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1.
本试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建立了北京油鸡PEPT1细胞模型。根据GenBank的原鸡PEPT1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从北京油鸡肠道粘膜组织中扩增出PEPT1基因,将其与pGEM-T载体连接并测定核苷酸序列,成功获得到测序正确的2145bp的基因,并将北京油鸡肠肽转运载体PEPT1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EPT1。采用脂质体介导将表达质粒pcDNA3-PEPT1转染293-T细胞,同时转染pcDNA3.0-EGFP荧光蛋白进行转染体系荧光监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录后16、20、24h的荧光强度。分别在16、20、24、44h收集等量转染细胞,抽提转染细胞总RNA,DNAseⅠ处理残留的DNA污染,反转录合成cDNA,以构建不同稀释度的pGEM-T-PEPT1质粒为模板,建立SYBERGREEN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检测PEPT1在293-T细胞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在质粒转染入293-T细胞后,在16、20、24、44h均有稳定的转录水平。从而建立了在293-T细胞表达北京油鸡PEPT1的外源模型,同时为研究该转运蛋白性质,进一步调控动物肠道肽的吸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35只2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5只。各处理组分别强饲50g 70%单一饲料(豆粕、鱼粉、菜籽粕、花生仁粕、玉米蛋白粉、血粉、棉籽粕)和30%淀粉的混合物,研究各种饲料在消化道水解释放小分子肽(<600Da)的特性。结果表明,同一蛋白质饲料在肉仔鸡消化道各部位水解释放的小分子肽占水溶性蛋白质的比例有显著差异,其中腺胃释放小分子肽比例显著低于小肠各段,小肠中则以十二指肠最高,回肠后段最低,空肠前、后段和回肠前段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饲料蛋白在肉仔鸡消化道水解释放小分子肽的比例有显著差异,其比例高低依次为棉籽粕>花生仁粕>血粉>玉米蛋白粉>豆粕>鱼粉>菜籽粕。  相似文献   
13.
胰酶水解酪蛋白法生产小肽制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 ,小肽营养已成为蛋白质营养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现在进行小肽理论研究的难点是缺乏合适的肽制品 ,以及合理有效的鉴定肽制品的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试验利用胰酶水解酪蛋白法生产小肽 ,并对产品质量进行初步鉴定。1 生产原料酪蛋白 :为试剂级干酪素 ,经半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含氮量为 1 3 53 %。胰酶 :取自猪的胰脏 ,通过特殊生物化学方法制备而成 ,其中包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等。2 生产步骤2 1 酪蛋白溶液配制 酪蛋白原料经粉碎后倒入带夹层的不锈钢反应锅中 ,加入 5 %醋酸溶液浸没酪蛋白 ,…  相似文献   
14.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壳寡糖与干酪乳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健康肉公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0 mg/kg壳寡糖、2×106CFU/g干酪乳杆菌、120 mg/kg壳寡糖+2×106CFU/g干酪乳杆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壳寡糖或壳寡糖与干酪乳杆菌共同添加可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胸肌和腿肌红度(a*)值,肌肉脂肪和肌苷酸含量以及胸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腿肌黄度(b*)值(P0.05)。2)饲粮中单独添加干酪乳杆菌显著提高腿肌脂肪及胸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胸肌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3)饲粮中单独添加壳寡糖、干酪乳杆菌或二者共同添加均可显著降低血浆、胸肌和腿肌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浆、胸肌和腿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血浆肌酸激酶的活性(P0.05)。综合分析表明,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干酪乳杆菌或二者共同添加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改善肌肉品质,而单独添加120 mg/kg壳寡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研究其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高峰期组织器官锌沉积和胫骨指标的影响。选择20周龄540只健康产蛋高峰期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锌25 mg/kg),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50、75、100和125 mg/kg锌(以一水硫酸锌为锌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24周。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京红1号蛋鸡33周龄末血清锌含量(P0.05或P 0.01),但对46周龄末血清锌含量无显著影响(P 0. 05)。2)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极显著影响了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肝脏锌含量(P 0.01),且肝脏锌含量随锌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对骨骼肌和胰腺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对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胫骨指标(胫骨重、无脂胫骨重、胫骨灰分重及胫骨锌和胫骨灰锌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4)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极显著影响了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粪便锌含量和锌表观利用率(P0.01),粪便锌含量随着锌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而锌表观利用率则随着锌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各因素,以一水硫酸锌为锌源,产蛋高峰期京红1号蛋鸡基础饲粮(含锌25 mg/kg)中锌适宜添加水平为75 mg/kg。  相似文献   
17.
磷酸一二钙对肉鸭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双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及其添加水平(前期为0.075%、0.150%、0.225%、0.300%和0.375%,后期为0.12%、0.18%、0.24%、0.30%)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胫骨指标的影响,以评价M DCP对肉鸭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前期(1~21日龄)共选用96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10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鸭;试验后期(22~42日龄)选用720只22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随着MDCP或DCP添加水平由0.075%上升到0.225%,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0.075%MDCP添加组肉鸭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MDCP添加组(P0.05)。22~42日龄,0.12%M DCP或DCP添加组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M DCP或DCP添加组(P0.05);0.12%DCP添加组肉鸭的料重比高于其他DCP添加组(P0.05),0.30%M DCP添加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M DCP添加组(P0.05)。2)磷来源与添加水平互作显著影响21日龄肉鸭的胫骨强度(P0.05),MDCP添加组肉鸭的胫骨强度显著高于DCP添加组(P0.05);磷添加水平对21日龄肉鸭胫骨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42日龄肉鸭的胫骨灰分、钙、磷含量以及胫骨强度随着磷添加水平的增加而线性升高;磷来源与添加水平互作对42日龄肉鸭胫骨钙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3)21日龄,MDCP添加组肉鸭的血清磷含量显著低于DCP添加组(P0.05),0.075%MDCP或DCP添加组血清钙、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0.075%、0.150%MDCP或DCP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42日龄,肉鸭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DCP或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0.12%DCP添加组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DCP添加组(P0.05)。结果提示,M DCP可以替代DCP作为肉鸭饲粮的磷来源;M DCP为磷来源时,1~21日龄肉鸭饲粮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55%,22~42日龄肉鸭饲粮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05%。综合肉鸭体重、体增重和胫骨矿化指标,肉鸭MDCP相对于DCP(100%)的生物学利用率是109.8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筛选可用于菜籽粕脱毒的菌株并探讨其发酵菜籽粕的效果。以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甙为唯一碳源,从发酵青贮与土壤混合液中分离出54株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良好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以硫甙降解率为因变量进行复筛,初步得到5株硫甙降解率大于30%的菌株。通过菜籽粕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单菌株发酵试验,得到1株硫甙降解率达23.69%的菌株A9,对菌株A9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确定菌株A9为嗜酸乳杆菌,并将其与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菜籽粕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硫甙含量由37.48μmol/g降低到25.96μmol/g,降解率为30.73%;粗蛋白质含量由38.41%提高到45.44%(P0.05);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多肽含量由0.84%提高到2.62%(P0.05);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呈黄褐色蓬松状,有浓郁的酸香味,总酸含量由1.01%提高到3.91%(P0.05)。由此可见,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营养价值与风味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择全国16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97个小麦样品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9项营养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在不同省份间的变异度。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变异度较大的指标为半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8.34%1、4.69%和13.58%;总能变异系数最小,仅有1.33%;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的变异系数均在10%左右。同一营养指标在不同省份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在0.16%~31.39%之间。同一省份内的各营养指标也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多集中在15%之内。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个试验测定了味精菌体蛋白粉在肉仔鸡中的能量和回肠氨基酸的表现消化率.试验1选用体重相近的22日龄健康肉仔鸡64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8个重复,其中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另一组饲喂供试日粮.选用二氧化钛(TiO2)为外源指示剂进行代谢试验.以评定肉仔鸡对味精蛋白粉的能量利用率.结果表明:味精菌体蛋白粉对内仔鸡的氮校正能量的表观利用率为(36.07±2.76)%.试验2选用体重相近的26日龄健康肉仔鸡32只,随机分为8组,选用TiO2为外源指示剂,采用回肠末端法进行代谢试验,对味精菌体蛋白粉的回肠末端氨基酸的表现消化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肉仔鸡时味精菌体蛋白粉中4种限制性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现消化率分别为:赖氨酸(44.45±0.04)%、蛋氨酸(64.66±0.11)%、苏氨酸(45.16±0.04)%、胱氨酸(90.12±0.03)%;肉仔鸡对味精菌体蛋白粉中17种氨基酸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平均值为(48.23±0.62)%.表明内仔鸡对味精菌体蛋白粉中能量和氨基酸的利用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