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可持续发展理论、价值链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价值链理论对绿色农产品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绿色农产品具有的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绿色农产品市场失灵的情况,必须依靠政府的参与来弥补市场自我调节下的不足。深、黑、沪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对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联合发展提出几点构想,包括实行联采统编制度,对各院系资料室人员进行培训,实现全校文献资源互借系统以及建立自有特色的资料室馆藏结构。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不同木聚糖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体重相近(48.68±0.55)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育肥猪7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04%木聚糖酶组合,处理组1黑曲霉木聚糖酶、处理组2黑曲霉木聚糖酶+阿魏酸酯酶、处理组3黑曲霉木聚糖酶+呋喃糖苷酶、处理组4黑曲霉木聚糖酶+阿魏酸酯酶+呋喃糖苷酶,试验期29 d。【结果】各处理组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1总能、粗脂肪、磷和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不同木聚糖酶组合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无改善作用,但0.04%黑曲霉木聚糖酶可以提高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养分消化率和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72头24日龄断奶、初始体重为(6.03±0.7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即对照组和苯甲酸组(5 000 mg/kg),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显著降低了仔猪全期的料重比(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42天仔猪血清中钙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含量以及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能量、粗脂肪、钙、磷和粗灰分的消化率(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14天仔猪空肠食糜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及试验第42天仔猪空肠食糜乳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5 000 mg/kg苯甲酸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空肠食糜消化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6.
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地霉3个菌种对菜籽饼进行固态发酵,优化了发酵条件,并结合中试发酵考察发酵后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最佳的发酵条件为,3种菌同时添加,接种比例为黑曲霉∶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1∶1∶3,接种量为16%,料水比=1∶1,发酵4 d;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小肽、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含量呈线性减少;3)中试发酵中菜籽饼发酵后形态结构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其中小肽含量提高了385.19%,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00.00%,硫苷含量降幅达到93.53%,(噁)唑烷硫酮全部被降解.总之,通过混菌固态发酵能够有效消除硫苷等抗营养因子,改善菜籽饼蛋白质品质,发酵条件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7.
红掌深受市场青睐,但其组织培养繁殖技术未成体系。本研究以红掌‘特伦萨’的嫩叶为外植体,MS为基础培养基,探究添加6-BA、2,4-D和NAA对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增殖、丛生芽诱导和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6-BA 0.5mg/L+2,4-D 0.5mg/L;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6-BA 0.5mg/L+2,4-D 0.2mg/L;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5mg/L+NAA 0.2mg/L;丛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 0.2mg/L;生根后的幼苗,移栽成活率高达100%。以期为红掌种苗扩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析优化红掌组织培养中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培养基比例。方法:选用"红粉佳人"品种红掌组织,以叶柄作为初代培养,分别选用MS培养基(100%比例)、MS培养基(50%)、MS培养基(25%)进行诱导不定芽培养;对红掌愈伤组织做分化处理,添入浓度不一的细胞分裂素6-BA(0.5mg/L、1.0mg/L、1.5mg/L、2.0mg/L),生长素IBA(0.1mg/L、0.3mg/L、0.5mg/L、0.7mg/L),生长素NAA(0.1mg/L、0.3mg/L、0.5mg/L、0.7mg/L),评估红粉佳人愈伤外植体培养不定芽诱导及分化增殖的变化特征。结果:MS培养基(100%比例)对红粉佳人品种红掌组织愈伤不定芽诱导效果及增殖系数最高,MS培养基(25%)最低,不同梯度MS培养基的诱导效率、增殖系数差异明显(P0.05);0.5mg/L的6-BA对红掌愈伤组织的不定芽诱导率、增殖系数最小,1.0mg/L的6-BA可明显促进不定芽诱导率、增殖系数提升;0.1mg/L生长素IBA对红掌愈伤组织的不定芽诱导率最小,当生长素IBA≥0.3mg/L可明显促进不定芽诱导率提升(P0.05),0.1mg/L生长素NAA对不定芽诱导率为57.39%,0.3mg/L生长素NAA对不定芽诱导率为72.03%,0.5mg/L生长素NAA对不定芽诱导率为64.37%,0.7mg/L生长素N AA对不定芽诱导率为91.89%,表明生长素N AA用于红掌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仅在0.7mg/L水平才具备良好效果。结论:红掌组织培养中选用100%完整配比的MS培养基与1.0mg/L细胞分裂素平6-BA联合0.3 mg/L生长素IBA作为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最佳培养配比。  相似文献   
59.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营养源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探索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配制饲粮的可能性。试验选取日龄相近、体重在(41.06±1.43)kg的"杜长大"生长猪48头,随机分配到2个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和多营养源饲粮(试验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生长阶段试验期为42 d,育肥阶段待猪体重达120 kg时,每个组选择5头猪进行屠宰并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试验猪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7.76%(P0.05),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能量摄入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钙、磷、能量、粗蛋白质、粗灰分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多营养源饲粮显著提高了试验猪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活性(P0.05),但对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多营养源饲粮对猪肉品质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以非常规饲料原料为主的多营养源饲粮降低了生长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但对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0.
密闭式猪舍多环境因子调控系统设计及调控策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大多数猪舍环境调控是建立在传统控制方法基础上的单一环境变量控制系统,难以对具有多个变量的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值模型。该文基于模糊控制理论,以温度偏差和温度偏差变化率作为输入量,以通风模式和加热模式为输出控制量建立温度控制器;以相对湿度偏差和氨气浓度偏差为输入量,以通风模式为输出控制量建立通风控制器;并对不同季节多环境因子进行模糊化及逻辑推理,生成不同季节的调控策略及规则,建立2个具有双输入变量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加入动态补偿控制,优化猪舍环境调控系统。该文以在美国普渡大学环境研究猪舍监测所得的数据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舍内温度与设定值最大相对误差为5%,实现了舍内温度稳定控制;舍内相对湿度与设定值最大相对误差为6.3%,充分满足湿度控制要求;猪舍氨气浓度变化范围为2.0~3.7 mg/m~3,远远小于设定值9.1 mg/m~3。因此,该文提出的猪舍多环境因子模糊控制系统及策略,能够很好地满足猪舍环境控制要求,为解决寒冷冬季猪舍温度与通风调控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