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性复合添加剂饲喂模式对生长猪免疫功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选用体重(40.5±2.3)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24头,按体重相近、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第7天接种猪瘟疫苗,疫苗接种前7 d为试验前期,疫苗接种后28 d为试验后期,试验期共3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全期饲喂营养性复合添加剂显著提高试验第21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P0.05);全期组试验第28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前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后期组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试验第21天生长猪全血CD3+数量(P0.05);全期组试验第35天全血CD3+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全期组显著提高了试验第21天和第35天生长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前期组或全期组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的不同饲喂模式对生长猪猪瘟抗体水平、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全期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2.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乳酸、谷氨酰胺、酶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营养素对变质鱼粉导致的腹泻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从150头饲喂含有4%酸化变质鱼粉(酸价为8.67 mg/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1446.7 mg/kg)饲粮15 d的断奶仔猪中随机选取腹泻仔猪22头,平均体重为(7.23±0.89)kg,随机分为3组进行试验。腹泻对照组(DC组,n=6)直接进行屠宰采样,对照组(CT组,n=8)饲喂基础饲粮,复合营养素组(NUT组,n=8)饲喂以复合营养素替代3%基础饲粮的饲粮,试验期2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能够显著提高仔猪在试验第15~24天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同时有降低该阶段料重比(F/G)的趋势(P=0.08);复合营养素极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5~24天的腹泻率及腹泻指数(P<0.01),显著降低了试验全期的腹泻率及腹泻指数(P<0.05)。2)与腹泻对照组相比,饲喂正常饲粮后,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复合营养素还显著降低了血清肌酐、丙二醛和D-乳酸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显著降低了仔猪血清D-乳酸含量(P<0.05)。3)与腹泻对照组相比,饲喂正常饲粮一段时间后,仔猪空肠黏膜蔗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却显著降低(P<0.05),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对空肠杯状细胞数的恢复有显著效果(P<0.05)。综上所述,变质鱼粉导致的腹泻引起仔猪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和肠道形态损伤,饲粮添加复合营养素可促进肠道形态恢复,减少仔猪腹泻,改善仔猪健康及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3.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化玉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添加谷胱甘肽酵母粉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选取28头(25±1)日龄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谷胱甘肽酵母粉组(基础饲粮+0.5%谷胱甘肽酵母粉)、陈化玉米组(由陈化玉米100%替代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和陈化玉米+谷胱甘肽酵母粉组(陈化玉米组饲粮+0.5%谷胱甘肽酵母粉),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笼饲养。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陈化玉米和谷胱甘肽酵母粉对断奶仔猪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陈化玉米组试验第1~14天、第14~28天、第1~28天和第1~42天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谷胱甘肽酵母粉有降低第1~28天料重比的趋势(P=0.091)。2)与对照组相比,陈化玉米组干物质、粗灰分、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谷胱甘肽酵母粉有提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66);陈化玉米和谷胱甘肽酵母粉的交互作用有影响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83)。3)与对照组相比,陈化玉米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添加谷胱甘肽酵母粉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T-SOD活性(P <0. 05),并有改善血清GSH-Px活性的趋势(P=0.083)。4)相对于正常玉米,陈化玉米有提高血清尿素氮(UN)含量的趋势(P=0.050);添加谷胱甘肽酵母粉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HO)(P=0.096)和甘油三酯(TG)含量的趋势(P=0.086)。5)相对于正常玉米,陈化玉米显著降低了血清溶菌酶(LZM)活性(P <0.05);添加谷胱甘肽酵母粉显著增加血清补体3(C3)的含量(P <0.05),有增加血清LZM活性的趋势(P=0.099)。在本试验条件下,陈化玉米相对于正常玉米可显著降低断奶仔猪料重比,显著提高饲粮干物质、粗灰分、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同时会降低仔猪的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而添加谷胱甘肽酵母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陈化玉米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4.
为了完善作物形态结构动态模型建立的方法,在基于生长方程理论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控式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此,以大豆拓扑结构为例,通过建立主茎、叶柄和两者夹角的状态及其相对位置的关系方程,来反映植株器官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可视化模拟过程中,结合关系方程控制拓扑结构形态变化,更加真实地模拟其生长发育特点,为进一步模拟环境对作物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2014年12月,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邀请部分知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本文是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在会上关于"畜牧生产中关键营养问题"的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96.
大豆叶片生长特征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特定的大豆品种,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采集叶片的生长信息,主要包括叶片的长出时间、单株叶片长、宽、叶柄长、叶面积变化等。对上述数据进行数学分析,获取叶片生长过程中其形态的变化规律,从而提出了大豆叶片生长过程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97.
98.
针对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从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的构建、导航、采选以及医学网络信息整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以便用户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99.
基于L-M优化算法的猪舍氨气浓度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规模化养殖中,猪舍环境直接影响猪健康水平及生产能力。针对猪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氨气浓度)进行数据采集,选取具有代表性30 d数据,建立基于L-M优化算法的3-7-1三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猪舍环氨气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经过90步达到目标误差,网络收敛速度快,效率高,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72%,与线性预测方法相比较可提高猪舍氨气浓度预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猪舍环境预警及控制提供支持,也为其他行业预测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个体猪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猪脸识别作为猪只个体识别方法之一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探索非接触式的猪只个体精准识别,该研究通过深度学习模型DenseNet融合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建立改进的DenseNet-CBAM模型对猪脸进行识别。将DenseNet121模型进行精简,然后将CBAM注意力模块嵌入到精简的DenseNet121分类网络之前,以加强对关键特征的提取,实现猪脸图像的分类。以随机采集的1 195张猪脸图像作为数据集对本文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DenseNet-CBAM模型对个体猪脸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9.25%,模型参数量仅为DenseNet121的1/10;与ResNet50、GoogLetNet和MobileNet模型相比,DenseNet-CBAM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18、3.60和23.9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化养殖过程非接触式个体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