的其他蛋白也被发现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一些新的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机制不断被解析。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FMDV蛋白抑制天然免疫应答的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FMDV致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的改造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